湖南省桃江县克上冲水库管理处
摘要:本文以应对水利工程管理运行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为出发点,并利用先进管理理念的优势,探寻出水利工程管理水平提升的突破口,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来为工程效果实现作出贡献,为水资源高效利用、防止旱涝灾害等提供必要保障。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问题;对策
前言:管理能力对水利工程的建设及投入使用起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但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管理困难重重,只有通过管理措施的改进与提升,才能规避各种潜在危险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水利工程管理运行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一)施工技术水平差
由于水利工程施工流程繁琐,需要多种设备应用及部门配合才能完成施工任务,但部分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难以达到标准化要求,技术水平培训提升机制尚未建立,同时施工活动需要多个部门协同完成,常因沟通不畅、不愿担责,工作中出现权责不明而相互推卸的问题,甚至会影响水利工程的施工进展和施工质量。
(二)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
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工程量较大、工期长,因而应对施工的各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的监管,但是就现阶段的工程施工而言,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导致管理人员日常监管活动的开展无据可依,技术人员施工更显随意,部分人员工作中呈现懒散、懈怠的工作状态,以消极的态度去应对水利工程相应的管理任务,水利工程施工常因管理的不得当或缺位而出现操作失误等现象。管理部门缺少监督责任意识,势必会影响国家建设水利工程初衷的实现,且部分人员对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检验标准并未进行仔细研读、甚至理解有误,从而导致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功能性效果难以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也难以达到预期数值。
(三)施工造价管理不当
部分施工企业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在原材料采买的过程中挑选价格低、质量无保证的产品,致使施工质量无保证,甚至还未完工就出现损坏问题。还有部分企业认为价格高的东西就一定好,忽视了成本的预算,不重视采购前的市场调研,导致资本投资超过预期,前期将全部资金使用完,后期施工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无保证,严重时还会导致施工现场出现停工,使水利工程施工进展难以为继。
二、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以人才引进为契机,强化水利管理责任落实
人才是支撑水利工程施工的主体,因而施工企业应注重综合素养高、专业能力强优秀人才的聘请,以便为行业发展注入创新发展的动力。对于在职技术人员而言,施工企业应为其提供定期培训机会,使其及时补充知识短板,利用先进的理念和水利工程专业理论来扩充自身知识储备,在学习结束之后,组织培训人员参与考核以检验学习效果,对于未达标的人员,应进行补考或停职再培,不断地强化水利施工的技术水平与能力。外在的监督管理制约不仅能够确保施工的质量,还能强化各部门责任意识。由于水利工程管理涉及范围广,需要各部门合作开展各项活动,一旦各环节沟通不畅或衔接不当就会导致整体工程的进度。参照各项部门具体负责的工程内容,制定严格的施工评分标准(具体质量评分标准如表1),并将违规操作、不达标的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部门负责人,要求其限期整改,通过各部门沟通体系建立,促进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监管人员密切合作关系的建立,一旦出现细节性问题,以便第一时间去协调解决,并制定出相应的容错机制。除此之外,施工企业还应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制定出符合实际需求的员工考核机制和晋升管理办法,以便激励每个个体都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实际的工作中去。
表1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评分表
.png)
(二)重视水利工程造价控制,规范施工现场活动开展
工程造价管控在水利工程中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因而施工企业应重视投资预算、强化造价管理,切实推动水利工程造价管理在施工过程中效能的发挥。对于工程原材料、施工设备、人工费用等进行有效的预估,并根据市场波动规律,设定成本支出的浮动区间,为资金高效运转提供便利和保障。为了更好地实现成本管理的目标,施工企业的行政部门就应结合水利工程项目的工期、地理位置等制定出相应的施工现场监管制度,以此规范工作人员的施工行为。对于各环节的施工而言,管理部门应依据各项目的施工标准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计划,防止因突发性问题处理不当导致负面影响的扩大,既能为水利工程项目的完工保驾护航,还能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以科学的预算和成本管控推动成本管理工作的优质完成。现场有序无误的施工是水利工程管理的最高目标,可见,通过对施工过程的监管才能为水利工程效果的实现提供良好的客观条件,严格依据国家标准要求规范水利工程开工、施工、竣工后检验的控制,利用符合工程项目需求的细则来强化原材料采买、机器设备维护、人员监督等工作的实现。结合成本预算人员事前预估,仓库管理人员将所需原料、器械、工具等运输到施工现场,防止因沟通不及时导致所到非所需现象的出现[1]。
(三)重视生态治理工作,制定工程监督标准
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污染的情况,甚至可能出现因施工不当造成环境污染,因而施工企业在具体的施工环节应坚持“预先保护”的基本原则,降低事后治理的次数。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应兼顾工程施工质量、河道、水资源的保护,最大限度地利用生态环境的自我保护、自我净化、自我愈合能力,利用沉水植物来吸附机械施工灰尘或化学物质。在不改变河道流势、水文等的基础上开展水利工程施工,以保证生态系统不受破坏,并维护好其与生俱来的自我保护能力。积极构建生态宜居的水文环境,让水利工程与自然界更加吻合,确保其功能、形态多样性的实现。除此之外,施工企业还应对水利工程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展开必要的岗中考核,及时查验其是否满足岗位需求,对于成绩不达标、管理存在失误的人员,行政部门应对其进行及时的调岗,确保每个管理人员都具备极强的管理专业能力,以科学的管理体系为水利工程施工的全过程提供外在保证。为了确保管理能力的稳步提升和优质稳妥,施工企业可以组织建立起项目督查队,并明确队长第一责任制的原则,让监督管理更加有效、科学,以便其对于不同工程问题都能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对于监督工作而言,施工方既要保证施工流程的合理,同时还要兼顾施工技术是否达标、功能效果是否能实现等,因而监督管理机制与办法的有效性是对项目实施、目标实现的最佳助手,切实可行的监督管理细则是监督管理活动开展的参照物。对于原材料采买、器械租用、人力成本支出而言,其财务进出的监管对成本科学管理提出高要求,财务监督管理人员应按照财务申报和管理制度,严格遵守职业法律规范和职业操守,严防任何财务资金风险的出现,以便其有效应对国内外市场变化的波动[2]。
结束语:综上所述,水利工程管理问题突出,其为工程管理提出了巨大挑战,施工企业在面对困难的同时,相应地也得到了发展机遇,因而施工企业应以解决问题为基本导向,通过人才引进、成本控制、监督管理等的有效措施,促进水利工程行业的大跨步前进,为构建“风清气朗”的行业规则助力。
参考文献:
[1]谷鹏承.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12):149-150.
[2]金纤.浅析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