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刚 李宏国 韩玉 景瑶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 安徽省合肥市 231100
摘要:在日常的电力工作开展进程当中,纵观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状态,时常会催发各类人身设备事故问题,安全问题日益突显.立足信息化技术的优化应用,认真实施电力安全管理工作,保障电力安全生产,可谓是电力工作者始终坚持的目标.在此,本文将针对新形势下电力安全管理中的信息化技术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电力安全管理;应用研究
引言
在新形势下,电力企业必须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普及推广信息化管理,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保障安全管理工作提质增效,如此一来才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实现战略发展目标。
1电力安全隐患的影响因素
为了实现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转这一根本目标,在电力系统中工作的人每个阶段都不能放松。目前,我国电网企业的发展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对其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中国国土辽阔,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维护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电网结构不完善,结构脆弱,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不可抵抗性给电网的发展造成了障碍,最终导致大规模停电。此外,中国正在积极开发电力供应,在这股浪潮中,将有新的设备开发并投入生产使用,因此必然会带来电网正常运行的变化,对电网的正常发展速度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新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和远距离输电严重影响了电网的安全。全国电联网以及高级电压的使用时时主要的电网安全隐患,引入高级电压,迫使低级电压过渡生产而影响电网安全。电联网会诱发电网区域出现低频振荡的情况,区域之间的传输速率很大程度上会受其影响;为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生产,我们必须确保电网系统本身的强度,并通过神经中枢有效地整合电力安全系统,并通过信息技术改善系统安全管理措施。
2电力安全管理中信息化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2.1安全意识不够
对于电力企业的信息化来说,安全意识不够正是电力企业发展所遇到的瓶颈。信息使用者安全意识的薄弱一直是不法分子所惯用的突破点,而安全意识缺乏也会造成一些不可挽回的损失。现阶段的信息用户普遍拥有一种侥幸心理,觉得信息保护已经足够安全,这一心理正是不法分子所期望的。在设计之初,信息系统往往会遇到资金或理解上的不足,在系统的体系结构中,对的投资或设备维护费用通常会减少。
2.2运行管理机制存在缺陷
运行管理机制作为电力企业的运转发动机,决定了电力企业能否长久的发展下去,完善电力企业信息化安全管理措施会对电力企业的发展带来积极性的影响。信息化的安全维护和管理是需要规章制度的约束的,它的安全运行不光光体现在计算机专业技术上的安全,更体现在的运行管理机制方面。电力企业可以制定相关的条例规定应用到信息化的管理当中,对工作人员进行约束,加大了信息化安全防范的力度。在电力企业对信息化运行管理机制的改革当中,信息安全人才短缺也是应着重去解决的问题。
2.3电力企业信息化中私密信息的泄露
电力企业的信息主要是通过局域网的平台进行传播。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其实是存在很大的安全漏洞和危险性的。在文件的交互传播过程中,以及在源存储和交互传输过程中,信息内容尤其是私有信息内容的安全问题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安全威胁。信息内容会在源端存储主机有一个备份,在电力企业信息化使用局域网发送或接受文件信息时,一定要注意信息的安全性,否则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3信息化技术在电力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3.1推进实现标准化作业
标准化作业的推进落实必须要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即应当制定完善的标准指导方案,清楚规定相关作业实施细则和规范,确保其针对性和实效性。电力企业要实现标准化作业,应当建立专门的管理团队,深入研究并构建标准化作业指导方案信息化管理系统,自动发出工作流程指令步骤:①标准化管理系统把工作指令内容逐一分解成单个组建;②构建标准库,详细划分为器件类型、电压等级和作业类型等;③明确详细的工作任务之后,按照任务对象设备以及作业具体类型,在所构建的标准库内自动化搜索相匹配的组件内容;④将分散的内容自动整合为一份较为完整的标准化指导方案,进而真正确保标准化作业的实现。
3.2作业现场监控信息化
依靠建立电力作业现场安全信息管控系统来实现作业现场监管信息化,系统包含了手持终端与管理平台两个模块。手持终端主要以现场作业人员为应用对象,可以远程调用生产管理系统内工作票的信息,并自动形成工作票执行、班前会、安全措施布置、安全技术交底、到岗到位管理以及验收活动等安全管理工作。现场作业人员使用手持终端根据拟定好的流程开展各项工作后拍照上传,出现问题还能使用手持终端和专家展开多方视频会诊;管理人员能够使用管理平台,对电力作业现场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远程实时监督,查看安全管控措施的落实情况,同时按照需要通过手持终端对现场作业进行视频监控。第一时间发现作业人员的违规现象并发出预警,确保电力作业安全。另外还能够借助于二维码技术来识别电力作业人员身份,实现对电力设备日常检修维护作业人员工作实时监督与跟踪,发现违规或隐患问题并预警汇报,促进了电力设备维修维护作业安全水平的有效提升。
3.3安全培训信息化
依靠信息化技术来组织开展电力企业员工安全培训工作,比如说电力企业可以建立员工安全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借助于多媒体技术以安全培训工具箱的模式来组织培训活动。安全培训工具箱从本质上来说属于一种信息化综合模块,其中包含了员工身份识别、培训计划建立、培训内容筛选、安全知识考评以及问卷调查等多项内容。参与安全培训的电力员工使用身份证扫描认证之后,信息管理系统能够自动对其基本信息予以记录,同时生成该员工专门的培训档案。当其进入培训工具箱之后可以自行选择课件进行学习,也可以通过外界屏幕来实现集体学习,学习结束后使用系统中的考评模块对培训效果进行测试,系统能够自动对员工的考试成绩予以记录归档。借助于信息化技术开展电力企业安全培训可以根据不同岗位员工的实际情况,为其设计有针对性的学习内容,从而解决了过去通用培训的弊端,促进了培训效率的提升。另外还应当积极应用VR技术组织开展电力安全培训,VR技术通过模拟情境体验的方式来让电力工作人员亲自动手进行实操,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同时还能够把各类电力事故真实还原,让参与培训的人员能够对事故原因和防范措施予以了解,从而进一步提升其安全意识,促进培训效率的提高。
结束语
总而言之,电力系统的信息化管理为许多有用的数据资源提供了技术支持,可在信息模式下运行维护记录、设备分类账管理等工作,将工作流管理推进到更具实用化的阶段。目前,电力公司需要做的是加强信息技术在电力领域的应用,并在企业核心中发挥支撑作用,进一步促使电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整体提高,推动电力工业发展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卢烨,程小玲.试析如何做好信息化条件下的电力企业安全保密工作[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9,01:3-4.
[2]刘宝东.纵向贯通横向联动——东北区域电力安全监管工作步入信息化时代[J].中国电业,2019,06:52-53.
[3]李晶.电力企业信息化安全体系建设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措施[J].数字通信世界,2018,02:243+271.
[4]颜勋.分析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安全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18):187+189.
[5]邓旭.浅析电力工程中的安全隐患及施工安全技术[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19(8):95-97.
窗体底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