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道整治项目水土保持建设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16期   作者: 宋富
[导读] 众所周知,河道是城市发展的纽带。同时在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担任着供水、
        宋富
        身份证号码:41018119870718****
        摘要:众所周知,河道是城市发展的纽带。同时在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担任着供水、运输、行洪、生态景观等重要功能。在国民经济和城市化水平飞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工业体量的扩大和城镇人口的增长,城市河道水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城市河道水污染已然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管理部门要认识到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工作的重要性,采用合理有效的城市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对策,使城市河道水环境污染的现象得到彻底的改善。
        关键词:城市;河道整治;水土保持
        引言
        当前城市环境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城市水环境的治理,不仅关系到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更是影响人们生活的品质,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传统的河道治理方法主要以防洪排涝为主,但是对于河道治理已经起不到较大的作用。在新时代背景下,应深刻认识到城市河道生态系统对城市经济、环境等不可忽视的价值,认识到整治城市河道环境的重要性,在已有的防洪排涝基础上,不断优化河道水环境治理方法,在确保河道可以正常运行的基础上,不断减少对河道水污染的问题,净化河道环境,使整个城市的河道水环境能够得到全面的治理与恢复,实现城市健康、长久的发展。
        1城市河道综合整治的意义
        1.1优化河道断面规划
        城市河道的作用在于防洪排涝、引水灌溉及观光游玩等,其中河道综合整治时,合理选择河道断面形式非常重要。如基于河道断面规划设计时,渗透生态理
念,可促进河道功能性的提升,还可以有效改善河道的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河道断面规划。此外,遵循“河道易宽则宽,易弯则弯”的整治原则,并提升河道行洪能力,能够有效增强城市河道韧性。
        1.2促进河道子工程项目环境的有效修复
        城市河道综合整治过程中,需侧重一些受到污染严重的子项目,实施有针对性的整治方案。如针对城市河道的淤泥问题,采取有效的清理技术,通过应用环保绞吸技术,能够有效抑制污染物的扩散及泄漏,同时提高清除淤泥的效率。如生态化修复被污染的水体,使用人工湿地、种植水生植物及土壤渗透等方法,能够有效处置及消纳水体。此外,在重视两侧环境改善的基础上,完善绿道体系,有效修复河道子工程项目环境。
        1.3提升城市河道现代化科技感
        为了促进城市河道绿色可持续发展,在城市河道综合整治过程中,会使用到一些具有现代化科技含量的技术及装置,如基于河道周边道路与绿带设置生态草沟,收集的雨水经过初步过滤处理后,排入河道与进行地表渗透;在地势低洼处设置雨水花园,增加其渗透性,并起到截断及处理暴雨径流的作用。此外,通过应用智慧科技技术及系统装置,还可以建设新型河道景观,有效提升城市河道品质。总之,合理科学地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及装置综合整治城市河道,可提升城市河道现代科技感。
        2城市河道整治项目水土流失成因
        城市河道整治项目水土流失主要是由于人为扰动及自然环境因素影响造成的,其中人为扰动为主要原因。在实施过程中,占压河道堤防、树木移栽、表土剥离、铲除杂物、施工便道及生产生活区的临时建设等施工活动,都会扰动源地貌,破坏植被,产生水土流失,而这些人为扰动又集中发生在工程施工期,因此施工期的水土流失防治尤为重要。汛期降雨是造成城市河道整治项目水土流失最主要的自然环境因素。水力侵蚀为城市河道整治项目的主要侵蚀类型,侵蚀强度与项目区的降水时期、降水强度密切相关,如果工程施工处于这一阶段,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防护措施不到位,将会产生较严重的水土流失。因此,在河道整治过程中,不采取科学合理的水保措施,而任意建设工程就为水土流失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3河道整治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3.1强化水土保持监测
        为实时监测项目水土流失现象,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必不可少。监测范围涵盖整个工程项目区,包括永久征地和临时占地。根据项目特点,科学布设监测点,合理确定监测频次,从施工准备期到设计水平年,对水土流失影响因素、水土流失状况、水土流失危害、水土保持措施等分别进行监测。同时根据数据对水土流失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以优化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及时控制新增水土流失,确保工程能够安全、顺利、准时完成。
        3.2科学布设水土保持措施
        针对河道整治工程施工线路长,开挖作业面较大,工期较长,需要跨越雨季进行施工等特点,在项目核准后,随即委托专业水土保持编制单位按照“生态优选,以人为本”的原则编制完成了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为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础。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将生态治理和生态修复理念融入至河道整治工作中,对河流形态进行修复,结合防洪要求修建不同类型的生态护岸,如植草生态毯、生态袋护坡等。景观设施区和堤路等设计充分考虑到雨洪资源的综合利用,优先选用透水、柔性等材料,铺设汀步石、嵌草青石板、透水方砖等,以达到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面入渗,减轻城市排水压力的目的。从生态角度出发,按照“适地适树”原则,统筹景观布局,优先选用国槐、柳树、玫瑰等当地树种,附以自然野生地被等,做到林草配置合理多样,既能保持环境的多样性,又能充用利用植物群落的不同层次,以涵养水土,打造河流生物廊道。在做好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布设设计工作的同时,切实强化临时措施的设计,因为诸如临时苫盖、拦挡等临时措施恰是建设过程中人为水土流失防治的关键所在。
        3.3充分利用雨洪资源
        在城市化进程中,水资源的短缺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合理充分利雨水与洪水这种非常规资源,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一项重要举措,有着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河道整治中,让雨水顺应地形、地势自然排放到水系规划中的自然沟渠或者河道,同时建立雨水收集体系,在水体与主要道路交叉口处设置雨水过滤与存储池,用于枯水期向水体供水或作为河道两侧绿化用水;或者控制收集雨水利用设施使其就地渗入地下,增加回灌和拦蓄水资源,达到良好的生态效果。
        3.4注重管护机制建设
        城市河道整治项目水土保持工作涉及的范围广,治理难度也相当大。故此,为了巩固河道整治项目水土保持工作治理的成果,就需要建起一个持久性的管护机制,坚持治管并举,让河道治理驶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为了实现河道水土保持工作治理与管护的协调进行,就需要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在河道日常生态植被管护、取水排污等方面做出规范性的规定,从而理清各方的关系,明确责任,真正做到“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二次破坏。
        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城市河道整治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水土保持作为河道整治的基础,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在城市河道整治工作中,一定要因地制宜,采取有力的水土保持措施,使水土流失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和减少,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城市景观与生态自然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惠杏花.城市河道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设计[J].科技与企业,2016(4):145,148.
        [2]曹林林.城市河道整治项目水土保持的建设与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8):165.
        [3]郭舒临.城市河道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设计[J].低碳地产,2016,2(7).
        [4]王艳红.城市河道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设计的探究[J].区域治理,2018,(35):29.
        [5]喻惠花.城市河道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a研究(电子版),2016,(12):328.
        [6]北京市政府.北京市水利工程建设实施方案(2012-2015年).京政发〔2012〕44号.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