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7期   作者:莫运兰
[导读] 随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教师应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莫运兰
        广西梧州市蒙山县新圩中学 546704
        摘要:随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教师应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这既满足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一举两得。现如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道德实践活动的开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目标,促进教育事业长久发展。本文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依据和方法。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创新意识
引言
        初中生想要健康成长,必须接受良好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当前,道德和法治课程虽然在多数初中校园里已经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视,但在其实际的实践性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较多问题,对于学生能否较好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能否较好地形成思想品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于初中生而言极有必要。
一、培养学生爱国和精神方面的创新意识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较重视对青少年的爱国教育,希望引导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目标,努力学习,立志为国家做贡献,使他们对爱国主义教育理念的了解更深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采用说教的方式讲解课本内容,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应采用现代化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让学生知道现如今的幸福生活是用英雄的鲜血换来的,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教授“公民基本权利”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采用微课,结合互联网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为了缩短学生和理想道德教育之间的距离,教师要选择近期学生身边出现的模范人物,引导学生应用创新思想感悟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情怀。此外,教师还要结合团结奋进、勇往直前的传统美德教育,展开革命传统教育,依据学生的生活环境及个人特点,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
二、创新道德与法治教学理念与教学手段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有显著的个性差异,容易受到误导。如果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正确,他们就很有可能走上歧途。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对课本中的内容进行加工。比如,针对家庭结构并不完整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课上或课下增加与这类学生的互动频率,有效转移初中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身处校园的温暖与教师对自己的帮助、鼓励;针对班级内较调皮的学生,教师应在课上讲解各类校园犯罪事实,让他们了解初中生应当遵守的法律、法规,帮助他们学会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与同学和谐相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以便纠正与表扬,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例如,在教学“价值观”这一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点的时候,对花钱大手大脚的学生,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从贫困群体的实际生活状态入手,帮助这类学生纠正自己的价值观念。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播放《我心永恒》这首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评价泰坦尼克号沉没过程中人们的表现。这种道德与法治教学方式能有效增强初中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实现立德树人教育观念的高效渗透。
三、利用互联网创设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课堂氛围与学生的学习兴趣紧密相关。所以教师要积极去解决问题,改变自己毫无新意的教学模式,将一些新的元素加入课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九年级《文明与家园》时,这节课涉及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守望精神家园”,另一部分是“建设美丽中国”,那么在学习第一课时,教师可以采取播放一些优秀的有关国家文化的纪录片,让学生在纪录片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课后让学生利用网络搜集我国的文化遗产,下次课再交流讨论。在学习第二课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些有关环境污染、资源短缺视频,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国家依旧面临着很多挑战,让他们积极讨论“身为学生我们能做些什么?能为建设美丽中国做点什么?”在课堂氛围到达一个高潮时,学生胸中浓烈的爱国之情就会被激发起来,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讨论中。
四、培养学生理解和学习方面的创新意识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打造生活化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显著提高,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全面掌握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深入挖掘学生身边的热门事件,并将其融入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可以营造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教授“揭开情绪的面纱”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询问学生“你们的青春都出现了哪些情绪”“你们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吗”等。通过提问,学生会同实际生活联系,自主思考。他们仿佛置身于现实生活,学习热情将被激发。由此,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教学,丰富自身知识体系,强化创新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理念,不断提升教学的效率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着力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治观念,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荆玉东.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之我见[J].才智,2019(36):77.
[2]李群.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华夏教师,2019(36):26.
[3]陈罗华.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新思路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40):66-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