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方法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7期   作者:葛久阳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城市化进程也发展迅速,但是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洪涝灾害、水污染等问题,严重制约城市的发展。
        深圳菲利浦斯建筑规划顾问有限公司  广东省深圳市  518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城市化进程也发展迅速,但是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洪涝灾害、水污染等问题,严重制约城市的发展。为了有效缓解城市水资源问题,国家提出了新的城市规划理念改善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海绵城市建设就是基于城市生态环境平衡发展的一种城市规划理念,能够有效促进城市持续发展,解决城市发展中水资源污染和浪费现象。本文主要从海绵城市理念分析城市规划方法。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城市规划方法
        1.海绵城市规划原则
        海绵城市在建设的过程中要严格依据一定的规则进行设计,主要原则包含因地制宜、生态优先、安全第一以及统筹发展等。从整体方面分析、考虑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规划中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过程中需要统筹各个方面的工作,注重绿色和灰色结合构建,同时注意源头减排和末端调蓄相结合的发展方式构建一个整体的系统工程。海绵城市的构建离不开城市各个层次规划的统筹发展和协调、衔接,同时也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
        首先,海绵城市建设要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利用对环境低影响的开发系统实施城区雨水管渠系统的改造,有效控制水污染。在具体的城市规划中要低影响开发生态设施建设,坚持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合理布局城市土地、地形和水系;另外,海绵城市规划中还要做好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规划控制目标,掌握地下水资源情况和降雨量规律,防治旱涝问题,并因地制宜的确定水资源控制目标,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
        2.1改变城市规划理念
        城市规划首先应改变传统的城市规划理念,充分了解海绵城市理念的内涵、作用以及应用策略,并以海绵城市理念作为引导,重视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例如,在城市基础建设中,应建立科学的生态环境理念,将城市与生态的空间关系、城市排水防涝系统等作为重点规划内容。基于海绵城市理念进行城市规划,需要因地制宜,要从本城市的具体情况出发,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海绵城市理念,使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更为科学合理。
        2.2采用合理的城市规划设计体系
        城市规划初期,规划主管部门就要将海绵城市纳入到城市的总体规划中,划定海绵城市重点区域,其次应在总规的指导下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并将海绵城市控制指标纳入重点区域的地块分图则中。在城市建设管理中,需要求建设单位对上位规划和城市建设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与本地城市经济文化、自然环境相适宜的设计方案,并满足规划中该地块的海绵城市控制指标。
        2.3城市道路规划
        因为城市道路中雨水的径流量相对大,导致的环境污染相对严重,同时也是城市发生污染源的关键来源。海绵城市理论运用于城市规划中,需要在满足交通路面通畅,保持道路基本作用的基础上,对道路两侧和道路四周的绿化空间展开下凹式的绿地建设,进行透水路面、LID树池等开发方法,在道路作用上不但可以使雨水的净流量减少,还可以实施改善路面径流水质,使城市水环境和质量提高。运用道路景观的绿化带,在道路中构建现状下凹的绿地体系,其作用是推动道路雨水地表径流成功汇入绿化带,并渐渐完成绿地体系对雨水的储存、入渗和净化作用,而对那些质量跟标准不相符的雨水实施排放。透水路面的应用可以加强雨水的入渗作用,当在道路污染相对严重、道路负载相对大的路面需要认真考虑透水路面的应用。


        2.4在城市规划中建立水系统
        湖泊、河流、池塘等水资源体系都具有一定的净化作用,所以海绵城市理论提出在城市规划中我们理应充分发挥河湖水系、坑塘湿地等城市雨水净化的天然加工厂,建设完善的水系统。建设完善的水系统首先需要在城市规划中要保护原有生态体系当中的湖海水系,让其能够实施自我净化并最大程度地实施处理城市雨水。所以在城市规划中切忌把部分严重污染的水资源注人城市之前的水系而把其自然净化系统破坏掉。现在中国城市生态环境中的水系统因为受到部分工业污水与生活杂物的影响,其自身的净化作用已经特别微弱,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运用就需要管理部门结合城市现实发展对其实施恢复,例如对污水实施一定程度的净化、对排污企业实施管理、对附近居民实施管制等。
        2.5修复天然海绵体
        对天然海绵体进行修复,可以在最大限度节约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充分地发挥出,自然生态环境中,天然海绵体的作用。首先,规划和限定禁建区和限建区,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对蓝线和绿线进行规划,恢复天然海绵体的雨水、洪涝调节能力;其次,实施自然生态修复战略。例如,利用淤泥疏浚等方式,对自然环境生态系统进行修复;最后,建立生态走廊。通过加强对“斑块-廊道-基质”的修复和管理,能够为海绵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强大的保障性支持。比如,对河流和水渠等进行疏浚,确保生态走廊,可以有效地连接各个斑块,以此提升海绵体的完整性。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构建海绵城市网络体系,对雨水资源进行收集和利用。
        2.6修复生态海绵体
        城市中天然生态海绵体能够调节河水、净化污水,缓解旱涝灾害等,所以在城市规划中保护和修复城市海绵体对城市的未来发展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凡是对地表径流量产生较大影响的生态斑块都可以被列入保护范围内。生态斑块可以分为:农业、森林、湿地、草地以及湖泊和城区景观建设等。城市生态海绵的保护和修复首先要划分禁建区、绿地区等,利用强制手段保护生态斑块,使城市维护自身调蓄能力;其次,在生态环境方面要对绿地、水环境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管理,积极构建人工湿地,培育水生物种等;再次要构建生态廊道,包括由绿色植物组成的廊道和由河流、水渠组成的蓝道等,以便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生态海绵体。
        2.7建造仿生海绵体
        城市在建设的过程之中,一直在不断的改革和发展,因此,很多自然的海绵体,或者是没有地方建设和改造生态海绵体,就会采用仿生的人工海绵体,这样可以保证城市在建设的过程之中,仍然可以具有海绵体,来完成对大量的雨水吸收和排放的功能,实现城市容纳雨水的目标。在建设的过程之中,需要保证城市的黑水和灰水是分离的,然后还需要再一次的分解和处理灰水,同时可以进一步的利用,这样可以降低建筑用水,实现解决的目的。其次,则是对城市的广场,市政部门等雨水的收集,进行再一次的循环利用,作为城市清扫的作用,推广循环水系统,也是建设人工仿生海绵体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内容。最后,则是需要评估城市的抗洪抗涝的能力,以及预计和估算城市会面临的洪涝灾害的强度,这样能够做好提前预防措施,让人工仿生的海绵体起到作用。
        结束语:
        城市建设和规划过程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符合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观,能够有效缓解城市规划源头中水资源短缺、城市旱涝以及雨水径流污染等问题。在规划的过程中对城市各个功能部门进行统筹协调规划,实现排水、建筑、景观等方面的有效衔接,合理控制城市用地,综合城市发展特点进行低污染开发设计,并对城市各个系统的建设实行优化配置,严格按照海绵城市规划原则实施城市规划,从而促进城市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圣杰.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7(30):111-112.
        [2]张建平.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探讨[J].居业,2018(05):39+41.
        [3]卢鸣.海绵城市理念引导下的城市规划方法[J].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18).
        [4]柏芸.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探讨[J].基层建设,2019(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