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的有效结合

发表时间:2020/9/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8期   作者:邱传琼
[导读] 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管理与各学科教学在接纳素质教育理念之时均发生了一定变革
        邱传琼
        广西玉林市北流市塘岸镇六和小学,广西  玉林   537408
        摘要  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管理与各学科教学在接纳素质教育理念之时均发生了一定变革,旨在寻求知识教学、个性培养与习惯养成的平衡点。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已经由“教师权威”的管理方式逐渐与学科知识相结合,运用学科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以此来更好地进行班级管理。语文教学作为小学教育的主要学科,蕴含着大量的传统文化以及具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案例,自然就成为渗透班级管理工作的首要学科,加之语文教师常担任班主任这一角色,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的结合趋势更为明显。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班级管理 教学方法

引言  小学语文课程是启蒙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更是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的工具性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要想取得较好效果,就必须有与之适应的良好的班级环境、浓厚的学习氛围、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与班级管理的目的不谋而合。教师应当充分把握小学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的关系,在实践中推动小学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有效结合,深化教育管理艺术,在二者相互融合、彼此促进中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小学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关系
1.1 小学语文教学对小学班级管理具有促进作用
        小学语文教师比于其他学科教师心思更为细腻,情感更丰富,及时针对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大小事务细致分析。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教育性、感染性,有助于培养良好的班级氛围,也能让学生在进行语文知识学习,感受语文知识思想性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思想认识。语文教材是进行班级管理重要支撑,能对学生行为、思想做出正确规范。
1.2 小学班级管理对小学语文教学具有促进作用
        丰富多彩的班级管理活动是语文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见的班级活动包括朗诵、书法、阅读等与语文教学息息相关,这些活动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日常体验,也能让学生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班级管理的过程也是语文课程实践的过程,在班级管理中学生能充分感受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实践性,能实现语文学科与班级管理有效集中。

2.小学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有效结合的策略
2.1 借助朗读教学推进思想教育
        朗读是小学课文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小学生在朗读训练中能够纠正错误发音并养成良好的短句习惯,是增强阅读能力与语言组织能力的有效手段,而朗读的内容也可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在朗读教学中,尤其是在带领学生朗朗上口的儿歌或者诗歌类课文时,语文教师可鼓励小学生模仿其中的正面行为,借以传达正面思想。
2.2 情感教育,营造教育氛围
        小学生活泼好动、情感丰富、好奇心极强,对教师有着严重的依赖情绪,很容易受到他人情绪的感染。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能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让学生在感受情感中约束自我,从而形成正确的行为举止,提升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教师在实施情感教育时要注意语言的巧妙与方式的多样。在语言方面应当注意语调、用词,力求语言情感教育的真实性,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在情感教育方法上教师可以采用活动,如阅读活动、朗诵活动等,让学生们通过语文活动获得心灵洗涤、能力提升、情感发展,也可以采用实践方法,如引导学生运用语文视角看待生活中的热点话题、时事政治等,都能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实现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的有效融合。
2.3 借助课文典范树立优秀榜样
        教材课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参考,随着课文教学的推进,小学生的阅读范围与视野都会扩增,能够通过课内外阅读了解到更加丰富的文学故事与人物经历,这些都可用作学生人格品质的培养。在引导学生阅读时,语文教师可以下意识地鼓励学生以文中的优秀人物或事迹为榜样,并着眼于校园生活的细微小事,从培养学生基本的行为习惯做起,让学生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2.4 深入学生,加强沟通交流
        为人师,应当以爱为先。无论是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还是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教师都应当用爱托起工作。在教学与管理中教师都应当关爱学生、深入学生、了解学生,这是开展教育工作的前提,也是开展班级管理的前提。小学生想象力丰富、思想发展跳跃,每一个行为背后都有着特殊的含义。教师不要在语文教学工作和班级管理中曲解学生的行为,也不要“一竿子打死所有人”,对学生予以否定,而应当深入学生,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例如在语文课堂上某位学生突然发出很大的声音,学生们的目光瞬间集中到了他身上,学生望向老师的目光也有些忐忑。虽然学生扰乱了课堂秩序、中断了教学活动,但教师不要直接批评学生。教师应当化解当下情况,隐性提示学生做法错误,让他尽快回归学习状态,在课下和他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这种行为的动因。这样的教育模式不仅更被学生理解,也能保留学生的自尊心,能实现教育、管理工作深入学生内心深处,从而优化教育、管理效果。
2.5 创新教法,促进能力发展
        语文课堂上开展的活动能有效地推动班主任管理工作,活动的主要形式在于教师选择何种教学方法。一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开展语文教学,合理的分组能帮助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中更有针对性。学生们小组合作已经养成了习惯,彼此之间团结协作意识较强,语文学习有效、完成班级任务更有效。另一方面,教师要注意在语文教学中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生活中处处充满语文,而实际生活又能促进班主任管理工作。教师将语文课堂与实际生活结合能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也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班主任的管理。
2.6 借助探究活动规范学生行为
        经过素质教育改革的调整,小学课堂开始注重教学实践活动的导入,语文教师可借助课堂活动的时机,对小学生的个人行为进行规范,继而使良好的行为习惯扩散到学生校园生活的全程。例如,在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时,语文教师应规定讨论时间,当小组讨论的时间用完后,语文教师要立即宣布“停止讨论”,此时如果有小组继续讨论,不听指挥,语文教师就要严格地制止学生,让学生树立起规则意识。如此一来,小学生受语文课堂的影响,在“守时”方面可产生正面的潜意识,在上下课、上放学时能够具备更强的时间观念,为班级管理提供方便。
        

结语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是相互统一、协调发展的关系。为提升班级管理的效率,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就必须采用合适手段,在达到育人目的中实现对学生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蒋平.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与小学班级管理的巧妙结合[J].中国校外教育,2018,(01).
[2]郭志军.浅谈小学语文班级管理艺术[J].小品文选刊(下),2015(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