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广东省广州市 510290
摘要:在城镇化背景下,尽管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有一定的差异性,但是两者也存在相互融合的特征,并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间断加快,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局限性被体现出来,所以针对不同的建筑物,设计人员要与建筑物特征相结合,选择适当的设计模式和流程,确保其对城市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关键词:城镇化;城市规划;建筑设计
1.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内涵
1.1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促使建筑设计指导理念的多元化、建筑施工技术的复杂化。建筑设计作为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实现建筑内容与展现形式两个要素的有效协调。建筑设计工作开展的最终目的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更为舒适安逸的居住环境,因此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工作开展前期进行实地调查,确保设计出的图纸模型具备操作性和实用性,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使用空间。
1.2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化建设中的顶层设计,是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位突出。城市规划应该根据本地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条件,人文风俗在最大限度地保护好人文历史和自然生态的条件下,结合本区地优势,研究未来城市发展方向,布局城市空间,安排好各项城市建设工程,使城市发展既满足人口增长需要,又助力经济发展,发挥好“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功能齐全性”的城市发展蓝图作用。在城镇化背景下,城市规划应该注意三点问题: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城市现代化、智能化的推进和建筑设计的协调性。总体来说,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的重点。没有城市的建筑设计,就不可能有城市的高楼林立,城市规划的良好运行无从谈起,也不会有城市规划的其他问题而且其他问题的解决的着力点还算是在建筑设计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城市规划的目标就是指导建筑设计在满足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长久地,“可持续发展”地满足城市发展。
2.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
尽管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属于不同领域,但两者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城市规划具有很强的指引性,更应该突出对建筑设计的指引。实际上,在不同城市中,建筑物风格都不尽相同,都体现了城市的内涵、民俗人情等。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存在的关系体现在:一,从建筑设计基本任务来说,其结合主观性与客观性要素。在建筑设计工作开展中,设计人员必须给出特定设计模式,并通过施工图的方式描述出来,建筑设计本质就是优化建筑物;而城市规划涉及范围更广,尤其是城市化不断深入背景下,只有全方位的进行分析,才能保证全面优化设计要素。二,建筑设计目标方面,在设计任务与设计目的上,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的联系。建筑设计通常是按照特定设计模式,结合具体的工程建设项目情况推进工作。另外,新时期建筑设计中包含的元素更多,而城市规划同样具有多样化原色的特点,这些都是在规划初期无法确定的目标,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三,与建筑设计相比,城市规划层次更高,蕴含的要素更加多元化。将两者放在特定的城市环境中,就能够判断城市规划涉及的具体要素。
3.在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改进措施
3.1坚持创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在城镇化背景下,建筑设计要满足业主多层次,多功能,多结构的多样化需求,这就需要设计们要有创新发展的眼光,而城市规划要接轨建筑设计的风格创新,结构创新,功能创新。城市规划就其本身也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城市现代化,不应该将城市建设完全禁锢于条条框框中。城市规划需要现代化的方法并始终站在城镇发展的前沿,提前谋划,合理布局,为建筑设计的创新,它提供基础和空间,找到二者完美结合的黄金点,将两种创新方法融入到中国社会主义特色城镇化需要的潮流中。
3.2明确设计方向
长期以来,城镇化在全面推进的历程中都不能缺少建筑设计。通过运用多样化的设计模式与设计手段,就能从源头入手来保证建筑物本身具备的坚固度以及其他各项指标,因地制宜优化了整体上的建筑物性能。因此可以得知,针对建筑设计如果要加以全面完善,则有必要更多关注最根本的设计宗旨以及设计目标。具体来讲,设计人员针对特定类型的建筑物如果需要优化设计,则先要将其纳入城市规划中进行整体考量,确保紧密结合城镇化与建筑物的基本功能。近些年以来,很多建筑设计的负责人员都更多关注了建筑物本身的环保性,在此前提下致力于优化人文设计以及建筑物所处的自然环境。
3.3确保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之间相互协调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同样存在本质区别,但同时在城镇化发展中也无法将两者完全区分出来,否则无法突出建筑设计多样化的特征。为了能够切实改进城镇化设计方案,设计人员必须重视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相互协调。需要注意的是,建筑设计必须服务于城市规划,应该突出人文景观、自然景观,让建筑与自然紧密的结合起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体现社会人文性、社会功能性等优势。
3.4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
城市必须有强大的经济支持。缺乏基金导致滞后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功能的不足,这是一个重要因素,限制了农村城市化的步伐。解决资本的障碍在小城市和城镇的发展,我们不应该仅仅依靠政府投资,应该建立多元化的投资金融体系。在小城镇建设中,提供机构资金,提高城镇发展能力,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城市基础设施。最后,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提供机构基金来改善城市和城镇的发展能力,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开辟融资渠道,充分发挥私募基金的作用。
3.5增强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
城市建设当中,区城市建设应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当前环境之下,设施建设也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当中,应合理的组织编制以及修订城市总体的规划,更要对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分区规划以及风景名胜区规划等进行优化和完善,之后在根据相应的法律程序来完成审批工作;应合理的组织和实施已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等相应的规划要求,在实际建设工作当中必须要严格的按照规划要求,并在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下确保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也要合理的保障城市规划区内建设用地以及建设工程规划管理体系的完善,确保相应工作的良好开展。
3.6实现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人是最为关键的因素。近几年,随着我国城市规模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城市经济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但是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的环境、交通等变得越来越严峻。为了能够有效的确保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在城镇化下的城市规划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人们的生活水平与质量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的提高,越来越重视生活品质,因此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必须将科学发展观作为重要指导思想,制定低碳、绿色、生态城市发展目标,确保城市、人与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的和谐,最终保障了城市更加健康地发展。
结束语:
随着迅猛发展的社会经济,政府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并在生态环境保护的计划中纳入城市规划。在城镇化背景下,在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等生态保护的理念下,开展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是未来城市规划发展的必然方向,能保障城市经济活动和城市建设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王婵玉.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联系与协调发展[J].花炮科技与市场,2019(4):270.
[2]刘建.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0):191-192.
[3]王鹏.关于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城市规划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8(10):60-61.
[4]李颜.“城市双修”理念下的生态地区城市设计策略[J].建材与装饰.20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