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勇 沈浩通讯作者
(中煤矿建总医院;安徽宿州234000)
【摘要】目的:探究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运用微创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2015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创伤骨科收治的88例患者,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微创技术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44人。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创口愈合时间和换药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运用微创技术后,不仅降低术中出血量,还可以缩短创口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
关键词:微创技术;创伤骨科;应用价值
相关研究显示,通过保守治疗骨伤患者的临床效果不十分理想,在骨伤患者治疗中,手术属于一种常用的治疗手段,然而传统手术存在较多的并发症和较大的手术创伤,影响患者术后康复[1]。当前,在骨伤患者治疗,微创手术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遂本文主要探究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运用微创技术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5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创伤骨科收治的88例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4人。两组男女人数之比分别为20:24、21:23;两组年龄分别为(38.16±7.15)岁、(36.32±7.68)岁。影响组间比较的两组之间没有差异,P>0.05,可以予以比较。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切开创伤部位,固定、修补和复位骨伤部位,必要的情况下实施假体置换,手术结束后对患者实施常规换药和引流治疗。
给予观察组患者微创技术治疗,临床多对患者进行经皮小切口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主要方法为:协助患者采取合理体位,对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对手术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处理并铺巾,然后进行手术,按照骨折具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切口,手术切口长度为3cm,切口深度直至骨膜外,对皮下深筋膜和骨膜进行充分剥离,做皮下隧道,将钢板插入其中,实施手法复位,完成复位以后,通过克氏针对骨折部位进行临时固定,在皮外使用等长的钢板对远近螺钉的置入位置合理确定,作长度为0.8cm的切口,切口数量为2个,依次钻孔后将螺钉置入后进行有效固定,为使骨折的稳定性得到全面保证,需要将3至4枚螺钉置入,手术结束后48小时,在床上协助患者进行关节锻炼。
1.3观察项目
比较术中出血量、创口愈合时间和换药次数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表示方法为“(均数±标准差)”、检验方法为“t”,用P<0.05表示结果有差异。
2结果
比较术中出血量、创口愈合时间和换药次数情况: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均较低(P<0.05),见表1。
.png)
3讨论
对患肢进行内固定,将骨骼结构重建是临床治疗创伤骨科的传统治疗手段,该方法能够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减轻,同时可以使关节的稳定性增加,然而因其存在较大的手术创伤,同时会影响局部血运,所以术后会出现较多的并发症[2]。近年来,在不断推行微创理念的影响作用下,微创技术在疾病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主要优势包括:(1)存在较小的创口和较少的术中出血量,可以在患肢外侧作小切口,直观清晰的观察创口的具体状况,所以能够促进术后并发症和术中出血量减少,促进患肢预后得到明显改善;(2)手术方法简单易行,术后能够快速愈合伤口,使患者住院时间缩短的同时,还有利于疾病恢复,进而使得治疗费用减少,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压力;(3)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手术过程中通过对创伤程度进行观察和分析,能够将滑膜和血凝块彻底清除,并使用镊子将创口异物夹出,使创口保持清洁状态,同时定期更换药物和纱布,能够促进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减少[3-4]。
本文通过探究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运用微创技术的应用价值,数据指出,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55.28±14.67)ml、创口愈合时间(18.65±1.26)d和换药次数(10.59±1.15)次均较低(P<0.05),表明相比于常规治疗,微创技术的运用能够实现对患者的有效治疗。综上所述,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运用微创技术后,既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还能够缩短创口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有利于患者疾病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恢复,可见其存在十分显著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郭洪波.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16,13(8):54-56,57.
[2]薛永安.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饮食保健,2018,5(41):68-69.
[3]袁光辉.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饮食保健,2018,5(12):61.
[4]郭永军.分析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3):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