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玲
(钦州市中医医院 儿科 广西钦州)535099
摘要:腹泻属于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小儿疾病,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如治疗不及时,不仅会影响小儿身体健康,甚至还会威肋小儿生命安全。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非常关键。以往,小儿腹泻多采用常规西药治疗,但疗效不佳。随着中医的进展,中医描述小儿腹泻属于泄泻范围,多为急慢性肠炎或是胃肠道功能紊乱所致,故在治疗中,可结合中医药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采发病机制入手,以此来提高临床疗效。但因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小儿肺泻临床研究较少,故本次主要针对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小儿腹泻效果展开综述,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小儿腹泻;临床效果
小儿腹泻病因较多,其中会受多种病原体、因素的共同作用,引起以腹泻为主的疾病,以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性状改变、腹痛、呕吐等为主要表现,对小儿产生极大地影响[1-3]。同此,因小儿机体功能发育不完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均会增加病毒感染几率,从而引起腹泻[4]。小儿腹泻病程较长,病情迁延难愈,故需要配合有效的治疗措施,改善临床症状。目前,临床实践表明,在小儿腹泻治疗中,配合中医药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疗效显著[5]。七味白术散是从古代流传而来,主要以炒白术、甘草、木香、葛根、茯苓、人参、藿香等药物组成,在小儿腹泻治疗中,可以随证加减治疗,以此来提高临床疗效[6-8]。本次针对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应用及进展开展综述,现阐述如下。
1.小儿腹泻发病机制
小儿腹泻属于多发病,中医认为其为泄泻范围,夫泄泻者,注下之症,盖大症之宫,脾胃又为水谷之海,当被饮食所伤,或是暑湿风寒所感时,脾胃会停滞,使得闌门出现清浊不分,发注于下时,即为泄泻[9、10]。
小儿腹泻病因较多,会在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引下大便性状改变、大便次数增多等,病情迁延难愈,随着病情的进展,当患者病程超过两个月时,即可发展为慢性腹泻[11]。中医药在治疗小儿腹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是因肠道正常菌群减少,使得肠道保护功能与拮抗功能下降,为病菌的生长与繁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从而引起腹泻[12]。
西医发现,小儿腹泻的出现,多因感染或是非感染所致,使得肠道、黏膜出现炎症或是水肿,导致肠道功能出现亢进症状。研究发现,小儿腹泻的出现,也与乳糖酶缺少,或是患儿乳酸不耐受所致[13]。有学者认为,当短链的碳水化合物,不能被小肠吸收时,会直接进入到大肠,从而引起腹泻,且短时的剧烈腹泻,还会使患儿出现脱水症状,或是电解质紊乱,对小儿生命产生威胁;而长时间腹泻,则会引起小儿机体功能的消化吸收能力下降,增加体内营养物质的消耗,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增加其它疾病发生率,对小儿生长、发育、身体健康均产生严重影响[14、15]。因此,寻找一项有效的治疗措施非常重要。
2.七味白术散的由来
自钱氏所述,七味白术散因中药材使用数量不多,但在疾病治疗中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特别适合于小儿腹泻治疗中[16]。七味白术散中的白术、甘草、茯苓、人参为君药,可以健脾、补胃;藿香、木香可以醒脾、行滞;葛根能升胃气、止泻,且葛根与藿香具有有表则表、无表则里的作用,因此,七味白术散具有正中平和、补中有泻、泻之有补的作用[17]。多数学者认为,七味白术散中治疗小儿腹泻的经典方剂。
现代药理表明,七味白术散中的含有复杂的中药成分,且有丰富的作用功能,临床疗效较高的白术,有多糖、微量元素、挥发油等成分,其可以抑制大肠杆菌,且有效成分,能增加乳杆菌、双歧杆菌,由此可知,白术对调节肠道微生物具有重要作用[18]。茯苓中茯苓三萜、多糖化合物,包含了少量的化合物与蛋白质,可以促进肠道有益菌的生成,提高肠道正常菌群的生成。人参中的有机酸与酶类,能发挥有效作用等等。
由此可知,七味白术散中的中药成分,可以同时对肠道微生物发挥微妙作用,起杀菌、抑菌作用的同时,可以增加有益菌的生长,改善消化道微生物平衡性,治疗小儿腹泻,效果显著。
3.七味白术散对腹泻的治疗效果
七味白术散的加减应用,不仅可以治愈小儿腹泻,还可以治疗非感染性的小儿腹泻,且能减少治疗时间,减少不良反应的影响。
七味白术散治疗抗生素相关性的腹泻时,疗效明确。临床统计,约有6%的小儿出现此病症。主要是因抗生素的应用,对肠道菌群的平衡性产生影响。
当肠道菌群的平衡性失衡后,会引起相应的腹泻。而肠道菌群在人体的生理与病理中,均有参与。而七味白术散的应用,可以增加肠道有益菌的生成,抑制有害菌,改善消化道微生物的平衡性,因此,加减应用七味白术散,可以治疗菌群失调引起有腹泻[19]。
小儿秋季腹泻的出现,多因人轮病毒感染所致,以秋季流行为特点,也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腹泻类型。当人轮病毒感染后,小肠的绒毛柱状上皮细胞会被复制,使细胞出现坏死与变性,微毛出现肿胀、变短,受黏膜出现受累,引起上皮细胞的脱落,导致水分与电解质丢失,从而引起腹泻[20]。七味白术散的应用,可以控制人轮病毒的传播,提高小肠对糖、钠的吸收,对脱水症状起到纠正作用,减轻小肠损伤与病变,对肠黏膜发挥保护作用,从而提高小肠的吸收,有效治疗秋季腹泻。
此外,七味白术散对于迁延的小儿腹泻、霉菌性的肠炎等,多种肠道疾病,具较好的治疗效果。由此可知,七味白术散治疗小儿腹泻,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4.七味白术散展望
小儿腹泻属于儿科四大疾病之一,属于多发病,因小儿机体功能下降,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腹泻的出现,会对小儿产生极大的危害,引起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等。而七味白术散属于儿科之圣钱乙所创,是治疗小儿腹泻的良方,全方将升、降、运、补合为一体,补而不滞[20]。临床如将其作为基础方,结合不同病因,进行加减施治,如酸中毒、脱水、离子紊乱等,可中西结合治疗,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如小儿腹泻出现大便有白冻等,此时需要慎用七味白术散。同时在治疗中,加强护理,内外同法的同时可结合中医其它疗法,如推拿等。
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中医学的进步,七味白术散的研究越来越多,多以加减研究为主,从药理、药效方面入手,以此来了解整体方剂的治疗效果。将其用于小儿腹泻中,对提高临床疗效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叶振,温晓芳.小儿腹泻患者采用布拉氏酵母散联合蒙脱石散对症状改善速度和疗效的价值研究及肠道微生态的影响[J].当代医学,2020,26(16):143-144.
[2]李召锋.补锌疗法联合干扰素α1b及西咪替丁治疗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0,20(05):39-40.
[3]耿久玲.60例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症状表现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4):2552-2553.
[4]王静,金龙涛,许鑫.神阙悬灸联合针刺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临床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0,11(11):15-16.
[5]张静.七味白术散联合神阙穴外敷治疗小儿腹泻51例[J].光明中医,2019,34(05):668-669.
[6]田纪凤,吴昊,蔡玉香,等.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经验分析及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18,27(05):934-936.
[7]古华倩.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小儿脾虚型腹泻的临床研究[J].光明中医,2018,33(03):416-418.
[8]蒋盛花.七味白术散配合穴位敷贴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7,13(20):131-133.
[9]何薇,张俊绮,曾伟兰.加味七味白术散颗粒剂辅助头孢克肟颗粒治疗小儿脾虚泄泻的效果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04):63-64.
[10]朱品松,房怀成,朱红光.七味白术散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25例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02):128-129.
[11]高改宏.用加味七味白术散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24):128-129.
[12]马彩月.七味白术散加味与暖脐膏敷脐联用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26(12):1540+1580.
[13]曹丽芳,曹岐新.七味白术散加味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45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5,50(08):603.
[14]肖家芫,肖舜洪.七味白术散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48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08):41-42.
[15]冯林,郑学聚.用七味白术散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08):41-42.
[16]曹淼,彭研献,董晓斐.七味白术散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的Meta分析[J].湖南中医杂志,2014,30(12):129-131.
[17]赵星星.七味白术散加味联合暖脐膏敷脐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3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4,6(06):559-561.
[18]龙承星,彭昕欣,赵先平,等.七味白术散治疗小儿腹泻的Meta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4,26(10):1135-1137.
[19]彭昕欣,舒兰,陶洪,等.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应用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22(10):1345-1350.
[20]张莉,李巧林.七味白术散加味联合蒙脱石散治疗42例小儿迁延性腹泻的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研究,2013,26(04):404-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