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体会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9期   作者:饶安平
[导读] 现今,因工作、生活、学习等压力的不断增大,越来越多女性出现月经不调症状,表现为月经量异常、月经周期异常等
        饶安平
        叙永县中医医院,四川省泸州市646400
        摘要:现今,因工作、生活、学习等压力的不断增大,越来越多女性出现月经不调症状,表现为月经量异常、月经周期异常等。中医认为月经不调是因肝气郁结、肾气亏损、脾胃虚寒等引起的,可使用辩证论治、针灸等方式进行治疗。基于此,本文将阐述中医治疗月经不调的体会,希望给有关人士一些借鉴。
        关键词:中医;月经不调;辩证论治;针灸
        随着人们饮食不规律、生活压力的提升,月经不调已经成为女性的常见病,表现为月经过多、月经延后、月经过少、月经提前等。若不及时进行治疗,还会诱发妇科炎症、痛经、头痛、子宫肌瘤等疾病,甚至还会引起不孕不育。中医将其归为经期延长、崩漏等范畴,常以中药汤剂、针灸等方式进行治疗。基于此,本文将综述中医治疗月经不调的方法,具体如下。
1、发病机制
        中医认为月经不调和内伤七情、后天劳逸、饮食不节、外感流淫、先天不足、房劳多产等有关,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让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常,最终引起月经失调。有关资料指出,月经不调的重要病因是肾虚,临床治疗时可从肾入手。但有关学者认为,冲脉失利是导致月经不调的主要病因,诊治此病时,应对冲脉实施辩证论治,根据寒热之别、阴阳气血等使用平逆、固冲、理冲、温冲等方式进行治疗[1]。足以看出,月经失调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不同学者有不同诊治方法。但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辩证论治,实施针对性的治疗,以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2、中医辨证论治
        月经不调多表现为月经多且提前、月经少且提前、月经推后等,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辩证论治。
2.1月经多提前
        月经多且提前多是因情志不畅、肾中水火太旺等因素导致的。对于因心情不畅导致月经提前的患者,是因气血失调、肝失疏泄、冲脉不固,且肝不藏血所导致的,患者经色量比较多,呈现暗红色,伴有血块、小腹胀痛。舌诊时,舌质呈现淡紫色,舌苔较薄白。脉诊时,脉呈弦滑样,证属于肝郁气滞血瘀。可使用白芍、柴胡、苏梗、香附、当归、血余炭、荆芥炭等进行治疗,其中白芍可起到柔肝养血功效,柴胡、苏梗、香附能起到疏肝解郁作用,当归起到补血活血的功效,让血归冲任[2]。而荆芥炭能起到疏肝通络、止血的效果,血余炭能起到固冲止血的功效,诸药合用能有效改善月经不调。此外,若气郁,且多兼血瘀,应使用益母草进行活血治疗。同时再辅以情志调节,因心情不悦会影响肝功能,而肝郁不疏则会影响治疗效果。
        对于肾中水火太旺导致的月经不调患者,是因肾火太旺盛导致血热,肾水太旺盛引起血多,共同作用引起的经血不止现象。可使用地骨皮、煅牡蛎、丹皮、海螵蛸、赤芍等中草药进行固冲止血治疗。
2.2月经少提前
        肾中火旺而导致的月经少提前者,可使用地骨皮、生地等中药进行治疗,能起到清骨髓、中热的作用,进而让肾气恢复正常,且不会对胃气造成损伤。

再配以阿胶、麦冬、菟丝子、茯苓、白芍、当归等,以起到化生精血的作用。让肝脏藏血,肾脏藏精,进而让精血相互转化[3]。为此,应做到肝肾同补,以达到助养冲脉的作用。若患者肾元不足,则可使用川断、杜仲等进行治疗,以起到益肾元生精血的目的。若患者肝肾精血亏虚,则可使用山萸肉、熟地黄等为君药进行治疗,以达到补肝肾、益精血的目的。
2.3月经推后
        月经推后引起的月经不调,是因冲脉血虚、不慎受寒、阻滞冲任、寒凝血瘀、淤血阻滞、气血不足等导致的。对于冲脉血虚导致的月经不调者,且闭经或者经量少的患者,应进行养血调经治疗,以补达通,进而做到通补兼治。可使用熟地黄、白芍、当归等中药进行养血,以及鸡血藤、丹参等进行养血活血。促使血达冲脉,让胞宫有养,进而让月经恢复正常。对于不慎受寒、阻滞冲任、寒凝血瘀等导致月经推后的患者,要进行温经调经治疗,可使用当归、乌药、肉桂、白芍、附片、炮姜、川断等进行治疗,若伴有痛经,则重用附片和肉桂。再使用小茴香、乌药等引人冲脉。并加入止痛中药,例如白芷、元胡等,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对于因淤血阻滞冲脉导致的胞宫功能紊乱而闭经者,可使用桃仁、川牛膝、川芎、当归、益母草等进行通经治疗。对于气血不足,无法养冲脉导致的月经后期,可使用补气、健脾、养血、气血互生的中药进行治疗,例如党参、黄芪、茯苓、白术、白芍、当归等。
3、针灸治疗月经不调
        除了用中药汤剂治疗月经不调,还可使用针灸治疗月经失调,根据患者不同周期内气血充盈变化、阴阳消长等特点来实施针灸治疗。一般情况下,在卵泡期对照海穴、三阴交穴、血海穴、太溪穴等进行针灸,并辅以呼吸补泻法进行治疗,以起到冲任血足、补肾养血的效果,进而利于卵泡生长。在排卵期时,在肝俞穴先使用龙虎交战法进行快刺,以起到疏肝理气的效果。然后对子宫、天枢穴、三阴交穴、中级穴、四关穴等进行针刺,以起到调理冲任、行气活血、益肝肾的效果,进而利于卵子排出[4]。月经来潮期间,不进行任何治疗,让胞宫处于泻而不藏的状态中。除此之外,有的中医学者根据阴经郄穴治血症的特点来治疗月经失调,先直刺关元穴、郄穴、地机穴、气海穴,在用平补平泻方法得气之后,在地机穴用艾条进行温针灸,以起到理气和血、健脾和胃、温经散寒的效果,在辅以关元穴和气海穴直刺,能让全身顺接阴阳二气,进而起到治疗月经失调的目的。
4、体会
在妇科中月经不调属于常见的一种疾病,以经量多提前、经量少提前、经期推后等现象为主,或女性患者伴有明显不适感。中医认为这是先天不足,且后天失调所致,让各脏腑功能紊乱,进而导致气血错乱,表现出月经不调症状。为此,应进行辩证施治,灵活配伍各中药,以治愈月经不调。但要注意用药量,以起到养血不留淤,而化瘀不伤血的效果,以免影响临床治疗效果。于此同时,中医经过实践发现,还可使用针灸治疗月经失调患者,可根据患者所处月经周期不同,采取不同方式施治,通过在体表穴位进行施术,对经络之气进行疏通,进而调理五脏六腑,起到营养全身、调和气血的效果,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除此之外,也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针药联合治疗,二者相辅相成,能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张馨育.艾灸治疗月经不调40例临床应用和护理体会[J].母婴世界,2018,000(021):196.
[2]杨庆义,吴云志.中医治疗妇科月经不调的临床体会[J].养生保健指南,2017,000(042):42.
[3]章慎磊,赵绪振.为虚寒性月经不调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及心理护理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22-24.
[4]徐茂欣.中医治疗妇科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23):3309-33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