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探讨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16期   作者:吕丹君
[导读] 本文首先分析水土流失与保持现状,然后探讨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最后提出水土保持的建议,以供参考。
        吕丹君
        浙江中水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湖州分公司  浙江省湖州市  313000
        摘要:水土保持是一项系统性的社会公益工程,有利于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各个行业通力合作,将水土保持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中。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水土流失与保持现状,然后探讨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最后提出水土保持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土保持;水利可持续发展;作用
        引言: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是一件关系到我国未来发展的大事,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改善水环境,对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水土流失对水利危害
1.水量减少,发生涝灾
        水土流失,对降水量少的季节来说,会使很多地方水资源匮乏,河流出现断流现象等,具体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土壤需要吸收水,当土壤储水量减少时,土壤颗粒间隙增大,会导致土壤疏松,从而失去储水能力,造成土壤蓄水量减少,土壤就降低了吸收水分的能力,从而无法蓄水,到枯水季节,就更加没有水了。二是水土流失会导致梯田、河流、池塘、水库等发生淤积,造成储水力减弱,也容易发生涝灾。
1.2地表径流发生变化,导致洪涝灾害
        水土流失造成地表径流发生变化,与枯水季节水量减少相反,洪水季节一样会发生洪涝灾害,尤其是在山区,那些植被覆盖率低的地方。当暴雨来临时,由于植被少,地面坡度大,拦截水流能力不强,同时土壤的涵水能力比较差,所以雨水来不及渗透,就会容易在瞬间形成洪流,从而影响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1.3水利工程整体效益降低
        降水会对表层土壤进行反复冲刷,在冲刷过程中大量的泥沙会在水的裹挟下顺着地表径流流向了水塘、河道、水库湖泊之中,最终导致河湖严重淤塞,从而影响了整个水利工程的运转效率。此外,由于泥沙长期在水库中沉积,占据了大量的水库容量,也使得河道、河床位置被迫抬高从而导致水位上涨,最终河流不畅,影响了整个水利工程调蓄防御洪灾的能力,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1.4引起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因为植被遭到了破坏,河流流向改变,土壤的地址结构也遭到了改变,因此,在发生暴雨的时候,就非常容易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山洪灾害,这些灾害的发生会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导致交通堵塞、电力不通、破坏农作物,更重要的可能还会因为河流断流,从而影响航运。
1.5水质量变差
        因为洪水过大,同时发生洪水的次数增多,导致土壤、泥沙等随着径流方向流入水体,使水变得更浑浊,而土壤中有大量的有机物及农药化肥等,这些物质都会随着土壤进入水体,造成水污染,从而影响国民生活用水质量。
        2.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1有助于减少洪涝灾害
        山地地区基于特殊的地形和季风气候的影响,致使降水量多在6、7、8月份出现,甚至一些地区还会出现多次暴雨天气,基于此出现洪涝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在水土保持作用下,可以促进土壤入渗量的显著提高,促进拦蓄径流目标的实现;通过开展保持水土工作,可以更好的把握地区的调控径流情况,汛期可以适当的削减洪峰,能够极大地提高防洪能力;枯水期通过对径流的补充,可以更好的利用降水,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与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2.2有效提升水利工程的使用效益
        就目前情况来讲,水土保持工作能有效提升水利工程使用效益。

通常情况下,为了保证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进行,往往会完善一些基础设施,以拦截外来的泥土。通过这些设施的拦截,进人水库、河、江、海中的泥土减少,从而使水库、大坝等水利设施更好地发挥作用,进而提高整个水利工程的使用效益。
2.3有效改善了水资源的质量
        对水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工作而言,有效的水体质量的改善能够在保证水土和保持工作性施行的同时预防泥沙、化学物质等对水质的污染。面临雨水汛期时,随着植被的增加,土壤的流失量也随之减少,同时土壤中包含的农药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残留物流入河流的几率也随之变小,水资源的质量在某种程度上也得到了提升。对于水土保持工作来说,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是治理水污染的一个重要措施,同时也是保护水资源的一种重要手段。
        3.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措施
3.1加强宣传力度,强化水土保持的管理意识
        为了提高我国水利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需要重视水土保持的管理工作的实施。施工中需要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主要原则。在施工的过程中建立专门的安全例会,对于上周出现的安全隐患与问题进行总结,同时结合水土保持的管理工作做好积极的宣传。保证工作人员水土保持的管理意识水平的提高,确保安全隐患事故的减少。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完善计划的制定与执行任何的一项管理工作在执行之前都需要合理的计划与准备,水利工程也不例外。因此在工程建设之前需要对周围环境可能出现的水土流失问题提高重视。设计方案执行的过程中要尽量的避免出现水土流失的问题,这样可以提高水土资源的保护。在水利工程建设的处理,为了防止边坡的冲刷问题,就需要利用地理环境与优势,做到因地制宜,保证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实施。
3.2积极推进水土保持管理标准化建设
        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的水土保持的管理工作中,安全生产标准化需要严格的按照行业管理做到生产、经营的安全,另外还要明确具体的职责与权限,对于所有的工作都到找到对应的责任人,明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具体职责。将参与到水土保持的管理中的所有工作人员,对于水土保持的管理意识不断的提高。提高员工自律的意识与工作的积极性。对于水土保持的管理工作进行量化考核,通过岗位的达标检查,实现安全管理的落实。为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3.3加大科技投入,培养人才
        目前,在我国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背景下,更需注重培养相关工程技术人才,加大水土保持治理的科技投入,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设备仪器。只有在先进的科技支撑下,才能在勘探、检测中做到精准预测与判断,才能协调与处理好生态环境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的关系,把损失降到最低;也只有提高水保的技术含量,才能真正实现由防护型治理转变为开放式治理,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
3.4积极落实水土保持的后续工作
        对于水土保持工作的后续工作来说,水利部门要进行定期的检查,进而确保水土保持工作严格落实到实处。比如说要及时的进行草坪种植,进而不断增加地表植被的覆盖率。同时还要定期的检查草坪的成活率,对于一些死亡的草坪要进行及时的填补。另外,可以将水土保持产业化,注重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与综合开发。在这一基础上,还要注重水利部门经济效益的提升,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动下更好的开展水土保持等相关的工作。
        结语: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必须将水土保持工作做好。通过该项工作的开展,可以降低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避免发生严重的水土流失,并且有助于保护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能够对地区水利工程的质量进行科学的改善,确保可以更好的发挥水利工程的效果,从而有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狄正南.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11):46+56.
[2]程忠芳.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探讨[J].科技资讯,2018,16(10):124-125.
[3]于德志.浅析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优化作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18):110-1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