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年文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恩施供电公司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各项技术水平也随之向前进了一步。而我国的电力系统技术也随之有了进一步的创新发展。电力系统的通信网也越来越智能化,将分组传送技术应用到我国的配用电通信网的系统中,使得通信网的运行更加的有效率,同时也能保证起一定的稳定性。本文就分组传送技术在智能配用电通信网的应用做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分组传送技术、智能配用电通信网、应用探讨
前言:智能配用电通信网的发展决定了智能配用电系统可以实现的程度,同时,它还是智能配用电网的重要信息支撑平台。它具有点多面广的特点,终端的连接设备众多,多种的接入技术进行混合接入,同时又进行独立组网运行。随着众多业务的需求,采用分组传送的技术作为解决当前业务需求的途径。
一、分组传送技术的概念及意义
(一)分组传送技术的概念
就当前电力系统的发展进程来说,分组传送技术是其中一种发展较快,较为先进的技术。这种技术在进行工作时,将电力系统中来自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特征的网络信息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并整合利用实现数据的传输工作,使电力系统的信息数据传输工作能够稳定的完成。分组传送的技术为构建智能化的网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促进了该网络构建的脚步。
(二)分组传送的意义
分组传送技术优势明显,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第一点优势就是这种技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以及分类性。在利用分组传送技术进行信息传送的过程中,可以将不同类型的信息进行分类,然后再进行传输,提高了信息传输的有效性,为工作人员减少了分类整理的任务,减轻了他们的工作量,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效率。另外,分组传输技术还有着较强的便捷性的优点,在传输信息的时候采用的是分组传输的形式,自身有着便捷性的特点,在进行信息传送的时候有着较强的时效性。除此之外,分组传送技术有着很强的识别能力,它可以根据信息的来源进行信息的类型的识别,最终达到信息能够分组传送的目的。当电力系统出现问题时,相关人员可以利用分组传送的特性进行故障的排查,为电网的故障排查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智能配用电通信网
(一)智能配用电通信网的网络架构
智能配用电通信网在电力通信系统当中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主要由通信接入网与用户室内网这两个部分支撑。通信接入网又可划分为配电通信网和用电通信网。利用通信接入网和用户室内网的有机组合就可以形成具有一定网络架构的智能配用电通信网,通过平面内的配用电终端,一方面有助于上层平面的有效连接,另一方面又利于加强下层平面数据的集中处理。具体来说,配用电通信网的通信贯穿开关站、配电室以及各个能源站点,并且还可以继续作用于用户的室内网,实现自动化介入,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除此之外,配用电通信网可在小区中得以应用,分配到电动机车的充电桩等位置,促使用电采集的通道大大拓宽。用户的室内网是智能化家居服务的基础设施,与各种智能终端设备相互连接,旨在达到智能通讯的目标,为用户带去全方位的舒适服务。
(二)智能配用电通信网的业务需求
随着时代的进步,对于智能配用电通信网的业务需求也越来越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
第一,实现配网自动化。智能化、自动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配网环节中引入自动化技术能实现配电网络信息的实时监测,让配电网络系统时刻处于正常运行的状态,保障信息的准确性,这就要求在配网时对配电开关、箱变等设备进行有效控制,减少数据指标错误的可能性。当前行业内规定开关等设备的信息传播速度必须处于一定范围,即对应信息至少要在5s之内被主站接收,每条终端到主站(或子站)都需要传输通道达到2.4kpbs的全双工通道。
第二,对于用电信息的采集。
智能配用电通信网系统需要采集的信息量较大,像公变用电信息、低压工商户和私人用户等都被纳入信息的采集范围,目的是为了对线路的损耗予以全面考量,完善并优化预付费业务的控制系统。现阶段国内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要求比较严格,比如用电系统操作时的相应时间必须要在5s之内完成;历史数据的统计与集中处理则最多只能消耗30s的时间;而运行状态时的常规数据设置的响应时间需要被控制在15s之内。
第三,信息传输通道的负荷控制。国家电网公司曾专门对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系统中每一个专变用户的用电数据均可以在15min之内被收集整理出来,这当然得益于高效率的信息采集系统。为了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用电管理,对专变用户的用电信息予以监测是十分必要的,对此也应积极研发用户用电情况自动采集的相关技术。
第四,智能电网用户的服务项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通信网络逐渐深入千家万户,人们对企业提供的服务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智能电网需要为每个用户设置0.3kbps传输速度的通信通道,只有这样用户的用电需求才能得到满足,也能让企业实现广大用户用电信息的智能化管理。
第五,配电信息的有效监控。企业的发展状态是进步与发展的前提条件,因而必须要对内部的业务进行有效监控,尤其是移动资产的相关信息,最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运营风险。因此,为每一条配电线路提供4.480Mbps的通信通道是十分必要的,当然对应的视频监控、语音控制等业务也需要进行设置。
由此看来,通信网络的稳定性与实时性都是其发展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通信技术必须进行优化与完善,进而才能适应这个环境复杂的时代。
(三)对现有的配用电通信网的技术挑战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于网络电通信的业务需求在不断的增大,当前已有的电通信技术已经满足不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了。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当前的电通信技术存在着许多的挑战,需要人们不断的进行克服。
三、分组传送技术在智能配用电通信网的应用
分组传送技术它是一种新的传送技术,主要是针对于网络业务中的连接方面的技术,它的作业模式主要是进行分组传送,将不同类别的信息进行类别的划分成组,同时该技术还可以承载多业务。这种技术方便了通信之间的通道管理,可以对网络机制进行很好的保护和恢复机制,同时,分组传送技术具有灵活的可便捷的操作性,便于业务的受理。
(一)让通信网的运行效率和运行质量提高
将分组传送技术应用到智能配用电通信网络中,可以让智能配用电通信网络运行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提高。在以往的智能化电力系统的进程中,电网的建设基本都是统一的,这样的统一性会影响智能化系统的发展,也对智能化电网系统的实际应用价值起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利用分组传送的技术,对智能配用电网络系统进行了分别化的建立,这样可以使各个网络结构的区域得到分隔,可以更好的对各个区域进行控制。最终使得通信网的运行效率和运行质量都能得到提高。
(二)让通信网络可以实现分类控制
在通信网络中采用分组传送技术进行信息的输送,让通信网络可以实现分类控制的目标。从传统的电力系统的进程中来看,在进行资料的收集和选择上都存在很大的一致性。导致数据一致性的根源是数据信息的来源比较的单一固定,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所以最终导致了智能化控制系统的使用一致性的结果。但要想实现工作过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需要以大量的数据信息为支撑,利用分组传送的技术,可以对电力系统中的信息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进行不同类别的划分,然后在将整理好的数据进行传送,保证了数据可以被分类,最终实现通信网络的分类控制的目的。
结语:将分组传送技术应用在智能配用电通信网络中,可以让智能化电网对各个区域进行针对性的调节和控制,使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通信功能的运行效率和运行质量。
参考文献:
[1]通信网络中的分组传输设备应用研究[J]. 杨莹. 智能城市. 2019(17)
[2]浅论分组传输设备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J]. 孙亮. 通讯世界. 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