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物联网技术在 10kV 配电网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0年第11期   作者:胡卫东
[导读] 目前伴随着我国配电网数量的增加,现代物联网技术有着较高的灵活性和系统性,
        胡卫东
        江苏益鎏电力发展有限公司 江苏 启东  226200
        摘要:目前伴随着我国配电网数量的增加,现代物联网技术有着较高的灵活性和系统性,他在配电网上的广泛应用,不仅能够使电网的运行走向智能化和信息化。同时也能将电网中所涉及的各个相关工作有效地落实到处,并确保每一个环节的集中管控和有序开展,但在互联网给配电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难以避免的风险,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深入探讨研究,本文将就物联网运用管理和技术研究相关内容展开论述。基于物联网技术对配电网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提供了一种保障,探讨物联网信息安全问题,应该加强对物联网运用的管理和相关技术研究,从而保障整个配电网体系有序运行。
        关键词:物联网;运用;体系架构
1物联网技术
        随着当前人们对配电网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对电能输送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互联网技术的辅助之下,电网具有较强的自愈能力,一旦在运行当中发生相关问题,也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问题扩大化,尽可能减少给用电居民的生活造成影响,而相较于传统的电网运行机制来看。当前信息化的供电系统自愈能力较强,这种自愈能力得益于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对一些潜在的隐患也能够及时发现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在配电网企业运行的过程中,除了输电方面的故障也有相关人力管理或者是安全问题管理,这些如果只靠人力,则会造成极大的人力浪费和投资成本的增加,因此就需要先进的技术作为辅助,尽可能实现能源的流动性和灵活性,从而提高整个电网输送阶段的工作效率,并且使运行成本也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对相关管理人员来说,他们也能够更好地掌控整个电网系统,对电网运行过程中所需的各种物品和信息有一个详细的了解,才能够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条件,在配电网企业的运行阶段所涉及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因此,能够充分发挥信息化时代的优势,对企业来说能够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有利于配电网企业的发展,如果在配电网企业中的应用安全无法得到保障,将会对企业的正常运转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对经济发展也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其安全性问题是现在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
2物联网的安全风险
        物联网相较于传统的互联网技术来说,它涉及的设备种类更多,因此需要相关人员掌握的步骤也更烦琐复杂,当然在配电网企业运行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也更多。首先是物理设备容易遭到破坏,相关信息容易被窃取,这些设备即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破坏或者是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一旦这些设备出现了故障,就极有可能给信息的传输造成影响。进而导致整个物联网系统的运行瘫痪,特别是在一些无线区域点进行传递的过程中,如果设备受到了影响,那么也无法及时采取一些相关措施,一些恶意访问者窃取信息的行为,更有可能使配电网企业的相关数据信息被泄露,导致整个企业无法正常的运转,信息泄露也会给企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相关管理工作人员就需要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信息输出的完整性,保证信息不被他人借用修改,同时尽可能减少自然外界的损害,给整个物联网系统造成的损失,对一些需要跨区域和跨网配合的传输工作,其中的安全风险更为明显,特别是一些不法分子从中操作,一旦他们的网络攻击成功,就会给整个配电网造成极为严重且恶劣的影响,当前这些新兴科技的应用不仅给企业带来了诸多便利,也带来了不少的安全隐患。万一攻击者采取窃听诱骗的方式对相关数据进行获取,并对其加以修改和破坏,使得服务器瘫痪,最终物联网相关服务器停止工作和处理,导致整个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3物联网技术在10kV配电网中的应用
        (1)提高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无论是在配电网还是其他配电网相关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是整个企业能否正常工作的前提,因此企业要注重提高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首先工作人员自身要正视自身的责任与义务,在工作当中认真负责,企业也要采取相应的人才培养策略,例如可以为这些基层工作人员安排相应的培训措施,针对他们的工作项目和任务不同。对他们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训,丰富他们的理论知识,进而在后续操作的过程中才能够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进而对工作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也不至于显得手忙脚乱,给整个物联网系统的运行造成影响。由于物联网运行安全管理工作需要的专业人员技术素养较强。因此企业也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引进一些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技术人员,由他们来带动整个企业的工作氛围,对一些经验不足的员工他们也能起到一定的帮助和指导作用,只有企业足够重视专业人员技术水平的重要性,才能为运用工作提供保障。
        (2)建立健全的运用体系架构。物联网安全架构和其他的相较类似,基本上是由介质安全、通信安全、管理安全,及时处理这几个方面组成因素。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保证通信设施不受人为因素或者自然灾害因素的影响而遭到破坏。当前采用的RFID容易被破坏和窃取,对信息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甚至危及国家安全以及人民的利益,因此,其安全协议建议采用一种分布式数据库环境的认证协议——分布式RFID询问应答认证协议,此类协议目前没有发现明显的安全漏洞。而其他的LCAP协议或者是Hash-Lock协议等存在着一些问题或者是漏洞,要么无法适应分布式数据库的计算环境,要么无法解决攻击问题,或者只针对某一些身份进行验证,相较之下这种分布式RFID询问应答认证协议更为适合。管理人员在对安全系统展开管理工作的时候也应结合各项目的实际状况对其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这样才能够保证整个系统能够有序的运行,同时相应的运用措施也要具备针对性,工作流程要加以规范,当系统出现故障的时候哟,首先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对其进行排除,进而加以检测仪准确测算出故障发生的原因以及位置所在,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高效率地解决问题,减少给整个企业运行带来的损失。
        (3)引进先进的防护技术。当前的防护技术主要有加密技术和入侵检测,以及保护技术和认证技术等,由于当前无线通信技术是造成物联网安全问题的最主要因素。对一些相关协议上所涉及的问题或漏洞,相关工作人员需要设置一定的身份验证体系,相较于一些单靠密码来进行确认,这种信息验证体系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或者是指纹辨别,相对来说安全系数较高,况且人脸和指纹这种不可变的信息,也给整个企业的运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除了防护技术以外,企业还需要引进一些相关的科学技术。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是跨域认证和域内认证是域认证的两种方式,这两种方法改变了以前传统的集中认证方式,减轻了服务器的操作压力,有效地提高了安全性和工作效率。
4结语
        当前的物联网状态千变万化,对于各行各业和人们的生活方式都带来了十分具备颠覆性的影响。而对配电网来说,物联网技术对配电网整体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来说也提供了一种保障,但是随之而来的物联网信息安全问题也凸显出来,因此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加强对物联网运用的管理和相关技术研究工作,以保障整个体系的有序运行。
参考文献
[1]林静,林柏.物联网建设中的关键技术研究[J].通讯世界,2017(24):185-186.
[2]袁瑜,王英,张课.物联网在配电网通信网中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7(09):70-71.
[3]朱西方.物联网技术发展及应用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7(08):151.
[4]卫菊红.物联网技术发展及应用研究进展[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1,24(12):50-52+54.
[5]朱洪波,杨龙祥,朱琦.物联网技术进展与应用[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1(01):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