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优芳
北京中鼎建业环境修复有限公司 北京 102300
摘要:在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中,人们更为关注水利工程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实现,忽略了水利工程的生态效益,导致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存在较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水利工程的现代化发展中,人们逐步意识到水利工程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因此,在当前的水利工程建设中,工程企业必须要采用相应的生态修复技术,来保障水土保持的效果,最大程度上减小水土流失的危害,以便发挥水利工程在生态保护及修复方面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应用
1水土保持中生态修复技术的作用
1.1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对水利工程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在水土保持中应用生态修复技术,能够对植被的生长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提高区域内的植被覆盖率,增强区域内的土壤肥力,使得土壤的蓄水能力大大提高,降低水土流失的发生概率。水利工程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经济社会中的防洪、发电与蓄水、灌溉等需求,对于地表水、地下水具有一定的调控能力,而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能够维持区域内自然生态的平衡,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概率。
1.2促进水利工程经济效益的提高
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实现了水资源的合理控制与调配。在水利工程的使用过程中,很多因素都会导致水土流失现象的出现,一旦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将会影响水利工程对水资源的调配作用。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危害,使得水利工程水库中的水资源更为充足,保障了水利工程蓄水、拦洪等作用的实现,有利于提升水利工程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2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研究
2.1自然退化生态系统修复技术
在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自然因素可能会造成生态退化现象,针对由自然因素所造成的生态退化情况,要采用自然退化生态修复技术,以达到治理与恢复作用。比如,针对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盐碱地情况,可以针对性地应用化学制剂、挖沟排涝等处理措施;而针对水资源相对充足的地区,可以结合区域水资源的分布情况,修建水利工程、引地表水与打井等方式,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在一些特殊的林业地区,可以采用全年或者季节性禁牧措施,来促进植被的恢复。
2.2过度垦殖生态系统修复技术
如果在水利工程周边区域内存在过度垦殖的情况,针对此区域内的水土流失现象,在水土保持方面需采用过度垦殖生态修复技术。在国家的相关文件中明确规定,25°以上的坡耕地要全部退耕还林,严禁农田的过度开垦,保持区域内的生态植被;而针对15°以下的坡地,水利工程施工企业要与相关林业部门等合作,根据近水、近路、近村的原则,实施坡改梯。如果在水利工程周边地区存在樵采所造成的生态退化现象,需采用封山育林的措施,而封闭时间需结合区域内生态系统的类型、受损程度、气候等来确定。
2.3对于不同的治理区域开展不同的规划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不同的区域内存在地理条件、气候条件等的限制,而不同区域内的水土流失现象往往是由不同的因素所造成的。因此,在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需结合区域特征,保障水土保持的有效性。在水土保持前期,相关人员需开展详细的水土流失调查,并结合水土流失的程度、原因等,做好总体规划。在水土流失调查上,需充分掌握区域内的地形地貌、水文、严重程度、气候等,实现水土保持的分区治理,保障在不同的水土流失区域内能够采用不同的水土保持措施。不同治理区域内的水土保持规划能够提升区域内水土保持的有效性。
2.4河流生态修复技术
大多数水利工程都为临水修建,如果在施工过程中缺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将会造成更为严重的水质恶化、生态失衡现象。因此,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河流生态修复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处理措施,应用此种水土保持措施,大大降低了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对河流生态系统产生的不利影响,促进河流形态的多样化,使得在水利工程项目中,河流纵向连续性与横向连通性能够及时恢复。比如,在河流水利工程区域内,可以构建主河槽与护堤地所形成的复合断面形态,设置马道,在必要条件下,可以建立季节性河道。在河流的护岸地方,可以设置生态混凝土等防护结构,充分加强对各类天然材、植物护坡等的应用,恢复河流的生态系统,保持河流生态系统内的生物多样性。此外,在一些水利工程的河流区域内,还可以进行生物隔离带的设置,发挥该隔离带的作用,减轻河流污染,为水生生物等提供一定的营养源。
2.5利用主体空间
水利工程项目承担着重要的功能,在水利工程布置上,一般采用的是混合式布置方式,施工现场一般在河流的两岸分开布置。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要尽量实现主体空间的利用,遵循小分散、大集中的原则,保障水利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在主体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充分考虑现场的交通情况,根据交通条件来进行物资运输路线的合理规划,避免在物资运输过程中出现二次倒运、反向运输等情况。主体空间的应用能够保障水利工程的安全、高效施工,降低施工活动对地表的扰动,充分实现施工区域内的水土保持,体现生态施工理念。在水利工程的土石方调配方面,要尽量减少现场的开挖作业,尽量在施工现场保持开挖、回填与碾压的同步进行。在水利工程建设之前,相关人员需进行总体施工设计方案的优化,在满足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基础上,最大程度上缩短施工时间,避免长时间施工对施工现场植被、生态等造成的不利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水土保持的基本要求,遵循“先拦后弃、先排水后开挖”的施工顺序。
4结语
近年来,在水利工程项目中,人们逐步意识到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的重要作用,应用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来降低水土流失的危害,达到水利工程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的统一与协调。生态修复技术作为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的有效技术,在未来还将具有广阔的技术发展与应用空间。
参考文献:
[1]赵京.试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01):173.
[2]杨远洋.浅析生态修复技术在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的有效运用[J].民营科技,201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