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响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市 400021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建设项目越来越多。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工程项目施工的一手资料,同时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案,勘察结果与勘察报告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施工作业方案的合理性与针对性,对整个项目的建设带来影响。而地基处理属于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能否对地基处理工作予以优化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安全稳定,因此本文结合笔者实际研究,探讨了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处理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处理;问题;对策
引言
我国地理面积广阔,且地形复杂,存在山地、平原、高原等多种不同的构造类型,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同地区所特有的岩土构造、地理特征、水文分布等也表现出差异性。因此,为确保工程质量,需要结合工程所在地的具体信息,做好岩土工程勘察及地基处理等工作。
1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处理的重要性
岩土工程在我国建设工程中非常常见的工程之一,在实际的工程建设过程中,想要确保工程的质量就必须使用地质勘察技术,用以完善整体工程中的地基处理工作,同时要保证地基处理的措施能够科学实施,将整体工程的质量进行优化。所以,为了提升我国目前的岩土工程,必须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加强对地基处理的分析,以确保地基处理分析后可以提升岩土工程的勘察水平,从而提升整体工程的质量。
2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处理中常见问题
2.1没有充分的准备,勘察工作不够规范
做好设计与岩土工程勘察前的准备工作是建筑项目施工的基础。由此可见,越是充分的准备,工程后续的开展就越顺利。然而,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很多施工单位都没有重视准备工作这一环节,导致工程在后期施工的时候遇到了许多阻碍问题。常见的有:因忽视施工前有关数据的收集导致因不了解地势条件与地理情况,增加了后续岩土勘察的难度。除此之外,施工单位并没有重视勘察工作的规范性,在勘察过程中只关注了一部分区域勘察,忽视了周边区域等。
2.2勘察人员技术水平不足
因为岩土勘察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技术难度,因此需要相关单位安排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勘察技术水平较高的员工参与作业。但是,因为许多专职于岩土勘察的单位未能对该项工作保持足够的重视,在员工队伍建设上缺少经费投入,这就使得许多尚未获得专业资质、能力与技术不过关、经验不足的员工进入岗位,最终不利于岩土工程的顺利与高效勘察。尽管国内在岩土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力度在不断加大,但许多刚从高校毕业的学生却无可避免地带有工作经验不足的缺陷,这也造成了阻碍勘察实效高速提升的一大障碍。
2.3各部门之间的沟通较少
在岩土工程勘察的过程中往往存在很多的资料以及数据信息。而大部分的资料均是由勘察部门与地基设计部门通过书面形式进行传递。由于每个人对文字及描述的了解均有所不同,所以,以书面形式的信息传递难免会滋生很多错误理解,甚至严重影响到岩土工程勘察部门与地基设计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
3岩土工程地基施工处理技术
3.1换土垫层法
该地基处理技术涉及到的工程量较大,但实际效果好,主要原理是依靠承载力与稳定性更强的土体来取代过去的基础,所以不会因为原本基础土地性质而受到影响。但是换土垫层法应用在软土地基的处理中往往会消耗过多材料,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管控,很容易造成成本的提升,在这一情况下,要求相关作业人员应当结合工程项目地基的具体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的替换材料,在确保地基处理实效性的基础上尽可能控制成本。挖出的土方需要集中进行处理,防止对附近环境带来污染,回填材料质量也应当严格管控,特别是应当防止有机杂质如植被残留物的出现,由于其腐烂后可能会在地基中产生空洞,对地基稳定性带来影响。
3.2夯实处理技术
从构成来看,软土地基主要由碎石、粉土等低饱和度物质组成,基于这种特性,在地基处理环节,可以采取夯实法来进行处理。通过夯击,使得土壤进一步被压实,确保软土的密实度处于合理的范围之内,一般情况下,强夯法能够对地基1.2m范围内的土壤起到加固作用。强夯法是利用重锤自由落下的巨大冲力能所产生地冲击波反复夯击地基土,将夯面以下一定深度地土层夯实,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土体的稳定性,降低压缩性。由于夯击能力大,加固深度也大,对于一般的软土地基加固有着良好的效果。此外还有粉煤灰应用法,粉煤灰具有容量小,渗透性好,有较高的静力抗剪强度,较低的压缩性,与石灰等碱性物质产生水化反应后产生凝硬性。根据软土地基存在的弱点,利用粉煤灰可处理软土地基。粉煤灰应用的主要有二灰桩,粉煤灰混凝土桩,粉煤灰固结桩等,与土体形成复合地基加固深层软土地基。
3.3水泥土搅拌桩
这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地基处理技术,其是在软土基础中把水泥和软土实施强制搅拌,等待水泥凝固之后便会和土地紧密结合,进而产生混合基础,提升地基承载性与稳定性。对于实践应用来说,水泥土搅拌桩的加固原理是借助于水泥和土层在进行搅拌时相互之间发生的物理化学反应,无需加入大量水泥,一般来说加入水泥要控制在加固土体的15%之内,水泥自身和粘土不会完全结合,粘土较大的活性会造成水泥土硬化效率变低,过程相对于混凝土硬化更为复杂,在具体运用中要求相关技术人员要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确保地基处理效果的提升。
4岩土勘察施工技术完善措施
4.1对操作行为进行规范,充分做好准备工作
为了在岩土工程勘察中有效的进行地基处理工作,提高处理工作的水平,需要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操作进行规范,并且要求充分进行工作的准备事项。主要变现为:①通过分析岩土工程勘察的实际状况,充分考地基处理的需求,相关工作人员要以技术行为规范和勘察计划为依据,在土质情况、岩土特点以及水文状况等多方面进行地基处理工作,并且严格要求自身的操作流程,规范操作行为,以达到提升地基处理水平的目的。②在实施处理工作之前,充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有必要通过实际勘察后,准备需要到的资料、工具以及设备等等,结合地基周围实际情况,进行地基处理工作。
4.2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能力
施工人员作为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不可缺少的组织成员,施工人员自身素质高度对施工质量及勘察效率等均有着直接影响。由于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本身就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不管是岩土工程勘察人员还是地基设计人员都需要在完全掌握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对对方的专业知识有所了解。通俗来讲就是:岩土勘察人员需要知道地基设计时对勘察数据的要求,设计人员则需要跟岩土工程勘察人员一同分析地质条件,进而制定出最佳的地基设计方案。
4.3做好作业现场监测管理
若由于人为操作失误而影响到施工作业现场的地质地形环境,也可能对之后的工程施工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在进行岩土勘察作业过程中必须要密切关注岩土状态,做好监测工作,了解水文地质的变化规律,第一时间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予以处理。在落实好现场作业监测管理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岩土变化情况予以实时跟踪,明确规定现场监测工作内容,编制监测作业标准,制定有针对性的勘察方案。
结语
总而言之,在进行实际应用时,能够有效的对岩土工程勘察中地基处理问题的发生概率进行降低,为整体工程的顺利施工打下坚实基础。所以,以后在进行岩土勘察工作时,应该注意使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提高其工作效率,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严格进行地基处理工作,把控处理质量,以实现地基处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增强我国项目建设的实力。
参考文献
[1]陈亚新.建筑工程项目中岩土工程勘察重要技术探析[J].四川建材,2020,46(03):57-58.
[2]田玉光.城市建筑工程中地质岩土勘察及地基的处理策略探讨[J].科技风,2020(06):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