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热点点亮政治课堂

发表时间:2020/9/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3月第8期   作者:任秀英
[导读]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国家意识形态教育的具体体现,对于国家意识形态的工作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
        任秀英
        (重庆市涪陵区第十八中学校,重庆市 涪陵区 408000)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国家意识形态教育的具体体现,对于国家意识形态的工作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然而,一方面,网络时代的汹涌澎湃,使得中学生的日常生活节奏和轨道被不断地摧残;一台智能手机,无论是网游、影视、娱乐均能分分钟吸走学生对学习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中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刚好处于形成和稳定化的关键时期,对于中学生的三观引导和塑造具有关键意义的知识点教师又不得已必须要进行适当的“灌输”,这就带来了政治课的枯燥乏味,使得政治课一直是学生眼中的“背多分”、“招黑”的“耍耍课”,家长和学生普遍认为初中政治课是开卷考试,平时就可以边玩边学,考前整理一下笔记即可“轻松应考”;高中政治课更是考前背背书即可“轻松应考”。这样一来,中学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显得十分的尴尬:老师竭尽努力想要学生学得更好,学生却一脸无所谓,上课的状态就像“一袭不带感情的纱袍”、慵懒地伏在案上。如何才能兼顾国家意识形态的“灌输”、三观的引导与学生的快乐和主动学习呢?如何才能在学生的兴趣点上开启一个脑洞,成功地连上国家意志的信号呢?如何才能在网络时代与塑造学生新的学习观念之间架起一座坚固的桥梁呢?这些问题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我们政治老师常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然而生活的富足是否带来了精神世界的厚增?财富的积累是否一定意味着道德和法治底线的成功“守擂”?辛苦了一代又一代人才勉强筑起的精神城堡、奋斗了一年又一年才熊熊燃起的心灵火炬往往只因价值观念的淡漠、货币资本的疾进而唏嘘沦丧。若非如此,天真可爱的小悦悦又岂能玉陨于貌似富足的司机的车轮之下、竟是一位拾荒的阿姨将其抱起?我们不能再沉默!思想政治课绝非是某些人眼中的“豆芽课”,而是灵魂塑造的必修课,是每个人成为正义之士的必经路,我们只有盘活政治课,才能上对得起国家的栽培,中对得起家长的期盼,下对得起孩子们的一生成长!
        我们该如何存在、何去何从?什么样的课堂设计才能为思想政治课提供一丝救赎、为中学教师们的教学效益带来一剂良药?
        情景教学法带来了政治课的拯救,它能够抓住儿童和少年大脑对真、善、美的天性追求、对绚丽多彩的知识呈现方式的无限向往,也抓住了学生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的契合点,使得学生能够在情景中徜徉与漫游,不断激发出强烈的好奇心、自主性、求知欲和思维力。运用一个“情”字便轻松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兴趣点、参与度和教师的引导性、国家教育的目的性成功地纽连在一起、捆绑在一起。
        结合初中政治的教学内容和特点,要想把国家的法治、德治、自治三治结合的治理体系深深地融入中学生的血液中,教师在情景选取的时候便要尽可能兼顾情景创设的吸引力、趣味性和初中政治知识的生活化、情感化。


        金牌与精神孰轻孰重?道义与利益怎样取舍?理想与现实如何对接?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看似简单,却关系着学生的一生,因为无形的意识形态会如影随形地影响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情景创设才能处理好上述的诸多关系、达到国家意识形态塑造和三观引导的目的呢?什么样的情景创设才能打破中学政治课师生之间“我要你学”、“我偏不学”的僵局和结界呢?什么样的情景创设才能兼顾迎合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涵与提振教学的说服力和有效性呢?
        教育专家指出,我们的教育应当建立在学生的已有意义结构之上,实施的教学内容应当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范围以内,否则就会犯难、偏、怪的立意错误。
        时事热点融入中学政治的课堂,能够引导学生在愤愤于肮脏市侩的扭捏冷漠中一己反观,去不断衡量是非善恶美丑荣辱的尺度;引导学生在陶醉于伟岸英雄的大义凛然中望其项背,去不断厘清自己与先进人物、现实与理想之间的鸿沟!
        时事政治作为情景的一种,在选取的时候,首先从类型来看,根据初中学生的认识水平更加愿意接受感性的、多彩的、趣味性的材料,我们应当选择更多的图片、动画、视频作为素材,尽可能少用纯文字的素材;其次,从内容来看,尽可能选择浅显易懂的,尤其是文字素材,不可选用高深莫测的文言文、外国直译过来的文章,视频选择时尽可能不用专家发表的过于专业的论述式视频。
        比如:革命英雄张富清老人,一生坚守初心、牢记使命,为革命事业奋斗了大半辈子,却连他的子孙都不知自己深藏的功与名。如果教师将张富清的故事以图文或视频的形式呈现于初中政治《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公平与正义》、《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做负责任的公民》或高中政治《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等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定能使学生深受正能量的感染,在学生心中激荡起“厚以责己,薄以责人”是否正确的、价值观念的思想斗争,累叠起淡泊名利、无私奉献、见贤思齐的精神堡垒,通过情感的共鸣重新点燃学生心中向善向上的明灯,指引学生为当代社会精神的复苏贡献自己的微末力量!
        再如,中央电视台正在每日连续播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诸多“第一”,如第一架国产歼击机、第一台国产电子计算机、第一颗成功爆炸的国产原子弹、第一颗国产人造卫星、第一艘成功下水的国产核潜艇、第一台国产电视机等新闻视频。如果政治教师能够将这些图片、新闻视频剪辑片巧置于政治的课堂或者德育的课堂上,定能潜移默化地启蒙学生的科技创新梦,为中国未来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精神动力和人才支撑。
        综上所述,时政能够点亮课堂。时事政治和新闻热点是情景创设中最能体现说服力、趣味性、真实性、正能量、有效性等教学刚需的素材,在中学政治课教学的改革中定能发挥举足轻重、不可磨灭的作用。我们应当不辞辛劳、锲而不舍,坚持将时事热点和中学政治教学熔铸起来,以扭转政治课“招黑”的尴尬局面,推动师生在互动、交流中共同进步,促进教育事业的蒸蒸日上、日新月异。
        总之,教无定法,只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什么方法都值得一试;只要教师能够真心爱学生、爱教育事业,什么方法都想得出来。我们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一起为情景教学、时政热点在政治教学中的激活作用的研发而努力!
作者简介:任秀英(1973-3-),女,汉族,重庆市人,本科学历,重庆市涪陵区第十八中学校,政治教师,研究方向:政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