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钢筋混凝土是常见的房建工程结构形式,具有良好的强度与稳定性,也可提升结构的使用年限,对保证房建工程的安全有基础作用。随着我国房建工程的增多,施工技术体系逐渐完善,作为一种更加先进的施工手段,后浇带施工具有诸多优势,可降低裂缝出现概率,广泛地应用于房建工程中。因此,为了加快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发展,加强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力度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房建工程;后浇带;施工工艺
中图分类号:TU75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后浇带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在混凝土结构房屋建筑面积不断增大的基础上,而逐渐被广泛应用的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一种,主要是为了避免混凝土结构建筑产生裂缝,而对于相关建筑关键环节进行的浇筑和控制环节。后浇带施工技术的主要目地便是针对混凝土整体结构的连续性,以及相关建筑结构的安全和稳定性,它能够在防治大量混凝土结构缝隙的基础上,及时对于混凝土房屋建筑工程的变形、沉降、破损等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决,从而使得相关房屋建筑的质量能够广泛地提高,进而使得房屋建筑工程使用者的安全能够得到保障。
1后浇带施工技术的主要功能
1.1解决沉降差问题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主要是为了解决相关的沉降差问题,以保证相关房屋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和质量的标准。通常在房屋建筑的设计中,往往将基础设计与相关混凝土设计作为一个整体,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即便暂时将两者分开,但混凝土结构无法与设计配套仍然无法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房屋建筑工程。这对于相关的房屋建筑工程设计而言,同样也要求了在设计的时候对两个不同阶段的受力情况进行充分考虑,进而通过后浇带施工技术解决相关的沉降差问题,保证在合理的时间完成房屋建筑的沉降。
1.2减小温差收缩
温差收缩造成的裂缝等问题,是严重威胁建筑结构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也是需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便是较小温差后的建筑收缩。通常混凝土的温度变化会导致相关建筑结构的收缩,进而导致相关房屋建筑工程的形状产生变化,甚至是变形,这样的情况在温差较大的区域更为常见,甚至会引发相关的房屋建筑工程意外。而在混凝土建筑施工结束的1到2个月内便会发生这种硬结收缩的现象,进而导致相关房屋建筑工程产生裂缝,若不及时处理便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建筑意外。而设置相关的后浇带施工,便能够及时避免相关收缩力的影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房屋建筑结构抗裂能力的提高。
2房建工程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实践要点
2.1合理的设置后浇带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便是对于后浇带的合理设置,只有一个合理的后浇带才能够保证后浇带施工技术的质量,进而保证相关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建筑水准,在这里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确定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在这里确定后浇带的断面形式需要着重考虑其实际的应用情况,以保证后浇带与混凝土结构的断面形式相同。在目前的后浇带设置技术中,断面形式的判断主要有企口缝、平直缝、V形缝以及阶梯缝四种,而墙板的厚度则是断面形式选择的主要依据。例如墙板的厚度小于30cm,在这样的情况下便应该选择平直缝,而若是厚度大于60cm,我们则需要选择与之相匹配的企口缝。
第二,确定混凝土构件的受力情况。想要确定好后浇带的位置,便需要明确地判断混凝土构件的受力情况,并将混凝土受力最小的构件作为浇筑位置,一般情况下建筑的梁、板等位置的反弯点是要进行浇筑的最佳位置,而剪力墙的中间区域则是最不宜设置的后浇带区域。
第三,后浇带距离的合理规划。
后浇带的合理规划对于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实际的浇筑过程中没有对后浇带的位置或者间距进行标明,那就需要根据实际的工程情况和相关的施工规范对后浇带进行现场的判断和设置。往往建筑人员会选择根据房屋建筑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与判断,同时还会参考相关气候条件和环境温度等。
2.2选择施工材料
在浇筑后浇带前,现场施工人员要将浇筑表面的杂物进行完全清理,通过洒水等措施,使浇筑区间的两侧湿润,增强混凝土材料的稳定性,避免出现干缩裂缝。为了提升普通水泥混凝土的性能,可根据工程要求掺加一定量膨胀剂或者减水剂。在施工过程中,做好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振捣过程必须要严格把控,避免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出现问题。为了使钢筋的贯通性满足要求,可使用快易收口网施工方式来开展施工作业,此过程要注意提升操作的准确性,有助于确保混凝土的浇筑位置以及形状等均符合设计要求。最后,注意做好后期混凝土养护工作,保证所有环节的施工质量满足工程要求。
2.3模板施工
在将模板浇筑到下层地板,顶梁后浇筑带和墙壁浇筑带之后,采用模板施工以加强房屋建筑整体质量。将混凝土与肋骨模板相结合起来以达到基础模板的建造,通过基础模板来建造浇筑带基础模板。主要以竹子为模板,生产成梳形,支撑模板的主要为钢管,再通过应用此模板并回填以形成建筑的顶梁,同时在用钢丝网封堵模板处将其固定。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施工缝的位置,模板与混凝土面接缝处通过海绵条进行密封,避免泥浆渗漏。同时在实际浇筑施工过程中,后浇带梁和板的两侧一般为悬臂结构,提高了建筑物的承载能力。
在施工后浇带墙体时,保证其竖向防水良好,同时在并在钢筋的支撑下,实现预埋防水功能。铁件可以镶嵌预埋在墙体外侧,预制板可以与外墙进行相同的焊接,再通过竹制橡胶板和钢管的支撑,可以完成外墙的防水工作和回填工作,以提供良好的条件给混凝土浇筑。通过水泥砂浆等材料对混凝土墙后浇带外侧砖墙进行相关抹平、压光以及干燥处理等,保证需要的厚度的同时做好后浇带外侧砖墙防水保护工作,从而保证其墙体的稳定结构。
2.4捣实与振捣
为进一步提升后浇带混凝土浇筑质量,捣实与振捣的施工作业质量十分关键。在施工期间,为了控制浇筑厚度,需要对振捣力度进行控制,避免因浇筑厚度不达标,而导致施工质量问题出现。此外,为了使后浇带可以与主体混凝土结构更好地结合,可采用交叉浇筑的方式来进行施工作业,并要指导施工人员如何使用振捣器,确保振捣器可以和钢丝模板保持合适的距离,避免因振捣作业而使得模板的稳定性下降,从而对施工质量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2.5后浇带的养护
在结束后浇带施工后,为了避免后浇带中出现裂缝问题,导致其使用质量下降,必须做好养护工作。施工人员可将挡水砖设置在后浇带两侧,或者在后浇带的两侧填筑防水砂浆,进一步提升养护效果。另外,施工人员可通过覆盖铁皮,保证后浇带的表面免遭损坏,与传统木板养护方式相比,铁皮不仅防水性好,耐用,还能够回收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最后,施工人员要根据养护制度要求对后浇带浇筑质量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注意做好养护工作,防止病害问题的产生。
结束语
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结构中的后浇带施工非常重要,通过后浇带全面施工养护,能够有效减少施工成本,解决结构缺陷、沉降、裂缝等问题,要在实践操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全面创新技术形式,根据施工地区条件的不同,做好工艺选择,这样,才能有力的提升建筑品质,保证建筑物安全稳定。
参考文献
[1]李大龙.房建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探讨[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3):64–65.
[2]李昭,赵永波.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浅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2):233.
[3]黄元亮.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过程中的应用探索[J].绿色环保建材,2018(12):17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