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家的前进发展需要水资源的有力支撑,我国工业化进程正在迅速进行中,诸多地区的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水土保持问题作为影响其效率的一项关键因素,正影响着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要想处理好工程建设期间水土流失的问题,降低水土流失引起肥沃土壤流失问题的出现几率,应该采取对应的措施治理水土流失,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而生态修复理念可以有效的加强水电水利工程,确保水土保持稳定,如何在生态建设过程中运用生态修复理念成为新时期的主题。本文基于水利工程中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研究展开论述。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应用研究
引言
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开展防洪蓄洪工作,具体的施工项目包括兴建水库、大坝施工、护坡建设工作等多个环节。这属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中的关键一环,基于新时期城市化发展进程的重点任务就是节约资源及保护环境。因此,如何在水利施工工作中科学运用生态修复技术,从而达到保持水土的目的,就是目前工作的难点所在。
1水土保持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经济依然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进一步促进了各个行业与各个领域的发展,并且因为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对能源、资源的需求量,从而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了避免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国家环保部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比如,强化水土保持,并同步加强管理与监督。水土保持工作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为了实现环境保护的目的,必须缓解水土流失情况,这不仅是政府部门的工作任务,也是每一位公民的义务,每一位公民都应积极、主动参加到水土保持工作中,发挥自身的监督与管理作用,贡献自身的力量,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水土流失特点
(1)分布广、面积大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山地、丘陵和高原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土地面积中沙漠、戈壁、冰川、石山和高寒沙漠等占35%。由于特殊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全国绝大多数省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2)侵蚀形式多样、类型复杂水蚀、风蚀、冻融侵蚀及滑坡、泥石流等相互交错。(3)土壤流失严重我国每年流失的土壤达50亿吨,2004年全国土壤侵蚀量为16.22亿吨,相当于从12.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流失掉1厘米厚的表层土壤。(4)水土流失主要来源于坡耕地我国水土流失量主要来自坡耕地水力侵蚀和沟道重力侵蚀,并由此导致水土资源破坏,降低土地生产力。(5)开发建设加剧水土流失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破坏原始地貌和植被,产生大量弃土弃渣。
3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
3.1保护生态环境
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与不断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改变,已经越来越注重健康生活环境的建设,使人们在开展任何一项工作时,都要具备较强的环保意识。对于水利工程,工程的开展会直接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所以,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必须充分落实与执行水土保持理念,以此实现水利工程的绿色化建设。首先,在水利工程开展前,应对施工环境进行全面的勘察分析,结合植被情况进行设计与规划,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其次,工程开展中,必须严格要求施工人员,以提高施工质量与水平;最后,在竣工阶段,应做好施工现场的清理工作,避免污染物破坏水体,确保水利工程顺利完成的同时,实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3.2生态修复技术在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的作用
我国地理环境的复杂多变,水利工程的建设对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水资源的时空分配方面做出了十分积极的贡献,但作为一种水利设施,它将原有的地形地貌进行改变,在此过程中对原本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因此,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要重视生态的保护,更需要进行生态修复和治理,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做好了生态环境的修复就使得水土的稳固程度提升。促进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水土保持和水利工程的建设工作是合二为一的整体,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只有避免水土流失的现象出现,土壤的蓄水能力才能提升,周边生态环境才能改善,水利工程才能安全运行和发挥效益。如果出现水土流失的现象,轻则影响安全运营,重则淤积水库使得蓄水调洪能力下降导致垮坝。因此,水土保持在水利工程的长期稳定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促进水利行业综合效率提高水利工程是人为建造的重要工程,使得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不断增高。但是在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相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低、效果差、重视程度不够,也就使得在施工和运行的过程中对于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利用生态修复技术进行水利工程技术缺陷方面的弥补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可以切实提升整体行业的综合效益。
3.3绿化种植技术
在生态修复工作当中,应用范围最广且应用效果最好的方式就是绿化种植技术。水利施工单位首先要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以及水土流失情况对绿化植物的类型进行合理的选择,目的是提高植被的存活率,避免造成经济的浪费。其次,施工人员应当将植被种植在河堤两岸,通常以生态护坡的形式出现。工作人员需要先确定水利工程护坡建设工作的角度和面积,以美化环境及水土保持为基本目标开展施工工作。基于护坡覆土较厚,土壤条件干燥,应以各种旱生草本组合搭配灌木的施工方式为主。乔灌下较阴处,种植耐阴的单一品种,如麦冬、二月兰、白三叶等。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种植各种旱生草本组合,形成缀花草坪,提高美观性。最终通过这种方法来有效解决现阶段水利施工工作中存在的水土流失问题。
3.4制定退耕还林方案,科学规划生态修复流程
在长时期的环境治理工程中国,针对水土流失问题的处理,首先应该基于退耕还林工作开展,现阶段我国意识到此种思想的重要性,同时发布与退耕还林的政策,影响水土流失的最大因素便是林地以及草地的破坏,所以退耕还林还草与以粮代赈机制可以确保生态修复理念在水土流失问题中的有效应用。此外,调查治理区域的具体情况,掌握区域的气候与地貌等现象,依据水文。气候的条件把此地区划分成若干个区域,之后按照不同区域中的情况设置对应的治理计划,围绕修复的原则、时间与政策落实生态修复工作。在针对具体的区域中治理工作,要对其加以封禁治理,保证治理地区效果得以提升。针对封禁地区的条件,要按照具体现象进行研究,提高生态修复的成效。
结束语
水和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河流是现代城市的重要资源和环境承载体,其不仅在城市存亡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是影响城市形象,美化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城市河流不但应有防御洪水、排涝减灾、调水引清、蓄水灌溉、内陆航运等基本功能,还应肩负起美化城市环境,调节小流域气候,平衡区域生态系统等功能。
参考文献
[1]李旭.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优化作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9(12):233-234.
[2]黄桂云,张国禹,吴笛.生态修复技术在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的有效运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9(10):219.
[3]张瑜.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分区设置和修复[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9,48(09):11-12.
[4]陈维江.试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9,9(02):92-93.
[5]赵京.试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0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