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综述

发表时间:2020/9/9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3卷12期   作者:郭力
[导读] 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主要指的是为了构建健康稳定的生态系统,
        【摘要】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主要指的是为了构建健康稳定的生态系统,在满足人们对水资源利用的基础上采取的河道治理措施;生态水利以突出自然特征为主调,让人们更加地亲近自然,享受大自然的馈赠。生态水利以尊重自然发展规律为主线,发挥生态效益,利用河道流水的自我净化能力消除河道水体污染问题,具有极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针对水利工程河道治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治理管理;水利工程; 河道管理; 治理问题;   
1、水利工程河道治理中常见的问题   
1.1 对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不重视   
由于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对水利工程河道没有足够的重视, 因而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出现了河道被挤占的现象, 导致城市河道空间的规模不断被缩小, 最终影响到城市河道的防洪能力, 制约着城市的健康发展。
        1.2 不合理的占用城市河道
        很多的城市在规划中还出现了河道被填埋覆盖的现象, 以此来提高城市的土地空间。除此之外, 还有一部分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经济的影响, 没有足够的能力处理当地的工业、生活污水, 从而直接排放到了城市河道当中, 最终导致了城市河道中的水质发生恶化。
2、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虽然国家加大了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力度, 但是在具体施工和管理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具体表现在:(1)河道防洪排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河道淤积现象没有有效缓解。随着水土流失日益严重, 加上自然灾害等影响, 对河道的破坏性越来越大。当前河道治理施工过程中由于建设能力受限, 河道两侧没有增加护岸, 防洪能力远远不能达到设计标准, 加上常年运行, 受到大风等灾害影响, 使河道出现不同程度的凹陷、坍塌等破坏。另外由于河道护岸建设力度不够, 河道绿化能力不足, 水土流失日益严重。长期超负荷运行, 造成河道淤泥淤积较多, 淤积速度越来越快, 对河道整体防洪排涝功能发挥产生严重制约和影响; (2)水利工程河道治理施工不科学。当前对于水利工程河道治理, 过多地关注河道防洪能力建设, 对河道固有的形态进行改变, 加上受到水船交通运输压力影响, 开发建设力度加大, 使河道水面不断侵占, 河道天然形态遭到破坏, 不利于整体治理维护功能的发挥.
3、水利工程中河道治理的问题管理  
3.1责任划分不明确的问题。
河流流经的区域较广泛,管理过程中需要很多部门进行协调。由于管理部门对管理权限的理解存在差异,很多管理部门都从自身利益出发,造成在管理工作中出现很多相互依赖和推脱责任的现象,各部门进行配合管理时,就无法实现协调性,这样开展河道的管理工作,将会影响到工作效率。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河流的污染中,主要是一些主城区的河道污水排放和一些支流中污染物的排放造成河流的污染指标超过标准,此外,还有生活垃圾排放问题,这种固体的生活垃圾再排放到河流里,会引起河流的堵塞问题。(2)对河岸的景观造成污染,这种行为主要表现在对景观的破坏,或者对河堤的破坏,这些都会导致相应的设施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3.2环保意识的缺失。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进行水利建设过程中要有强烈的环保意识。在很多河流治理段中,出现了只针对河流工程的治理,主要表现在工程项目的投入中环保投入比较少。这种管理模式会造成很多生活垃圾倒入河流,造成严重污染,同时引发严重的饮水问题。该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在对河流进行管理时缺乏环保意识,没有相应的保护措施,与水利工程的河道治理相违背,因此要有正确的河道治理意识。


3.3河道改造中的不规范问题。
在很多地区的河道改造工程中,相关部门在改造中没有进行合理规划,导致河道的基本功能缺失,主要表现在对生态功能的加强改造,这种不科学的改造方法使河流的生态调节功能减弱,这样就会导致河流合理的自我恢复能力和生态抵抗能力下降。过度改造是一种不科学的表现,因此在对河流进行施工时,就必须进行好规划工作。
4、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管理措施
4.1建立合理的河道治理工程管理体系加强河道治理工程施工管理,应该建立合理、科学的管理体系,其也是河道治理工程有效开展的基础。河道治理工程管理体系应涵盖三方面内容:首先是加大河道治理工程的施工管理体系建设力度,且是保证管理正常、有序开展的根基,最重要的是应将工程建设过程中关系到的所有资源与部门实现统筹规划设置,以保证可产生有效地合力;其次是制定的河道治理工程管理体系应具备长效性,依据如今大部分河道治理工程的施工管理体系而言,普遍存在暂时性与表面化问题,严重影响河道治理工程的有效开展;最后,完善有关制度与规章的制定,特别是对河道治理工程项目,唯有将关系到内容制定为详细的规章制度,才可以加强管理体系的实效性,从而为后期施工治理工作执行建立提供依据。
4.2通过宣传加深人们对河道治理工程施工管理的认知管理法规作为河道治理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法律依据,若想加大河道治理工程的施工管理力度就一定要依法进行管理。其一,推动新法规的建设步伐,进行河道治理工程的施工管理时应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执法力度,并且合理应用现有的法律与法规,从而促进河道治理工程施工的正常开展;其二,实施河道治理工程的全方面管理,各个部门工作人员必须要依循河道治理工程建设项目的具体审批流程,依据法律、法规进行严格监督,以保证河道治理工程安全开展;其三,积极对河道治理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性进行宣传,使人们深刻的意识到工程管理和河道治理具有意义。
4.3加大岸坡治理力度,建设生态工程基于河道治理工程项目而言,岸坡的治理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同时岸坡的治理也非常关键。因而在河道岸坡的治理过程中,一定要合理应用技术方法。首先,河道岸坡治理时可选择斜坡模式的浆砌石生态护岸,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岸坡的自我保护能力;其次,河道岸坡的治理也可选择直立模式的浆砌石护岸,此种方法普遍应用在河道岸坡治理中,具有的最明显特点就是可以提高河道的防洪能力,非常适用于洪涝灾害相对严重的河道中;另外应用自然植被护岸具有良好发展趋势,其比较符合生态性河道工程的建设。而针对河道治理工程项目的施工而言,应关注生态性,并且要反应在河道治理工程的所有方面中。因而,需通过有效的方法实现河道与附近环境的科学规划、设计,在满足居民日常生活与农业用水需求的基础上,有效开展生态建设。
4.4依据河道具体情况建设合理的堤坝针对河道应依据具体情况建设合理高度的堤坝,避免发生洪水危害。我国对于堤坝设计标准要求是通过安全超高进行确定的,并不需要校核标准。因而河道堤坝建设过程中可选择上堵下排的方式进行提防与护岸工程的建设。针对山区河道,应分析山区的河流特点,了解居民的日常生活水平与经济条件,在河道治理工程实施时应以防洪作为主体建设堤坝,且堤坝的设计标高应根据近五年至十年的洪水标准进行设计,从而充分发挥出堤坝防洪功能。
5、结束语
总的来说,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全国各地也掀起了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潮,但是给环境造成了影响,特别是水利工程建设,容易给周围河流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我国政府部门需要不断提升河道治理工程建设施工的重视程度,加强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工程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加强研究力度,找寻有效措施加强河道治理工程施工质量与管理,为我国河道治理工程建设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郭勍.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管理和生态水利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8(01):93-94.
[2]苏星鸿.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农村生态治理: 理论逻辑、现实困境和实践路径[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20,40(1):33-41.
[3]亓光,魏凌云.整体视域下当代中国乡村政治生态的稳定性问题[J].齐鲁学刊,2020,(3):82-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