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中市建设“四好”农村公路工作中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4期   作者:汪萍
[导读] 摘要:“公路通、百业兴”,农村公路作为我国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更是脱贫攻坚的基础性、先导性条件。
        南郑区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  陕西省汉中市  723000
        摘要:“公路通、百业兴”,农村公路作为我国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更是脱贫攻坚的基础性、先导性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工作,亲自谋划、亲自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始终牵挂着解决好入村人户等“最后一公里”问题,强调要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关键词:公路;建设;创新;服务;发展;
        一、汉中市农村公路基本情况
        汉中市位于位于陕西省西南部,辖11个县区,市域总面积2.72万, 人口约380万。全市11个县区中有8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贫困县(区)、2个深度贫困县,贫困发生率达11.58%。截止2015底,全市仍有2个县不通高速公路,120个村不通水泥路,交通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特别是山区群众居住分散边远,抬头是高山、低头是江河,出行难成为影响群众脱贫的最大障碍。“十三五”以来,为切实改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面貌,汉中市累计投资200多亿元,开展了县乡公路改建、建制村通畅、安全生命防护、桥涵配套及危桥改造、通村完善、通村通组公路等六大工程。全市农村公路里程达到20818公里,其中县道以上3194公里,乡道3128公里,专用公路364公里,村道14132公里,实现了全市所有行政村100%通水泥(沥青)路。
        二、取得的成效
        (一)农村公路网络日趋完善。通过推进“农村公路+产业、
        +旅游、+电商、+扶贫”融合发展,有效改善了产业园区、旅游景区、矿产资源开发区、农村物流基地、休闲度假区、特色村镇等乡村重要经济节点的对外交通条件,有力的支撑了现代农业与新型农村经济的发展。截止2019年底,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突破2万公里,比“十二五”末增长17%,实现了重点镇通二级路、所有乡镇通等级路、所有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建制村为网点,四通八达、通村畅乡、方便快捷的农村公路交通网络,极大的改变了乡村交通落后的面貌。
        (二)养护能力大幅提升。全市所有镇(办)均建立了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健全完善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制度,基本建立了“县有路政员、乡有监管员、村有专管员”的路产路权保护队伍。基本建立了“县道县管、乡村道乡村管”的责任体系,“以县为主、分级负责、群众参与”的格局基本形成,“有路必养”基本实现,“养必到位”步伐正在加快。
        (三)安全水平不断提高。累计投资近10亿元用于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和危桥改造工程建设,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状况明显改善。
        (四)城乡客运蓬勃发展。坚持路、站、运一体化发展,通过公交班线延伸、预约响应等方式,全面实现了100%乡镇和100%建制村通客车;实施乡镇综合服务站建设,建制村通邮比例和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达到100%。同时,为全市8个县(区)争取省厅建制村通客车“以奖代补”资金,有效缓解了“开得通留不住的问题”。
        (五)示范创建不断深入。城固县、略阳县 “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通过省政府授牌,正在积极筹备创建国家级示范县。留坝、佛坪省级示范县创建通过市级相关部门的联合初审。8个乡镇结合当地人文、历史、地理环境等特色开展创建工作,从宁强青木川镇打造的全域旅游,到城固桔园镇特色产业路,到略阳县“一长多员”村级道路养护管理模式,再到留坝县全国最美乡村路,引领农村公路向更高水平迈进。
        三、农村公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公路服务水平有待提高。虽然在去年底已实现了所有建制村通畅,并大规模实施了贫困地区自然村通组路建设,但这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建设项目要尽量向进村入户倾斜”的重要指示精神尚存在一定差距。

全市农村公路技术等级普遍偏低,安保排水等附属设施还存在短板,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公路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仍待加强。农村公路“路长制”还未全面实施,管养资金投入不足,不能满足管养需求,部分路段有养护不及时、不到位的问题,有灾害治理不及时的问题,导致部分农村公路出现了“油返砂”“畅返不畅”等问题,农村公路的管理水平和养护质量仍待加强。
        (三)农村客运、物流发展缓慢。受村庄布局分散、自然条件差等因素影响,个别县(区)在农村客运和物流站场建设用地、规费税收、车辆购置、运营补贴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力度不够,通村客运班线运营成本高,大多亏损经营,“开的通、留不住”的问题依然突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客、货、邮供等缺乏深度融合,资源共享效率不高,整体发展有待加快。
        四、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粗浅思考
        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发生深刻变化,对出行和道路运输提出了新的需求,不仅路要通,更追求效率和质量,特别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农村道路养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认为必须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四好农村路”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扣汉中高质量建设三市定位,围绕“建好、管好、养好、运营好”农村公路,下足绣花功夫。
        (一)围绕建设好农村公路,在完善路网、提质升级上下功夫。全面促进“交通+特色产业”有机融合发展。结合乡村振兴和文化旅游强市建设,高标准建设一批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达到“依托一条道路、打造一片美景、富裕一方百姓”的良好效果,实现公路和特色产业深度融合。同时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充分依托汉中市良好的生态环境,结合地域文化、乡村文化,融路入境,打造生态长廊、完善公路驿站、自驾营地、观景平台,积极打造一批“示范路”、美丽乡村路。
        (二)围绕管理好农村公路,在夯实基础、健全体系上下功夫。一是完善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及制度体系,建立长效机制。按照“以县为主、省市支持”的发展模式,进一步夯实主体责任,明确县乡村三级管理职责。二是全面推行“路长制”。全面落实县、镇、村三级责任,提升农村公路整体服务水平。三是强化农村公路质量安全管理,健全各县区质量监督体系,强化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四是强化路政管理和超限治理。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路政管理机制,加强超限治理,加大路警联动执法力度,保护路产路权。
        (三)围绕养护好农村公路,在创新养护模式、美化路域环境上下功夫。进一步落实县区、镇办和村级的公路养护责任,全面落实农村公路“两个纳入”,实现“有路必养、养必到位”。严格按照标准足额落实日常养护资金。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规范日常养护作业,完善和规范公路标志标牌设置,打造生态宜居、出行便利的交通环境。大力推行社会化养护和个人承包养护等模式,逐步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养护生产模式。
        (四)围绕运营好农村公路,在优化服务、安全发展上下功夫。一是进一步优化提升建制村通客车成效。进一步建立、完善农村客运财政配套补贴政策,积极优化城乡客运(公交)线路布局,逐步提升覆盖广度和通达深度,确保行政村通客车“开的通、有效益、可持续”。二是推动运输服务提质升级。加快乡村旅游客运发展,建立优质高效、开放共享的运输服务体系。推进“多站合一,一站多用”建设模式,打造功能集约、服务高效、资源整合的农村综合物流站点;三是保障安全运营。
        总之,要及时开展安全隐患排查,落实隐患治理,加快完善农村公路安全配套设施,确保道路运行安全;建立农村客运班线通行条件联合审核制度,提升农村客运动态监控能力,确保车辆运行安全。
        参考文献:
        1.《“四好农村路”理论与实践》,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政策研究室、交通运输部公路局编著。
        2.《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交通运输部2018年第4号)
        3.《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交通运输部2015年第22号)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