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审美视角的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3期   作者:覃富珍
[导读] 摘要: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文化建筑的数量与规模也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广西中咨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市  530000
        摘要: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文化建筑的数量与规模也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文化建筑不仅在功能上区别与普通建筑,而且在设计理念上也要体现出更多的人文思考和艺术价值。从审美视角开展文化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既要迎合大众的审美需求,又要突出一定的个性。本文首先辩证分析了文化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之间的关系,随后对审美视角下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特点和方式方法展开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审美感知;和谐美
        引言
        随着公众文化需求的增长和审美水平的提升,以往城市中图书馆、美术馆之类的文化建筑,由于在结构设计上缺乏特色,已经不能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因此,文化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也应当体现出常维新的特点,在设计理念上要坚持与时俱进,要迎合群众诉求,才能更好的发挥文化建筑的价值与功能。基于审美视角开展环境艺术设计,有助于增强文化建筑的视觉观赏效果和艺术表现效果,这也成为当代文化建筑设计“人本”理念的一种直接体现。
        1 文化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联性分析
        现代意义上的文化建筑,包含了博物馆、文化馆、音乐厅、电影院,以及传统学府建筑、革命历史遗址等各类场所。环境艺术设计则是重点关注建筑的基本结构、功能价值,然后从环境学、艺术学等角度,提供一套设计方案,在保证建筑各类功能实现的基础上,提升其视觉效果和艺术价值。既要与其他的文化建筑区别开来,保持自身艺术风格的独特性,又要尽可能的迎合大多数人的审美水平,实现了功能与艺术的统筹兼顾。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本质上还是遵循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文化建筑需要面向公众开放,运用环境艺术设计可以进一步增强文化建筑的亲民性和吸引力,通过吸引更多群众前来参观、游玩,有助于文化建筑功能的实现。
        2 基于审美视角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特点
        2.1 审美主体的广泛性
        文化建筑面向的是所有群众,而不同群众的文化水平、文化诉求存在客观上的差异。由于审美主体的广泛性,审美偏好的多样性,决定了在开展环境艺术设计时,设计师也必须站在大多数人的立场,确保最终的文化建筑设计方案,能够尽可能的迎合更多受众的审美需求。审美主体的广泛性可以从以下几个具体层面上加以体现:首先,基于环境艺术设计的内部结构,应当为公众提供便利。例如博物馆、展览馆之类的文化建筑,内部展品的陈列和布局,要符合公众的习惯,满足公众的观赏需求;其次,要主动的迎合大众的生活,设计师在追求文化建筑设计的艺术效果的同时,还要考虑这种设计是否能够被普通大众所接受。因此,基于文化建筑受众的广泛性,环境艺术设计也要趋近于群众的平均审美水平。
        2.2 文化传达的模糊性
        信息具有限制性与非限制性之分的特点。限制性信息可以用精准的言语来描述;非限制性信息具有不确定性,它需要用感觉来体会,只能依靠比较含糊的言语来描述。然而,环境艺术设计所要传播的文化信息正是这种模糊性很大的非限制性信息,当其表达不清楚的时候需要人们去修缮和联想。由于室内外环境设计主要是对人与建筑关系进行研究的学科,一方面人自身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拥有许多的模糊性思维,难以用精准的言语来描述。另一方面,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由于公众审美的多样化,设计师不可能让最终的设计方案,满足所有人的审美需求。只能是通过模糊化处理,将大多数受众能够认可的审美元素,融入到公共建筑中。
        2.3 审美感知的直观性
        视觉是我们认识和感知外部世界的一种直接方式。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师通过改变建筑结构的造型、颜色,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心理印象。这种基于视觉传达的审美感知,从文化建筑的受众角度来说,一方面是从表面上迎合了大众的审美,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公共环境与文化氛围,这对于进一步提升文化建筑本身的社会服务价值有积极帮助;另一方面,在深层次上,环境艺术设计对于公众心理和思想也能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引导公众不断提升审美水平方面也发挥了特定的价值。而帮助公众提升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本身也是文化建筑承担的一种职能。由此可见,审美感知的直观性特点,对文化建筑功能的发挥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3 基于审美视角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方法
        3.1 选取最佳比例,提升文化建筑视觉美感
        比例是建筑物整体与局部或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在空间中体现为长、宽、高之间的比值。建筑环境形式的比例是一种重要的审美要素。根据审美经验,建筑物环境的形式比例存在相同比值关系的时候,整体感觉更和谐,更具有美感。尺度是指建筑环境给人感觉上的大小印象。尺度与建筑物的真实尺寸大小有一定的比例关系,但尺度与比例并不完全相同,审美原则的尺度是一种基于建筑物环境大小而产生的感觉。文化建筑设计中比例和尺寸往往密切相关,在进行环境设计的时候,应当反复推敲比例和尺度的大小,选择最佳值和最合适的搭配,提升文化建筑的美感。
        3.2 保持主从平衡,力求文化建筑整体统一
        保持文化建筑主体构造和细部构造的协调、平衡,能够从整体上给人一种和谐美,这也是提升环境艺术设计视觉效果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像美术馆之类的文化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往往片面追求主体部分的艺术效果,而对于细部构造、隐蔽角落,则没有投入精力、花费心思,忽略了整体的协调,环境艺术设计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从审美视角来看,设计师首先要站在宏观角度,保证主从平衡、提升文化建筑整体结构的紧凑性和视觉效果的灵动性。在这一基础上,还要有意识的关注文化建筑内部的一些细节要点,从细微之处体现出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效果,实现整体与局部的有机统一。
        3.3 科学进行构图,增强文化建筑艺术效果
        构图是现代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环节,构图是否科学,除了会对建筑的结构、布局、功能等产生直接影响外,也会关系到建筑的视觉效果,以及人们对建筑的审美评价。对于文化建筑来说,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也要进行科学构图。构图的具体方式有多种,其中较为常见的有反复和韵律。反复就是风格上相同或相似的结构,按照特定的规律在文化建筑上多次出现,这种构图的作用在于提升了建筑的节奏感;韵律则是通过改变光影效果、灵活选用色彩,以及调整结构造型等等,引起视觉上的律动效果。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反复和韵律两种基本的构图方法交替使用,可以让文化建筑产生一种灵活且富有节奏的美感。
        4 结语
        文化建筑由于其功能和意义上的特殊性,要求设计师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必须关注文化建筑本身的类型与特点,在满足其实用功能的前提下,从文化建筑受众群体的审美视角,突出设计方案的艺术性。在具体的设计方法上,既要保证文化建筑的整体协调,营造一种视觉美感;又要关注文化建筑的细节构造,提升其艺术效果。只有做到了整体与局部的有机统一,才能让文化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在迎合受众审美的前提下,取得较高艺术造诣。
        参考文献:
        [1]晓霞张,彦云何.中国传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训类课程中的运用研究——以上海立达学院为例[J].2020.
        [2]降波.基于美学视野下铸造企业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研究[C]//2017冶金企业管理创新论坛论文集.2017.
        [3]闫灏.基于人文理念下环境艺术设计在现代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应用[J].中外建筑,2019(06):58-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