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揣着个人的援藏梦想,承载着亲人的援藏嘱托,肩负着组织的援藏重任,2019年8月,我从内地飞到了雪域高原。满怀着新奇,满怀着希望,休整好高原缺氧不适,调整好教学策略,开始了我的支教生活。
我支教的是一所全新的封闭学校,学校刚刚建成使用,学生美术工具有限,只有个别学生有彩笔,大多数孩子来自遥远村镇。针对学生情况,如何上好每一节美术课,如何为学生准备手工材料,是我每天都会思考的问题。
美术是个大家族,主要包括绘画、雕塑、设计(工艺美术)、建筑艺术四大门类。
绘画,因为学生没有颜料,先从线描开始吧。线描是运用线的轻重、浓淡、粗细、虚实、长短等手法表现物体的体积、形态、质感、量感、运动感的一种方法。在中国绘画中,线描(白描)是具有独立艺术价值的画种,又是造型基本功的锻炼手段,还是工笔画设色之前的工序过程。线描我从点线面开始,把点线面的不同组合方法举例范画,然后找学生喜欢的图案进行练习。
雕塑,因地制宜,我在新建的校园里发现有一堆挖地基的泥土,能不能带领学生玩泥塑?雕塑属于美术范畴,当然可以一试。首先自己和泥、塑形尝试,干燥的空气很快把泥塑吹干,令我惊喜的是无论放几天,泥塑依然完好如初,连一个裂缝都没有,真是好泥土!于是开始在各班开展泥塑活动,开始的时候,学生也很兴奋,我给他们准备的泥,分泥时候要求不严,学生贪多,一些学生没有分到,学生自告奋勇去取土和泥,导致教室里桌子上,地上散落一些泥巴。下课后,为了不影响下一节课,我顾不得休息,及时带领学生清扫教室。一节课下来,累得嗓子冒烟,学生作品多是立不起来趴在桌子上,还有些在挪动过程中毁掉。如何解决课堂上出现的这些问题:教室卫生,泥塑有型。
有了第一节课后的反思,后来的课堂有序多了,提前准备好软硬适度的泥巴,课堂提前说好要求,并且让班干部拎两桶清水,分别放在教室前后,泥工完成可先在教室初步洗下泥手。这样上课期间学生不用进出教室洗手,提前完成作品的,还可以把桌面抹干净。做泥塑卫生要求到位,我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指导学生塑形上,学生课堂揉、搓、捏做得非常投入,出了不少令老师惊喜的作品。
设计,利旧利费,学生们住在寝室,没有太多的手工材料,小店里更是买不到。不过小店的饮料瓶、塑料袋、纸箱倒是可以利用的,提前让学生到小店找纸箱,再收集一些塑料袋,准备好了几款范例,拿到课堂,学生的积极性一下调动起来。他们看到老师的一双巧手,把废物垃圾变成美丽的服装,惊叹佩服之余,也跃跃欲试。我现场再次示范,学生尝试着展开设计,完成书本上的服装设计课程。我鼓励学生爱护自己作品,把学生作品张贴在教室里,让学生相互欣赏学习,营造艺术氛围。
为了上好插花课,平时我留心收集各种有用材料。上下班的路上,我会留意观察有没有可以利用的野草干果;看到造型美丽如花的松果,会停下来;看到造型独特的野草干枝也要停下来;路边沟里的曼陀罗干果看着可以利用,我准备好了刀具,没想到枝丫挺结实,一刀砍偏,把自己手掌砍了一个口子,伤了自己是小事,千万不能伤了学生。干果的刺又硬又尖,带回家在煤气灶上,一个一个烤掉扎手的干刺。平时如果你散步时,看到我在垃圾桶边,请不要怀疑和轻视哦,那是我在为美术课堂收集可以再利用的各种酒瓶、纸盒、塑料瓶。为学生放下身段,为上课做足准备,课堂上我经常提醒学生,不仅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还要有一双节约资源,环保再利用的巧手。
美术活动要丰富多彩,既要利旧利费,也要有新颖美工材料。我积极和班主任沟通,利用很少的班费为学生购买美工用品,还经常自费从网上给学生买一些特殊的美术材料,让学生耳目一新,提高学生的美术课堂积极性。
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错过每一个传统节日,给学生讲节日来历、风俗习惯等。春节教学生剪纸、贴窗花;中秋节画嫦娥奔月;端午节做折纸龙舟、粽子等。
国庆期间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阅兵仪式上,学生看了我国自主研发的武器,非常感兴趣。我及时上网查资料,课堂上一一讲解给学生听,并手绘了各种武器,供感兴趣的学生临摹,学生们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
虽然我和藏族孩子们在语言沟通方面有时并不那么顺畅,但是,在美术课堂上,我们却没有任何距离,我们相处得是如此融洽。我希望通过妙趣横生的美术课来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其实,只要我们用心,藏区孩子们的美术课堂,也一样可以充满绚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