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管控措施

发表时间:2020/9/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1期   作者:王飞龙
[导读] 摘要:近年来,国内建筑行业发展日新月异,其混凝土结构尺寸逐渐增大,为满足各种较大结构物,越来越多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被使用,因此,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管控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身份证号:33068119851016XXXX  311800
        摘要:近年来,国内建筑行业发展日新月异,其混凝土结构尺寸逐渐增大,为满足各种较大结构物,越来越多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被使用,因此,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管控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管控;措施
        引言
        在现代社会需求背景下,大型、超大型工程项目成为了社会中的主流工程类型,为了保证对这些超大型工程项目的有效建设,施工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其中,大体积混凝土作为最基础的施工内容,做好对其施工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在实际工作中,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大体积混凝土极易出现质量问题或病害,这不仅会影响混凝土本身的质量,还会对工程项目的有效建设带来影响。
        1大体积混凝土特征
        大体积混凝土体积大,结构厚实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比较容易受到结构外构件影响,体表系数相对较小,在施工过程中会在温差和应力收缩的作用下产生裂缝。同时,大体积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防水等级都比较高,收缩变形幅度相对较大,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如气候、土壤环境、地下水位变动等因素的影响,进而对混凝土的基础性能造成影响。在现场浇筑过程中,由于混凝土使用量非常大,因此,要细致化地选取原材料,进而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强度。在施工过程中要对浇筑过程进行全面细致地控制,力求一次性完成浇筑。如果混凝土所处的外部环境温度高于25℃,工作人员要重点关注混凝土裂缝现象,同时,在高温影响下,混凝土有可能在凝结过程中发生形变。
        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管控措施
        2.1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工作
        (1)确保水泥选用的合理性。水泥具有一定水化热特点,这也是造成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重要原因。因此,对于水泥的选用,需要施工人员加强重视。大体积混凝土要选用低水化热水泥,比如火山灰水泥、矿渣水泥等。在实际施工工作开展中,要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减少水泥用量,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强度。通过降低水泥用量与低水化热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水化热量,将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从而防止裂缝情况出现。(2)合理选粗细骨料。在选择碎石粒径时,要结合钢筋间距情况展开。通常情况下,碎石的粒径要大一些。同时,将水与水泥的用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粗细骨料要保证高强度与洁净性,粗细骨料的含泥量要在1%以下,其中不掺杂有机物质等。(3)合理选用粉煤灰。粉煤灰在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是一种重要的掺合料,粉煤灰的应用可以提升混凝土的可泵性,为混凝土泵送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对于粉煤灰的选用要给予更多关注,在这一过程中,要尽量降低对水泥的使用,防止水泥水化热现象的加剧。与此同时,对于粉煤灰的细度以及粒度等要做出明确。
        2.2施工过程管理控制
        2.2.1模板安装
        现场多采用胶合木模板,对于反复使用的模板,应将表面混凝土清理干净,及时更换掉缺陷变形和不平整的模板。模板安装前须使用脱模剂涂刷表面,其中水性脱模剂效果较好、成本低,脱模剂应涂刷均匀、适量,严禁使用废机油和不合格脱模剂。模板拼缝使用胶布或泡沫胶填充,做到严密不漏浆。模板还要加固牢固,避免混凝土浇筑过程受力过大产生变形,出现胀模、飘模、爆模等现象。非受力模板至少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时拆除,受力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75%后才能拆除,拆除模板应谨慎小心,避免由于外力作用对混凝土结构产生破坏。
        2.2.2分层浇筑
        ①底板、顶板浇筑斜面分层或分块分层。由于底板、顶板一次浇筑面积大、长度长、并且具有一定厚度,混凝土浇筑宜斜面分层使其振捣均匀、减小水化热。即从结构一端先全断面浇筑底层混凝土,浇筑一定距离后回头进行第二层混凝土浇筑,再继续接第一层向前进行,如此反复,混凝土浇筑面为45°左右斜面。

对于宽度更大的底板、顶板,则采用分块分层浇筑,首先在宽度、长度方向上分为两块或多块,然后每一块分层浇筑,浇筑时应根据施工条件控制分块分层的大小,必须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下一次浇筑,以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②侧墙、中墙浇筑完全分层。即将整个结构浇筑分为数层进行,每层一次浇筑完毕振捣均匀后,已浇筑的下层混凝土尚未凝结时,开始浇筑下一层,逐层反复进行,每层高度不宜超过50cm。
        2.2.3混凝土振捣
        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机械振捣。振捣棒振捣应做到快插慢拔,利于混凝土密实、气泡排除,振捣器振捣间距不应超过作用半径1.25倍,50型振捣棒插点间距为400mm左右,振捣棒插入深度应插入上一层混凝土至少5cm,以保证混凝土结合良好,每一点振捣时间以20~30s为宜,同时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以混凝土平面不再下降,无大量气泡排出,表面泛灰浆为准。结构倒角位置常聚集大量气泡难以排出,造成后期混凝土病害,一般可配合橡皮锤轻敲倒角模板,帮助气泡排出。混凝土振捣按一定顺序进行,避免漏振、过振,保证混凝土均匀、密实,避免触碰钢筋、模板和预埋件。
        2.3混凝土养护与验收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要注重后期养护。表面混凝土处于终凝状态时,可以在混凝土表面上持续浇水,外表覆盖薄膜,薄膜下面布设两根水管,每个区段水管隔3m钻一个孔,以湿润混凝土表面,薄膜下持续有水水分,实现保湿作用。为了确保养护水不流失,在浇带可砌挡水线,实现蓄水养护,保证混凝土内外温差。养护要保持混凝土结构的温湿度,对混凝土内外温差加以控制,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避免产生裂缝。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期间,混凝土的保湿与保温难度较大,要结合条件注意覆盖效果。如夏季可以使用蓄水的方式。冬季可应用麻袋覆盖表层,必要时间使用灯光照射。大体积混凝土的验收包括两部分:外观尺寸与内在质量。施工完成后,结合外观质量可以初步判定内部质量。外观检查包括裂缝、蜂窝、露筋等缺陷,如果发现存在缺陷,要加固处理,尺寸检查通过实际测量,检查混凝土结构外形与设计标准是否相符。
        2.4混凝土温度监测和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在温度监测和控制的过程中,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来执行,承台的浇筑温度要控制在25℃以下,混凝土内部与外部表面之间的温度差值要控制在20℃以下,如果混凝土的抗裂能力较强,可以适当地放宽标准,将温度控制在25℃以下。混凝土的降温速率也要得到有效的控制,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的降温幅度不能大于2℃,最高升温要控制在60℃之内。此外,在浇筑过程中,出水口的温度要控制在40℃以下,进水管的温度差值要控制在5~10℃。从温度监测的时间节点来看,工作人员需要在混凝土开始浇筑的15天之内,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对混凝土进行系统化的温度监测,监测的频率同样需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混凝土浇筑完成72h之后是热量释放的关键时期,这个时间段也就是混凝土温度监测的关键时期,在该阶段技术人员要适当提升混凝土温度监测的频率,平均每2h对混凝土的温度进行一次采集。在混凝土温升达到最大值之后,可以逐渐降低混凝土温度监测的频率,改为4~5h一次。待温度下降到平均值之后,温度监测可以改为每12h一次,直到混凝土的内外温度差在25℃以下时方可停止。此外,在温度采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不要片面地集中在某一个部件进行监测当,要从整体视角出发,对混凝土的内外温度、大气温度以及进水管和出水管的温度进行全面地采集。
        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质量控制工作是其中重点工作内容。通过质量控制工作的展开,能够及时发现在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并促使各项施工工作的有序进行。施工人员要意识到质量控制工作的重要作用,分析并研究在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针对质量问题给出相应解决措施,对不合格的施工环节,及时联系责任人进行整改。
        参考文献
        [1]王真.工业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的控制措施[J].施工技术, 2014(13):87.
        [2]穆浴波.谈监理工程师在施工中对大体积混凝土质量的控制[J].专题研究,2014(04):52.
        [3]陈良锋.大体积承台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之关键[J].企业技术开发,2012(31):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