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运用 方纯彬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方纯彬
[导读] 摘要:现阶段,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极大的促进着水利工程项目建设。
        广东华隧建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现阶段,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极大的促进着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生态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对于水利工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水利建设中,要重视起对水利工程的生态化设计工作,在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同时,保障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基于此,本文首先概述了水利工程生态设计的意义;其次分析了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原则;最后探讨了水利建设中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理念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生态设计理念;应用;分析
        引言:在过去,水利工程建设模式较为粗犷化,没有考虑到环境方面的因素,导致生态环境遭受了破坏。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水利工程的生态化设计成为必然趋势,这是实现自然环境和水利建设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水利工程生态设计的意义概述
        众所周知,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当中,会对周边的地域及生态环境造成改变,例如将原来的自然河道建设成为沟渠,会改变原有河流出现水流方向及影响范围。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传统的水利工程设计及建设方法,对于大自然的影响是不可逆的。采用修筑堤坝这种传统的方法将自然河流改造进行改造,虽然起到了一定的阻挡水流的作用,但是却会极大的增加河流对水的需求量;不仅如此,堤坝大多是根据河水的方向所建造的,如果对其进行随意的改造,极易导致出现断流、缺水等现象,这会严重的破坏生态环境。除此之外,传统的水利工程设计与建设模式,会极大的影响到动物及植物的生存环境,大致自然中的生物出现大规模的迁徙,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迁徙的动物和植物不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无法适应新环境,就极易导致死亡,这严重影响着生物的多样性,同时也破坏了生物链。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传统的水利工程设计及施工模式对于自然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是非常恶劣的。近年来,随着绿色、生态、环保理念的提出,水利工程的绿色化设计与建设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将生态设计理念融入到水利工程建设中,提升水利工程设计与建设的合理性,避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
        二、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原则分析
        生态设计理念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因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首先,要重视起对当地河流生态系统的保护。由于受到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河流的生态环境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的,因此在水利工程生态设计之前,要做好对河流生态环境的考察分析工作,并在此基础之上制定完善的生态设计措施,以便于更好的保护河流生态系统。其次,要重视起对水体系统的整体保护,水体系统是由地下水和地表水所组成的。在水利工程生态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多面性因素,避免地表水和地下水遭受破坏,保障水体系统不受损失。最后,要重视起对周边生物的保护工作,在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时候,要遵循生物多样性的原则,制定针对性的对策来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三、水利建设中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理念的具体应用探讨
        现阶段,我国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仍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例如:设计不科学、现场勘察不到位、勘测信息不准确等等,这些问题导致无法很好的保障设计及施工的顺利展开,同时要极易破坏河道及工程区的生态平衡。不仅如此,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中,还忽视对配套工程的建设,设计项目报批时间和季节存在错位现象,信这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具体来说,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为工程区生物创设良好的生态空间
        生态系统当中有大量的动物及植物,因此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要为动物及植物营造良好的生存繁殖空间。将生态设计理念应用于水利工程设计及建设当中,要深入的考虑到自然环境、自理位置等方面的因素,建立土壤、阳光、水环境及生物互惠的生态空间。不仅如此,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中,要尽可能的降低对于生物所带来的影响。例如:针对鱼类,要建立过鱼实施,保护鱼类的繁殖区域,同时要建立人工产卵场,斌实施人工繁殖放流,该项工作至关重要。

以葛洲坝水利工程为例,在建成并投入使用后,就设置了中华鲟人工繁殖放流基地,保障了生物的多样性。需要指出的是,要合理的控制好野生动物及植物的生长与繁殖,避免珍稀动物灭绝。
        (二)强化水资源自身净化能力
        生态设计理念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要高度重视起对水资源自身进化能力的强化与提升。水资源自身的净化能力,指的是应用水中的多种菌类物质将氧化有机物转变成为无机物,以便于更好的满足水生植物在生长的过程当中对于多种养分的需求。不仅如此,在光合作用的影响下,藻类植物能够产生氧气,提升水环境含氧量。通过对水利工程进行生态化设计,提升水体自身净化能力,进而有效分解水体当中的多种污染物转变为无机物,极大的满足了藻类植物的生长。此外,水体自净是建立在氧气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在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与建设中,要设置齐全的增氧设施设备,及时的提供充足的氧气,充分发挥出水体的自净作用,维护水体环境质量。
        (三)秉承生态理念实施河道改造
        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大型河道改造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内容。通过对河道进行改造,能够为人们带来更大的便利,实现更高效的应用,但是却也会给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基于此,在对河道进行改造的过程当中,要始终秉承生态化理念,维护河道平衡。例如:可以建立人工生态护岸。不仅如此,在生态化设计的时候,要做好植物保护工作,确保生态结构的完整性。在治理河道的时候,建立生态水网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将生态设计理应用于生态水网设计与假设中,对各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能够更好的维护生态环境。
        (四)加强堤岸工程建设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堤岸工程是一项重要工作,具备了重要的防护作用,能够实现对洪水的有效阻挡,避免出现河床上涨的现象,避免威胁到周边居民的安全及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在堤岸工程建设中,要改变以往传统的设计模式,创新应用线形多样化的设计方案,维护河流生物的多样性。同时要充分的保障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化应用,做好对施工区域周边地形、地质的勘察工作,然后结合气候、水流转向等多方面的因素来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
        (五)调整流域尺寸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背景下,要重视起对河流生态的恢复规划工作,该项工作的开展,要站在长度的角度上进行综合全面的考虑,不可在现有河道空间规模上展开,而是要结合长期规模及流域尺度等因素进行。不仅如此,在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时候,还要考虑到整体生态系统功能及结构等方面的因素,科学合理的把控好各个生态要素彼此之间的功能及关系,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河段区域发展方案,构建健全完善的生态系统恢复策略,确保流域尺寸调整科学合理性,保障水利工程和自然环境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当中,水利工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生态环保背景下,传统水利工程设计模式逐渐无法满足水利建设需求,同时也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基于此,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重视起对生态设计理念的应用,加强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在保障建设质量的同时,降低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顾玉清.生态型水利工程设计的实践与思考[J].科学家,2017(11).
        [2]王文浩.农业水利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方法[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23).
        [3]曹雪梅.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生态水利工程探讨[J].陕西水利,2016(S1).
        [4]陈亮.实施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路径探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7(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