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陈一鹏
[导读] 摘要:地震灾害对于建筑房屋所带来的破坏是极其严重的,不仅阻碍了地区经济发展,还给人们生命安全带来威胁,做好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工作对建筑整体安全性、耐久性、稳定性意义重大。
        广州市住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510630
        摘要:地震灾害对于建筑房屋所带来的破坏是极其严重的,不仅阻碍了地区经济发展,还给人们生命安全带来威胁,做好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工作对建筑整体安全性、耐久性、稳定性意义重大。本文主要探究了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运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抗震设计;房屋建筑;结构设计;运用
        引言:我国是地震频发的国家,地震灾害给我国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时,需要加强抗震设计,制定有效的地震预防措施,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
        一、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中的重要性
        地震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对房屋建筑的影响较大,由于其发生规律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通常情况下,人们缺少及时的应对措施,造成的损害程度相对较高。因此,房屋建筑结构中的抗震设计变得尤为重要。抗震设计可以降低地震灾害对人们生产与生活的影响,有效避免地震中房屋倒塌给人们带来的财产经济损失和人身伤害。抗震设计在房屋结构设计中的意义重大。
        二、房屋建筑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
        1、整体合理性原则
        在房屋抗震设计中,要进行整体的规划,将抗震设计融入建筑结构设计中,保证房屋建筑整体的设计符合标准。在具体的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对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有相应的标准,在满足基本设计要求的同时,加强抗震设计,使得房屋建筑的稳定性、安全性达到整体性的提高。
        2、科学处理建筑结构构件强弱关系
        在进行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时,对于建筑结构构件之间的强弱关系,必须进行科学的、合理的处理,确保同一楼层中的主要耗能构件均屈服之后,其他抗震侧构件依旧处于弹性状态,以保证有效屈服能够维持较长的时间,为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与延性提供坚实的保障。
        3、尽可能的设置抗震防线
        在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可以通过多道抗震防线设置来提高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提高房屋的稳定性。在房屋建筑抗震设计中,还可以增强对地震能量的分散、损耗,采取屈服区分布系统,降低地震的破坏力,避免对房屋建筑大程度的破坏,以确保房屋建筑的安全性。
        三、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1、合理确定房屋建筑场地
        在评价房屋建筑抗震性能时,通常按照一定标准进行,若是房屋建筑环境出现了较大地震灾害潜在威胁,需要通过合理的设计,提升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要结合抗震性能评价结果,对房屋建筑做出相应的抗震预防。房屋建筑物抗震预防等级包括甲、乙、丙、丁四个等级,其中甲级为最严格的抗震预防措施,合理选择施工场地,有利于房屋建筑抗震性能的提升,为房屋建筑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提供可靠保证。若是房屋建筑所在区域土质比较疏松,或者是频繁出现地震,其防震性能设置应该适当提升。采取上述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房屋建筑倾斜、沉降等问题,避免对住户及相关人员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2、选择合理的建筑结构体系
        建筑结构体系对抗震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在抗震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建筑的整体情况,不能因为个别的建筑结构影响整体建筑的抗震效果。房屋建筑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保证结构体系的安全、可靠,只有这样设计出来的建筑物才能满足人们的各方面需求,建筑结构体系要具有一定的抗灾害能力,每个构件都要满足设计标准,在一个部分出现问题的时候,仍然能够保持整体的结构安全。

与此同时,设计人员要对地震的传递路径加以分析,严格控制各项参数的计算,在进行竖向结构的设计中,保证能够承担建筑自身的重力荷载,并具备良好的应力水平,以转换结构为例,上部结构竖向构件主要用于重力荷载的传递。另外,除了承担荷载的能力,设计人员还要对建筑结构的刚度、强度加以控制,保证每个构件都能够承受均匀的作用。
        3、做好地基建设
        为了更有效的提高房屋抗震能力,我们要做好相关地基的夯实工作,保证地基建造的稳固。房屋建筑施工的时候,加强地基基础的建设,保证统一标准建设,对于不同的单元,也要在统一性质上进行建设,提高相关房屋整体性和刚性。房屋的建筑包括了地基和上部的房屋结构,为了提高房屋建筑的防震性能,应该在上部建筑物及地基部分设置构造柱,来连接上部建筑物和地基的建筑,还要避免地基在室外的地坪内建筑内外交圈的基础圈梁,如果地下房屋建造基础刚度低于合理范围,可以在地基的最下层建设绕梁,增加建筑基础的刚度,并有效的提高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
        4、对房屋的高度和宽度做好相应的设计
        现代建设行业高速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建筑高度不断增加,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变差。当高层房屋建筑高度和宽度不断的增加,地震发生时,许多的建筑物都会出现侧移和倾倒的情况。在高层房屋建筑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房屋的安全和稳定,保证限制和规范高层建筑房屋的高度,才能让房屋的高度和宽度在合理的比例值之内。
        5、建筑物的抗震墙设计
        在建筑物结构中,墙体作为重要的承重结构,需要做好墙体设计工作。在具体进行墙体设计时,需要针对建筑物的刚度来确定需要设置墙体的数量,同时还要考虑到承重墙问题,合理对墙体的横面和纵面进行设计,进一步增强建筑物的稳固性。同时设计人员还要对墙体厚度对建筑物稳定性和抗震性能的影响进行重视,通过合理设计,确保建筑物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抗震性。在房屋建筑设计过程中,当建筑物位于地震频发地带时,则在实际设计时需要通过适当增加墙体的厚度来提高建筑物稳定性和安全性。在建筑结构设计时,墙体设计作为其核心内容,通过合理对墙体进行设计,不仅能够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而且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减少地震发生时对人员带来的伤害。
        6、建筑结构抗震材料的选择
        就建筑抗震性而言,材料的质量也至关重要。通常情况下,用于抗震结构的材料应该具有轻质和高强的特点。不同的构件之间应该保持良好的整体性和延展性,从而能够使材料的强度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钢材的抗震性能较强,但是价格比较昂贵,所以当前大多数都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来作为主体结构,这种材料的抗震性较强,并且成本较低,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可以使抗震结构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另外,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可以作为施工材料之一,但是其弱点在于在进行预制构件装配的过程当中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次应力,从而使得整个结构的整体性与连续性较弱。正因为如此,该结构不能应用在地震频率较高并且强度较大的地区。在实际工作的过程当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以保证和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为宗旨,最大程度的保证设计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建筑材料。
        四、结束语
        抗震设计作为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居民生命及财产安全。因此,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将抗震设计放在重要位置,严格遵守规范要求,采取科学有效的抗震措施,将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降至最小化。
        参考文献
        [1]吴小杰.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结构设计理念略谈[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0(31).
        [2]李远,赵丽萍.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7(08).
        [3]杜倩.建筑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问题分析[J].民营科技,2018(11):120.
        [4]翁宇轩.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问题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34):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