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 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月第9期   作者:姚远波
[导读] 大体积混凝土主要是指施工结构的最小横断面面积尺寸≥1m的混凝土结构,
        摘要:大体积混凝土主要是指施工结构的最小横断面面积尺寸≥1m的混凝土结构,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中需要具有规范性以及系统性,明确施工技术要点,提升施工的有效性,提升施工质量,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在一般情况下,建筑工程建筑中运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较为常见,为了保障混凝土工程的质量达到要求,要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进行技术处理。通过各阶段的分析,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常见问题进行整理,最终找到解决措施,从而提高建筑工程建筑施工质量,为建筑施工质量提供可靠基础。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对于房屋建筑的工程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提高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不仅能够提高房屋工程质量,还可以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
        1大体积混凝土概述
        在进行浇筑过程中要预防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对于局部裂缝,要对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问题的产生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进而提升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发现,大体积混凝土的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主要应用于建筑工程地下钢筋结构浇筑、顶层封顶等领域,并且对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那么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结构物很容易出现温度变形的问题。与此同时,还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对温度进行掌握和控制,一般情况下,温度大约在25摄氏度左右。如果其温度应力大于所承受的拉力,就会出现裂缝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2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2.1材料控制技术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会损耗大量的施工材料,一旦出现材料配比不合理的问题,将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需要技术人员做好材料的控制工作,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需要控制好材料的使用质量。在施工材料的采购过程中,需要对各个种类材料的型号、数量以及颗粒大小等一些使用参数进行明确。并在材料入场前,需要技术人员严格检查材料的质量,绝不可以把有质量问题的材料运输到施工现场;另一方面,需要掌握和控制好混凝土的温度。因为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结构比较厚,所以需要对混凝土的温度进行控制。与此同时,为了确保所浇筑的混凝土与标准的混合比例相符合,就应根据相应的操作流程对其进行二次振捣。因此,需要技术人员有针对性、目的性的控制好各个施工环节的材料配比,比如在承重墙结构的浇筑过程中,应适当的降低砂石的使用量,以此提升结构的硬度以及刚度。
        2.2管控好混凝土的温度跟湿度
        在整个工程建设的实践进程中,唯有维持科学、恰当的的温度,方能够更具成效的来增强混凝土在拉伸方面的强度,从而在整个施工作业的进程中,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由于承受压力不足、结构拉力不足等园艺所致使的裂缝现象跟问题。故而,有必要在施工建设的整个进程中落实好管控大体积混凝土方面的施工温度措施。具体措施如下:(1)由沙石材料方面进行着手,具体可参照相关的降温措施来进行施工作业。比如在夏季中,应当注意对砂石材料实施相应的抗直射、防直射措施,还可以运用冰水搅拌的方式来对砂石材料进行有效降温。(2)当混凝土完成浇筑操作之后,应当对其落实好相应的保温工作,以便于防止拉伸强度不均匀所致使的裂缝现象跟裂缝问题的出现。(3)应当定期的或是实时的对温度进行测量。这有助于保温工作拥有详尽的参照依据,更为精准的落实好相应的工作。此外,就大体积混凝土方面的养护工作来讲,除却需要对其实施必要的保温工作之外,还要不可忽视相应的保湿工作。


        2.3分层浇筑施工技术
        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为了保证不出现较大的问题,可以使用分层浇注的方式,每层厚度控制在50厘米,让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概率降低,通常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与实际情况相对合理的进行斜分层、整体分层或者分段分层浇筑。在整体分层时,需要等到上层混凝土初凝结束之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在斜分层操作时,需要严格的控制振捣工艺,浇注操作自上而下进行,在分段分层时需要在下层施工检查结束之后符合浇筑质量,才能进行后续施工。
        2.4搅拌与浇筑过程
        对于普通的水泥而言其搅拌时间一般较短,而大体积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应当保持在半小时左右。除此以外,还应当注意配料的加入顺序,以保证在搅拌过程中所有的配料能与水泥浆充分混合。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应当采用分层浇筑的方法,在上一层已经是初凝固状态时才能进行下一层的浇筑。
        2.5浇筑结构操作流程管理
        (1)选择适当的浇筑方法。混凝土的浇筑中,使用最多的是分层的施工方式,分层浇筑的具体操作如下:在进行第一层浇筑完成后,在进行混凝土初凝完成前,进行第二层的浇筑,这样操作直到完成浇筑工作,确保建筑结构的整体性,防止产生混凝土裂缝。在进行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要保证进行分层处理的有序性,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规范性。此外,要从短边处开始进行浇筑,然后沿着长边的方向完成混凝土浇筑的施工。(2)选用适应的振捣方式。当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振捣过程中,要想提升混凝土的整体施工质量,需要注意混凝土的振捣时间,进行混凝土振捣的主要注意事项如下:一是在进行振捣器的使用过程中,要确保移动间距,保障振捣器能够对振捣部位的边缘部位进行覆盖;二是在使用插入式振捣的过程中,要防止由于振捣不合理导致的和钢筋以及模板等进行碰撞的现象发生,确保混凝土振捣的移动间距,对于振捣半径要控制在1.5倍以下,对于轻骨料混凝土在进行捣实的过程中要格外注意其移动间距要小于振捣的半径。三是在采用附着式振捣器的过程中,间距的设定需要依据试验进行,确保和模板之间做好连接工作。四是要做检查振捣过程中模板支架以及相关构件,防止构件在进行振捣时发生形变,如果出现了形变,要了解发生形变的原因,并及时的做出处理对策。五是对于干硬混凝土和轻骨料混凝土,在进行振捣的过程中要采用加压振动的方式进行。六是要确保振捣的质量,防止在混凝土的表面产生浮浆,对于振捣的时间要进行科学的设定,要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防止过振过程中对混凝土造成破坏,进而造成混凝土离析、翻浆等情况。(3)排水处理。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振捣完成后,要做好排水处理工作,对于浇筑坡区域可以利用浮浆做好基坑排水工作,保证排水的宽度在3cm~5cm之间,在浇筑的过程中确保能够持续静置3h~5h,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结构中的水分能够排净。(4)表层控制处理。同时在操作完成好,要做好大体积混凝土表层的控制工作,在浇筑面采用长标尺将表层刮平,提升施工的密实性,防止在大体积混凝浇筑的表层产生蜂窝现象,可以在其表面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在48h后可将其撤掉。
        结语
        总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直接影响高层建筑施工效果,高层建筑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关系到民生安全的重要技术。重视高层建筑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质量控制,实现全过程的系统监督,可以有效的保障工程质量,降低安全隐患问题。
        参考文献
        [1]厉志平.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35):45-46.
        [2]许钢,张慧.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的应用[J].科技经济导刊,2017(03):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