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面养护技术与管理 陈智超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1期   作者:陈智超
[导读] 摘要:传统的路面养护方式只有在沥青路面发生比较严重的损坏后,才会进行相应的修复工作,这样不仅增加了公路的维护成本,还会因为维护时间较长对公路交通造成一定的影响。
        浙江上三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新天管理处  浙江天台  317200
        摘要:传统的路面养护方式只有在沥青路面发生比较严重的损坏后,才会进行相应的修复工作,这样不仅增加了公路的维护成本,还会因为维护时间较长对公路交通造成一定的影响。而采用预防性养护技术,可以根据沥青路面的损坏程度,及时的进行维修,防止问题扩大化,降低路面的养护维修费用,与此同时,还可以增强路面的耐久性,保证公路能够安全稳定的使用。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
        关键词:预防性养护;沥青路面病害;养护技术
        引言
        加强日常的预防性公路养护,不仅能够保证公路的正常使用,也能够降低修补过程中人力资源成本,将更多的劳动力解放出来。而预防性养护技术的广泛应用,将后期维修成本大大降低,提高沥青路面结构的安全性,如果能够提高养护的效率则可以促使其结构更加稳定,使公路的全生命周期有效延长。
        1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的重要性
        公路路面养护技术大多分为两类:预防性养护和矫正性养护。根据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对公路沥青路面进行预防性养护,其养护费用明显低于矫正性养护费用,且预防性养护路面使用性能也优于矫正性养护。根据相关数据估算,对公路沥青路面进行4~5次的预防性养护,可以延长公路沥青路面12~15年的使用寿命,有效节约50%左右的养护费用。因此,预防性养护能够减缓公路路面病害恶化速度,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节约资金,因此,应积极推广应用预防性养护技术[1]。
        2沥青路面的病害类型
        2.1 裂缝类病害
        沥青路面建成后,在实际使用中路面基层和气候环境对其会有一定的影响,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会造成路面裂缝的产生,而沥青路面主要初期病害就是裂缝类病害。沥青路面裂缝有荷载裂缝、反射裂缝以及温缩裂缝三种类型。在相应的荷载作用下,随着车辆荷载不断的增加相应的作用力增大,当这一拉力大于路面的拉力时,会加速路面裂缝的扩展,从而形成网裂、龟裂等损害。可以说车辆荷载的作用拉力是荷载裂缝产生的关键因素。反射裂缝是环境因素导致而形成的,当路面存在裂缝时温度过低(冬季)这一裂缝就会逐渐变宽,此时车辆继续对路面产生作用力,就会使路面的基层和面层发生改变,从而出现反射裂缝。由于自然界中四季温度反复变化,这种变化加速了路面温度应力疲劳,使路面应力松弛性能降低,造成温缩裂缝的产生。这一问题通常在日温差比较大的区域就很容易发生。
        2.2 松散类病害
        在车辆荷载的作用下,路面的表面层呈松散状态,这是一种常见的沥青路面病害。冬季施工压实度小,温度低容易产生内部空隙率过大。而温度过高也会产生沥青老化的问题,搅拌沥青混合料时过高的温度使集料和沥青的粘结力减弱,在表面摩擦力的作用下,使集料颗粒脱离,从而产生沥青面层松散。对于低气温施工形成的松散,将松散料收集好,温度回升以后重新进行撒布石屑、喷油封层施工作业,并用轻型压路机压实。对于荷载或其他因素引起的松散,以“挖补”工艺,在基层处理好之后重做面层。但是,应用此方法浪费了可再生利用的混合料[2]。
        2.3 变形类病害
        路面出现形态拟波浪式的不平整,这是典型的路面变形类病害。在填筑路堤以后,车辆荷载的作用使原本地基的平衡状态受到干拢,地基受到反复的动与静双重作用,从而使地基产生固结形变。在路堤填筑时,由于地基固结沉降直接受所填材料的透水性能影响,要想使路面填土的压缩沉降快速形成稳定状态,必须选择透水性较好的土质进行填工作业。因压缩值随加载次数变化,所以采用分层分次进行填土,可以有效解决固结沉降问题。


        3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的种类以及适用的情况
        3.1 稀浆封层技术
        稀浆使用乳化沥青、细砂等原料,通过一定数值配比搅拌之后,施工人员采用专门的喷洒工具对出现路面病害的位置进行喷洒,其稀浆厚度在喷洒时不能超过10mm,具体配置的浓度与厚度都应根据路段病害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直至将病害位置修复成原来的模样。稀浆封层技术通常用于以下路段:(1)车流量大的路段,其主要原因是载荷量过重造成的损害;(2)车辙较多的路段;(3)公路表面风化以及往来车辆碾压导致路段出现松散的路段。此外,在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注意稀浆封层技术不能在高温下暴晒施工,也不能让路面稀浆在没有完全干硬的状态下开放交通[3]。
        3.2 微表处养护技术
        微表处预防性养护技术具有施工成本低廉、速度快、效果好的优势,应用微表处预防性养护技术可以提升沥青路面的平整度、防水性、防滑性等。比如:当沥青路面出现车辙问题后,就可以使用微表处预防性养护技术进行修复处理,通过研究表明,微表处预防性养护技术在处理深度为25 毫米的车辙现象时效果最好,在处理12 毫米以下的车辙现象时,能够对路面做到一次性修复。
        3.3 雾封层养护技术
        雾封层技术所用的喷洒原材料比稀浆封层的原材料要少得多,只需要一种乳化沥青即可。该项预防性养护技术可以有效防止公路路面出现老化以及松散现象,且施工养护方法同稀浆封层大致相似。雾封层技术通常适用于:(1)公路路面因气候、雨水等自然原因导致的自然风化现象,公路路面往返车辆长久施压造成的松散病害;(2)公路路面长久使用,导致该段沥青出现老化现象;(3)公路路面出现块状裂缝等。公路养护人员在采用该种方法进行养护时,应在乳化沥青破乳之后才能对外开放交通[4]。
        3.4灌缝技术
        灌缝技术的主要作用是对公路路面的裂缝进行修补,防止水分渗入路面以下的位置,对公路路面加重损坏。具体养护方法就是利用乳化沥青或者是普通沥青填补缝隙。公路养护人员在采用灌缝技术时应注意不能在低温环境下进行施工,避免填补材料在低温下快速硬化,导致无法与原有路面进行紧密结合[5]。
        3.5 热再生养护技术
        热再生养护技术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热再生养护技术具有提升资源利用率、技术简单、保护环境等优势,热再生养护技术可以简化沥青路面的养护工作,节约公路维护工作的投入成本。热再生养护技术主要是通过路面加热设备,对出现损坏的沥青路面进行间歇式的加热,从而使路面的破损处逐渐软化,而后在对软化后的路面进行材料添加、碾压、整平等工作,从而达到修复路面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沥青路面的加热过程中,一定要科学合理的控制加热的温度,只有这样,才能使热再生养护技术的效果发挥最佳[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如今,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和车流量的增长,越来越多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开始出现不同的病害,轻则影响高速公路整体路容,严重时将对路段正常和安全行车造成影响,引发交通事故。因此,人们逐渐开始将重点放在养护方面,尤其是预防性养护,它能够在沥青路面使用状况良好或只有早期轻微病害产生的情况下对沥青路面进行养护,以此减缓病害的产生,延长路面使用寿命,保证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
        参考文献:
        [1]阳建金.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在公路养护中的应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9,42(08):221-222.
        [2]李鹏麟,熊哲.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在公路养护中的应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8,41(11):39-40.
        [3]张云涛. 北京市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决策方法研究[D]. 北京:北京建筑大学,2017.
        [4]刘田继.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在公路养护中的应用[J]. 绿色环保建材,2018(4):23-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