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中建筑物随之增多。装配式建筑作为目前一种主流的施工类型,具有建造成本低、施工速度快等优势,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施工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本文首先通过论述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施工特点,探讨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安全施工的必要性,最后,结合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存在的施工安全隐患,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安全施工管理策略,以期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安全施工提供借鉴。
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安全施工;管理策略
引言
在我国当前的建筑工程施工中,随着建筑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装配式建筑施工作为一种新型的主要建筑施工形式,占据着重要的施工地位。因此,在这种背景下,控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危险,做好安全管理,确保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以顺利完成装配式建筑施工。
1简述装配式建筑结构的优缺点
1.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优点
(1)能够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能够按照用户的实际需求,在工厂内进行装配件的制作,并按照既定设计要求,构建好内部的供暖、电力等生活必备设施,将标准化、流程化、集成化等于一体,预制构件完成后,只需将各构件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装配即可。(2)节能、环保、低碳。与传统建筑施工相比,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不仅能够有效地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噪声污染、大气污染,还可以有效地减少建筑垃圾。统计资料显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能够有效地减少大约85%的建筑垃圾。(3)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效果。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内部设置有保温材料,其保温效果、隔热效果以及隔声效果优于传统建筑技术,并且密闭性良好,因此,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热损失。(4)节约建筑材料。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采用集成墙体材料,与传统建筑施工技术相比,极大地降低了钢材、混凝土、保温材料的使用量,有效地降低了建设成本。(5)节水效果显著。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多采用干式作业,能够减少对水的使用。
1.2装配式建筑结构存在的缺陷
(1)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造价要明显高于传统建筑形式,其中,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成品价格相对较高,并且需要雇用重型运输设备运达施工现场,指定专业场地进行统一保管,这无疑增加了运输保管成本。且混凝土预制构件对安装专业性要求较高,需要增加百分之十五左右的安装费用。(2)装配式建筑结构刚度条件有限。(3)装配式建筑结构欠缺完整性,抗震性能匮乏,且结构接缝部位的加工处理难度较大,极易发生渗漏等问题。(4)装配式建筑由于结构具有特殊性,在其表面预留孔洞难度较大。(5)装配式建筑讲求结构的精准定位和力学对称性,其对放线工艺等具有极高的标准要求,难度系数较大。
2装配式建筑施工主要危险源分析
2.1第一类危险源分析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第一类危险源主要有索具与起重机械、运输的车辆、起吊的预制混凝土构件能量载体等。
2.2第二类危险源分析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第二类危险源主要有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管理不到位等。
(1)人的不安全行为。预制混凝土构件吊装点误差大,造成构件受力不均等损伤;吊装操作人员技术不过关,造成构件空中碰撞损伤;钢筋套筒灌浆连接、焊接及机械连接的质量不符合质量验收要求;吊装信号不明就开始吊装施工等。(2)物的不安全状态。形成预制混凝土构件的钢筋、砂石、水泥等原材料质量不符合验收标准要求,施工配料不准确,造成不符合配合比要求;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预制混凝土构件养护不好和环境影响大;钢筋型号与分布不合理等。(3)环境的不安全因素。预制混凝土构件堆放的地面强度低、不平整、有积水;构件堆放出现悬挑、堆放过高;施工现场安全警示标识没悬挂等。(4)管理不到位。施工现场的安全质量未标准化、安全防护未定型化;施工人员未岗前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没有起重信号工;没有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施工队伍资质不符合要求等。
3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安全施工管理策略
3.1加大对施工过程的安全监管力度
其一,吊装预制构件在整个施工进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其也是安全事故高发环节。针对此,首先应当加大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提高点位布设的准确性,并通过严格且细致的验算,确保吊点刚度及强度条件等符合实际要求;塔吊起重操作技术人员要持证上岗,并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其次,吊装工艺的影响范围广泛,需要独立运行,并设立施工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随意出入,督促一线施工人员按要求佩戴安全防护措施;再次,在吊装预制构件前,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方案;最后,在正式施工前期,严格履行安全操作规程的基本要求,结合实际作业的危险点,积极落实技术交底工作。
其二,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在安装大小梁体的过程中,应当借助安全绳索紧勾柱头钢筋,同时在安装前,结合施工规划设计图纸的要求,增设支撑架。
其三,对墙板吊装实施安全防护。在起吊墙板前,落实如下几方面前期准备工作:检查绳索的安全稳固性;检查起吊点等布设是否合理。另外在吊装墙板的过程中,需严格执行标准规范,先翻转吊点,然后根据板片的实际体量,选择恰当的起重方式,避免由于外界环境因素的不利干扰造成板材侧翻。
3.2用电管理
在安全用电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安排电气专业技术人员,结合存在的用电安全隐患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采用TN-S接地、接零保护系统或三相五线制系统;三级配电系统和两级漏电保护系统。开关箱作为末级配电装置,与用电设备之间实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负荷线应采用防水橡皮护套铜芯软电缆,电缆护套不得有龟裂和破损的现象。
施工人员使用手持式电动工具时,负荷线应采用耐气候型橡皮护套铜芯软电缆,并且不得有接头,禁止擅自接长电源线使用。尽量使用手持式Ⅱ类电动工具。作业时,施工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绝缘防护用品。另外,还应当经常组织施工人员实施必要的安全用电培训,尤其是电焊工与电工应当不断提高安全用电的意识,尽可能地规避人为因素所引发的安全用电事故。
3.3现场管理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技术要求较高,若缺乏职业技能培训,仓促上岗,将直接影响工程的安全和质量,造成事故和损失。因此,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作业前需要严格做好施工人员的严格管理和教育培训工作。项目负责人需要对作业人员按照相关要求,采取定岗作业、特定岗位责任制等措施。通过工程工艺、工序、作业要点,以及安全技术等内容的管控,项目技术负责人需要对施工作业人员严格管理,以保障作业安全。针对起重设备司机、吊装作业信号工、灌浆工、焊工等特种作业人员,要求其接受培训后持证上岗,定期考核。
对施工现场实行封闭式围挡施工,严禁敞开式施工;在工地大门口设置门卫值班室,并配置一定数量的安全帽,切实执行外来人员的进场登记制度。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道路的路基承载力、回转半径和宽度等需要满足预制构件运输和存放的要求,并避免积水。
在大雨天、大雾天、六级及以上大风天等恶劣天气时,停止吊装作业;在重新作业前,需要先试吊,并在确认各种安全装置灵敏可靠之后再开展作业。在台风蓝色预警时,停止吊装作业;在台风黄色预警时,对当前作业层上存在安全隐患的预制构件进行加固。
结语
当前,随着建筑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我国装配式建筑逐渐增加。因此,针对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特点,对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应从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施工人员的培训与管理、起重机械、吊装过程等各方面采取措施与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做到不安全不生产、不消除事故隐患不生产、不落实安全防护措施不生产。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崔剑平.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9.
[2]李浩,马文文,董润萍,戴承良.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全过程安全管理解析[J].城市住宅,2018,25(10):12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