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能源对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受能源竞争的影响,中东地区长期处于战争状态。在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中国一直无法从国际市场获得廉价的能源,使得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无法复制。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是21世纪初的主要能源供应来源,占全球能源消费的80%以上。随着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发展,原始化石能源逐渐减少。同时,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导致了全球变暖和环境污染。当前社会,能源革命继续深化,能源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推进。中国必须建立清洁、低碳、高效、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以确保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电力能源互联可以充分利用电力资源,实现电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的绿色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电力能源;互联;技术
1 电力与能源
1.1 电力
电力工业是生产和传输电能的工业。随着新技术的快速发展,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各种清洁能源都可以不断地转化为电能。电能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发电能力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据统计,2012年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力生产国。
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和甘肃省是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较大的地区。同时,随着风力发电技术的不断成熟,风力发电逐渐成为我国重要的发电形式之一。风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利用风能可以促进我国贫困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颁布的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对风能、太阳能、电能等可再生资源给予了更多的重视,促进了新能源的快速发展。
虽然核电等可再生能源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家也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但长期以来水电、火电发电仍是我国电力发展的基础。虽然中国的电力生产结构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清洁能源发电的比重仍然比较低。
1.2 能源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关键。中国能源储备总量相对丰富,但人均能源占有量相对较小。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了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中国已成为全球能源消费大国和能源消费大国。能源供应的可持续性制约着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加强与各国的能源合作,不断探索新能源,推动能源供应从单一模式向多元化发展。中国化石能源主要是煤炭资源,尽管中国拥有相对的早期勘探石油和天然气,石油和天然气产量仍有较大潜力增加,但仍有很大的差距之间的石油和天然气储备,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煤炭资源的过度使用也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例如,中国北方每年冬季的雾霾天气与煤炭资源的大量使用、煤炭资源的不合理使用、煤炭资源的低效率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优化能源结构,降低煤炭能源比重,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目前,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主要是煤炭。煤炭的大量消耗导致了煤炭储量的迅速下降,这是一种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也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导致全球变暖。加强能源结构调整,稳步推进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能源项目的发展。目前,太阳能和风能是中国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
2 能源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能源供应不可持续
经济的快速发展依赖于能源的可持续供应。在能源供应过程中,过度依赖不可再生能源不是长久之计。同时,不可再生能源的大量消耗给环境造成巨大压力,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全球变暖。按照国家发展战略,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个计划表明中国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平稳快速发展。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使中国对能源的需求长期保持在较高水平。中国的能源供应存在着不可持续的问题,尤其是清洁能源的供应。
虽然风能、太阳能和潮汐能逐渐被用于生活,但大规模的能源供应仍然需要煤炭。为了有效地保证能源的可持续供应,中国必须把能源战略规划贯彻到经济社会和能源发展的全过程,使能源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
2.2 能源投资比重失衡
长期以来,我国电力供应一直处于重发电轻供电的状态。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出现了能源逆向分配的现象。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广大地区能源储量丰富,而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能源储量相对较少、能源消耗较大,这进一步降低了原有的能源不足。能源逆向分配要求我国加强能源运输建设,加大电网建设投资,尽快解决远距离输电能力不足的问题。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增加了经济发达地区对能源的需求。中国应该加强能源投资,逐步形成四种模式的“北煤南运输”、“西气东运输”,“西方权力东方运输”和“北油南运”,以保证互联的电力和能源和满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 电力能源互联建议
3.1 煤电运输共同发展
煤是能源,电是电力,都属于能源。煤炭运输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而电力(火电)运输可以减少煤炭运输造成的资源浪费。传统的能源运输方式主要是出口煤炭。煤炭通过铁路、水路、水路运输到负荷区,在负荷区发电。由于煤炭燃烧,负荷地区出现酸雨、雾霾等环境问题。煤炭资源集中生产地区可大力发展火电发电,将煤电输送到需求地区,在此过程中可直接利用高压输电网络进行输电,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输电成本。加强电力能源互联,实现煤电运输的共同发展。在此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煤炭运输成本和电网技术成熟度,还要充分考虑安全、环境、经济和技术等因素,以保证能源的充足供应。煤电运输的共同发展是关键,既能缓解我国的环境污染,又能减少能源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2 扩大电力进口
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能源供应问题相对突出,单纯依靠国内能源供应是远远不够的,势必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我国应充分利用电力能源互联技术,扩大电力进口,解决能源短缺问题。我们的北部和西部与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相邻。这些国家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油气资源和风能,特别是俄罗斯的极地风能。加强中俄风电进口合作,减少环境污染,解决能源供应不足问题。缅甸、老挝等国毗邻中国南部,水电资源丰富。中国应加强与这些国家的合作,大力发展水电发电和进口电力,确保电力的可持续供应,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能源支持。
3.3 建设智能电网
电能属于清洁能源,实施能源革命就是要充分利用电能,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减少煤炭等能源对环境的污染。在能源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电力能源互联技术,建设智能电网系统,保障电力跨地区安全运输。电网智能化包括供电接入链路、输电链路、变电链路、配电链路、用电链路和调度链路的智能化,以保证电能的智能化应用。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和潮汐能,具有间歇性和不确定性。因此,电网必须变得智能化,这样人们才能更好地利用这些清洁能源。大力建设智能电网,科学利用风能、水能、太阳能,不断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率。此外,智能电网可以显著提高电能的利用率,更好地满足社会能源需求。
结束语
能源会制约经济的发展。过度消耗不可再生能源,导致经济发展不可持续,造成环境污染。电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当前,中国面临着能源供应不可持续、能源投资比重不平衡的问题。大力发展电力能源互联技术,促进煤电运输共同发展,扩大电力进口,建设智能电网,大力发展电动汽车。电力与能源的结合可以调整能源结构,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效率,缓解能源危机。
参考文献
[1]张运洲.关于能源电力发展重大问题的看法[J].电气应用,2019(10):4-6.
[2]潘英.能源战略下的能源电力发展方向和碳排放问题[J].南方能源建设,2019(3):3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