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5月第13期   作者:董业国
[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房屋建筑行业也依托于广阔的市场需求得到了快速地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房屋建筑行业也依托于广阔的市场需求得到了快速地发展。而在房屋建筑施工中,混凝土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却在实际使用中频频出现裂缝问题,严重阻碍了房屋建筑的质量。因此,不断完善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对于保证房屋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是非常至关重要的,相关企业应该予以重视。本文就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以期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的质量。
关键词:建筑施工;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技术
        混凝土材料时建筑工程建设的最基础材料,在建筑中使用范围较广,它是水泥、水以及骨料等一些材料的混合,由于多种材料的混合形成而具有本身的约束性与变形等,以及施工技术等问题,都可能对混凝土造成裂缝以及微孔隙等问题的发生。建筑工程中的裂缝问题不仅使得建筑物的外观受其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建筑物的耐久性,建筑物的抗荷载能力也会因其裂缝的产生而下降,直接影响到了建筑的整体质量安全。所以分析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对于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具体重要意义。
一、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
    1、温度影响。
        通常不会出现温度裂缝,如果混凝土室内外的温差比较大,并且没有及时采取养护措施,就会形成温度裂缝。产生温度裂缝主要是因为昼夜温差和季节性温差比较大,在一些大型工程当中,整个施工工期跨度比较大,在热胀冷缩的影响下,并且没有技术采取保养措施,就会造成裂缝。此外混凝土固态外层和水泥的热量差比较大,也会导致裂缝的产生,这种裂缝通常都比较深,多数是在大型的混凝土建筑结构当中形成这种裂缝。
        2、水泥的水化热反应影响。
        混凝土在凝固的过程中会产生水泥的水化热能。混凝土水化散热的顺序是由内向外,因此内部温度高于外部将导致内外部之间产生温度差,混凝土会在这种内外部压力作用下出现裂缝,因此,为保障混凝土的质量,需在浇筑后根据水泥的比例对其内部进行放热。
        3、混凝土材料的调制比例影响。
        混凝土材料的调制比例主要遵循如下原则:混凝土水灰比越大,混凝土越稀,产生的裂缝就越大,混凝土的强度就越低。当水泥中的水分蒸发后,剩余的水分会残留于混凝土中,形成气孔,使楼板表面出现裂缝和裂纹。相反,混凝土使用的水越少,粉砂越多,也会使楼板产生裂缝。水分含量过低,水分蒸发速度快,混凝土也会出现裂缝。混凝土对水分的变化十分敏感,基本上是水和水泥计量变动对强度影响的叠加。再加上施工时温度的变化,温度越高水分蒸发速度越快,混凝土中水分含量不够也会产生裂缝。因此,水泥中水分的含量必须科学合理,既要考虑材料含量比,又要考虑施工温度变化,把偏差控制在科学范围内。
        4、后期养护工作不到位。
        当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养护工作。因为在浇筑完成之初,水泥的水化作用还没有结束,并且这个水化的过程会持续到混凝土的硬化期间,从而释放出大量水热化。而很多施工人员就会因为忽视后期的养护工作工作,导致混凝土受到水热化的影响,进而在短时间内迅速流失大量的水分。与此同时,这个期间的混凝土仍然处于一个不稳定的状态,因此抗力能力非常弱,一旦受到水热化的影响甚至会出现变形的情况,最终导致出现裂缝问题。
二、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1、对温度和湿度进行有效的控制。
        造成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外部环境温度。

因此,对温度进行有效的控制可以提升其保温养护工作的效率,抗裂性也会因此而得到提升。在日常维护工作中进行环境温度的改善,减少水泥混凝土与外界之间的温差,并降低整体温度应力。为了避免混凝土在硬化前发生收缩,造成塑性收缩现象,应将混凝土材料的中心施工温度与表层整体温度之差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在浇筑过程中,如果遇到下雨天气,要及时进行遮盖及排水,以免影响浇筑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外部环境温度相对较高,可以通过浇水降温来控制裂缝的产生。
        2、从材料的选择出发降低水化热。
        混凝土的强干缩与骨料的干缩大、吸水率和泥浆含量密切相关。使用具有大粒径和良好级配的骨料可以减少混凝土对水泥浆的消耗需求,并减少混凝土材料的干缩率。在材料的配比中可以把水泥的用量较少,掺入一些粉煤灰,可以有效的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从而大幅度减小混凝土的体积收缩。粉煤灰的添加也会降低混凝土的抗渗性、抗离析性以及和易性等等,混凝土的泌水想象也会减少,相应的裂缝也会降低。
        3、科学地选择和配比混凝土材料。
        在调配混凝土的过程中,应该对各个步骤的规范性和合理性进行严格控制。具体表现为:第一,应该考虑混凝土制剂的材料与质量,尽可能选择不含泥土和砂石的骨料,并保证其含碱量较小,只有符合相关规范的材料才能在混凝土施工中发挥出较大的作用;第二,选择水化热较低的水泥,保证其强度和稳定性。施工过程中矿渣硅酸盐、煤灰硅酸盐类型的水泥使用较多。此过程中需注意,如果选择普通水泥则需在调配时合理使用配料,保证水泥强度符合要求;第三,在一定比例下对混凝土进行调配时,吸收率较大的骨料对水泥的吸收起良好的促进作用,会增加混凝土的干缩性,促使混凝土强度进一步提升;第四,想使混凝土渗透能力增强,需合理使用制剂,在施工中经常会用到使工程质料抗渗透能力增强的减水剂,这也是混凝土结构质量稳定和安全的重要保障;第五,保证各混凝土制剂和材料比例符合相关要求,在调配时采用科学的调配方式调整水和材料的比例。
        4、加强后期养护。
        混凝土施工的关键就是保温养护,主要就是为了降低混凝土浇筑块的内外温差值,从而降低混凝土的自约束应力,这样可以缓解混凝土的降温速度,充分利用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使混凝土块体的抗裂能力不断得到提高,避免发生温度裂缝的情况。 适当提高养护环境温度,可以减少内外温差情况,减少温度应力,可以避免混凝土出现应力松弛的情况,还不利于混凝土出现表面干裂的情况,这样有利于降低塑性收缩裂缝产生频率。在养护过程中,混凝土表面温度和中心温度的温度差要始终小于 25℃。在浇铸混凝土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了风雨天气,需要技术搭设防雨条布进行遮盖,还要做好排水工作,避免雨水流入到基坑当中,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 加强养护混凝土浇捣工作,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养护属于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在这个环节没有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就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同时还无法及时补偿硬化过程中的失水情况,产生裂缝。经常浇水养护可以减少裂缝的产生,也可以降低混凝土的约束应力。
三、结语
        总之,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控制混凝土裂缝问题的工艺比较复杂,对技术有较高要求,还应对环境、温度、材料结构等因素综合考虑。因此需通过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针对可能出现混凝土裂缝的环节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保证混凝土裂缝风险在规范的施工中得到避免,也为整体建设质量进一步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周业鑫.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居舍,2019(09).
[2]曹鹏.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解析[J].决策探索(中) ,2019(05).
[3]谢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7(06).
[4]郭士赛.浅谈土建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应用[J].门窗,2014(07).
[5]马骏.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四川建材,2017(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