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进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13期   作者:张秀美
[导读] 混凝土是现代建筑施工中重要的材料之一,在建筑施工中被广泛应用,是影响建筑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
        摘要:混凝土是现代建筑施工中重要的材料之一,在建筑施工中被广泛应用,是影响建筑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建筑物规模、高度与传统建筑不可同日而语,对混凝土的质量和施工技术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究,并提出几点优化措施,为提高建筑物的质量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问题
1建筑工程及混凝土概述
1.1建筑工程概述
        建筑工程在人们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它主要是通过施工人员利用各种建筑材料、建筑设备以及施工技术来进行建筑工程的建设、维护等,因此建筑工程是一个涉及内容很复杂的过程,并且具有着多种属性,分别是实践性属性、综合性属性和社会性属性。它的实践性表现在是需要经过大量的实践经验积累而发展起来的;综合性表现在它是一种包含多方面因素的学科,施工勘察、施工技术、施工设计等;社会性表现在它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比较大,在不同时间地点它具有不一样的施工水平和技术水平。
1.2混凝土概述
        混凝土是一种复合型的材料,它是利用胶凝材料来将各种施工所需的材料有效的进行复合,从而形成的一种性能更好的建筑材料。这种复合型材料的主要是利用砂石和水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胶合,进而利用相关的设备进行有效的搅拌来实现其水泥的性质。混凝土材料在土木建筑工程中的使用十分广泛,也是土木建筑工程中的主要施工材料之一,它具有着很高的材料性能,同时制作工艺也比较简单、价格比较低。
2混凝土浇筑技术的主要问题
2.1浇筑技术选用不合理
        近几年,一些施工企业仍然不能正确判断浇筑技术的应用范围。不同类型的建筑工程,混凝土的结构是不同的。因此,混凝土的浇筑标准也会有所不同。施工单位要根据实际项目的特点,选用合适的浇筑方法。浇筑的顺序和时间不合理,会造成结构的质量缺陷和材料的浪费。因为混凝土的浇筑时间受水泥的初凝时间的限制,过了初凝时间,混凝土就会逐渐失去流动性,开始凝结硬化,这时混凝土就不能进行浇筑了。此外,浇筑技术对结构的整体性和强度影响很大。例如,墙、柱等结构浇筑混凝土时,底部一定要先填放一定厚度的水泥砂浆,并且其成分要与混凝土砂浆的成分一样,这样才能保证结合面的粘结质量。对于混凝土梁、板等结构,除非梁的高度特别大,梁、板结构应当浇筑在一起,以获得更好的整体性。
2.2混凝土温度应力较大
        在凝结过程中,混凝土会发生水化反应,同时产生很多热量。对于一些体积较小的混凝土结构,这种热量的影响比较小。但是对于厚大体积混凝土,其影响就不能忽略了。因为只有混凝土表面的热量可以快速地散发出去,内部的热量散发是较为缓慢的。散热速度的不同会导致混凝土外部和内部的变形有所不同,进而产生很大的温度应力。由于混凝土的拉伸性能不好,在这种较大拉应力的作用下,混凝土就会产生裂缝,破坏浇筑效果。
2.3作业人员操作不规范
        在混凝土施工时,浇筑和振捣这两个步骤往往是同时进行的。浇筑过程中的振捣操作,可以减少混凝土中的空隙,并将混凝土完全填充到模板的角落里,从而确保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达到要求,结构的形状及位置与图纸一致。在实际浇筑混凝土时,经常有作业人员不遵守规范要求。施工人员有时会直接将混凝土倾倒在绑扎好的钢筋上,这种行为会对钢筋产生强大的冲击力,容易造成钢筋位置的偏移。在进行混凝土的振捣时,振动棒移动速度过快,振捣次数少,导致混凝土密实度不高,并且可能导致其表面出现蜂窝麻面。有的作业人员操作不规范,容易碰到模板或钢筋等构件,造成其位置发生偏移,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强度。


2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几点建议
3.1严格前期混凝土材料的选择,并加强监督
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是否达标从根本上决定了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因而,施工企业在混凝土施工材料的选购时,应当从建筑施工工程的需要出发,严格按照国家及行业的相关标准,严把质量关,选用符合建筑需要的高质量混凝土材料。对水泥、骨料及外加剂等主要材料的选购时应当坚持品牌意识,选购有质量保障和信誉保障的厂家,同时也要结合运输、价格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和衡量,在保障质量的同时,尽量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消耗。同时,应当加大对材料采购的监督,以此保障混凝土材料的质量。
3.2选择合适的浇筑技术
        施工企业应当根据各类混凝土结构的特点,以及本企业的各种资源条件,制定合适的浇筑方案,安排好本工程不同部位的浇筑次序,控制好浇筑时间,保证在混凝土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完成浇筑任务。浇筑工作应当分层分段进行。通常,混凝土结构采用分层浇筑的方法。确定分段情况,要考虑具体的结构特点。对于平面尺寸不大的结构,施工企业一般采用全面分层的方案,即逐层浇筑结构整个平面。对于长度较大的结构,施工企业一般采用斜面分层的方案。如果采用全面分层方案,需要配置的浇筑设备和振捣工具过多,也可以采用分段分层的方案。在开始浇筑前,施工企业应当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施工企业应当仔细检查要浇筑构件的钢筋布置情况,确认其直径、位置、接头数量、绑扎方式等符合设计要求,并仔细检查各种预埋件的情况和模板的安装情况。作业人员应当及时清洁模板中的杂质,确保模板表面干净平整。这样浇筑出来的混凝土才能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平整的表面。
3.3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控制混凝土注入模板时的温度,可以减小温度应力对混凝土浇筑质量的不利影响。施工企业可以从减少水化热的产生,以及加快热量的散发这两个角度采取措施。从减少水化热产生的角度看,在选取原料时,应当尽量避免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因为这种水泥发生水化反应时,会产生比其他种类水泥更高的热量。施工企业也可以在混凝土中添加适量的有助于降低水化速度的外加剂,例如减水剂、粉煤灰等等。减少水泥的用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水化热的产生,此时,为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不受影响,应当尽量采用连续级配的石子和粒径介于0.5mm-0.25mm的砂子。从加快热量散发的角度看,在水的使用上,施工企业可以使用温度较低的水拌合混凝土,达到降温的目的。施工企业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物理降温方法,例如在混凝土构件内埋设冷水管道,加速热量的散发。
3.4规范作业人员的操作行为
        施工企业应当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定期开展培训活动,使他们充分了解混凝土浇筑的正确程序,以及在浇筑时要注意的问题。作业人员应当将浇筑前要做的准备工作,以及浇筑后要做的养护工作熟记于心。同时,施工企业要定期对作业人员进行考核,保证他们熟悉浇筑的各项施工技术,掌握相关设备的操作方法,对常见的浇筑问题有一定的判断能力。浇筑前作业人员应当对混凝土的各种性能指标进行查验,确保将优质的混凝土运用到施工中。在浇筑时,作业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规范规定的浇筑厚度和浇筑方法进行操作。
4结语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涉及到很多方面的技术,需要管理人员、施工人员采用合适的施工技术,提高混凝土构筑物的施工质量,保证建筑工程汇总土木部分的施工质量、效率,尽可能降低混凝土构筑物出现裂缝、变形、扭曲、脱落的可能性和几率,延长混凝土构筑物的使用寿命,提高建筑工程整体的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1]王泽,胡诚家,王洪涛,等.如何实现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有效控制探述[J].中国标准化,2019(16).
[2]张凯.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环球市场,2019(24).
[3]陈志锋.浅述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市场调查信息(综合版),2019(3):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