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得到了快速的提升。建筑工程的发展也不例外,当前,在建筑工程中,现浇混凝土楼板技术已经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这种技术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在浇筑施工方面的稳定性,还可以降低建筑工程的施工难度,有效解决施工中的一些难题。但是在施工的过程中楼板常会出现裂缝现象,影响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因此必须采取合适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楼板裂缝;防治技术;实践
引言
现浇混凝土楼板技术具有非常多的优势,不仅在施工的过程当中可以加快工程的进度还能够有效地降低施工的一些复杂程度,对建筑工程整体的施工来讲都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明确分析了在建筑工程施工当中,现浇混凝土楼板产生裂缝的一些起因,并对这种现象进行有效的处理,进而大大的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1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表现形式
当今住宅中,运用现浇混凝土技术常见的楼板开裂形式表现为,建筑物独立空间内的四周阳角处1米的位置容易出现裂缝,即在楼板侧经常发生45°的楼地面斜角裂缝。除楼面产生裂缝外,在建筑物的预埋线管位置、线管集散位置同样容易产生裂缝,甚至还会在施工过程中,集中放置周转材料、高频率堆积吊装卸料的区域产生裂缝。
2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形成的原因
2.1温度和湿度的因素
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是造成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之一。混凝土在凝固的过程中形成大量水化热,导致内部温度持续升高,从而引起表面的拉应力。另外,在混凝土凝固的过程中,拉应力也会因为约束力而产生。当外部的温度变化比较剧烈的时候,混凝土会因为很大的内外温差而产生温度应力。正因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无法抵抗这些拉应力,就出现了裂缝。在混凝土终凝后,内部的湿度几乎没太大的变化,但混凝土因为养护不及时其表面的湿度会发生很大变化,基于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就会造成混凝土表面因为干缩变形而产生裂缝。
2.2施工措施不当的因素
混凝土施工工艺的程序不标准,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同时模板变形、钢筋的配置以及结构的不合理,也是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
3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预防工艺要点分析
3.1优化原材料的管理机制
为了有效地对混凝土楼板产生裂缝问题进行防治,需要严格把控原材料的质量问题,在选择材料的过程中要检测原材料的抗裂和收缩方面的性能是否符合楼板设计的标准要求,这直接影响到混凝土楼板结构的稳定性。优化原材料的管理机制,从采购配置到检验的过程中都要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进行,从而切实保证混凝土楼板的强度符合工程施工标准。在配置混凝土的过程中,相关的施工技术人员应该严格控制相关材料以及配置的配比,同时不断地做出调整,根据施工现场所需要的实际混凝土楼板的强度等级来调整混凝土的相关配比,以此达到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保证原材料的科学性和适应性。
3.2充分考虑建筑中涉及的突变和应力问题
在进行建筑工程的设计环节时,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工程的主体环节,进而应该充分考虑建筑工程中所设计的突变,以及应力问题。
为了有效地降低现浇混凝土楼板产生裂缝这一问题,我们在设计的同时应该充分考虑混凝土结构这一因素,尽量的改善建筑物平面形状在设计时产生突变的问题,并且充分的考虑实际的建筑工程情况,然后通过设计者合理的设计来尽量的避免拉应力引发的后续问题。为了有效的改善由于温度应力而产生的应变问题应该在设计的同时那可能发生的应变变化留出一定的空间,尽量的降低现浇混凝土楼板产生收缩裂缝的概率。
3.3考虑建筑水电埋管的影响
为了有效地改善现浇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这一问题,我们也可以通过考虑建筑水电埋管的一系列影响,来提前对水电埋管的设计进行一定的改善。我们可以通过实际的考察和充分的了解来做好结构设计的工作,设计者所设计出的板的厚度应该满足工程建设的需求,尽量的降低由于埋管的影响对楼板造成的一定危害,并且对于管径较大的预埋管来讲,做好铺设王金刚片以及缠绕铁丝等工作,来尽量地提升预埋管线的整体性能,降低对于现浇混凝土结构产生的影响。
3.4裂缝的处理方法
建筑工程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常见处理方法有四个,第一涂刷法;第二抹压法;第三试验法;第四补强法。具体的裂缝处理方法如下:第一,涂刷法。现浇混凝土楼板表面出现龟裂裂缝时,应对裂缝进行清理,确保无表层砂石料后,利用环氧树脂浆液对裂缝进行浇灌,对裂缝表层进行封闭。第二,抹压法。现浇混凝土楼板的常规裂缝,对其进行板缝清理后,利用高标号的水泥砂浆对其进行抹缝、压平。当楼板的裂缝较大时,应相对裂缝进行开凹槽处理,在对其进行冲洗,最后利用高标号水泥砂浆对其进行抹压,完成对裂缝的修复。第三,试验法。现浇混凝土楼板出现较大面积的裂缝时,要对楼板实施静载试验。对其结构安全性进行检验。必要时应对楼板进行加固处理,楼板上增设细石混凝土钢筋网片,有效提升板的整体性。第四,补强法。现浇混凝土楼板出现危险裂缝时,应对其进行特殊处理。危险结构的裂缝包括通长性、贯通性且宽度大于0.3mm以上的裂缝。需要建筑设计专家对其进行危险系数评估,结合具体裂缝问题进行修复方案的制定,最后对裂缝进行结构加固补强处理。
3.5防治材料吊卸区裂缝的措施
通常情况下,5~7天就可以完成一层主体结构楼层的施工,在此进度下楼层混凝土浇筑后养护时间还没过24小时,就开始进行钢筋绑扎、吊运材料等工序,楼板就会发生不规则的受力裂缝,这种受力主要来自材料吊卸冲击振动荷载的作用,而这时候楼板依旧受力不足。针对此类问题可以采用以下的综合防治措施。⑴主体结构的施工不能追求过快的速度,浇筑混凝土之后养护时间不能低于24小时。同时楼层的主体结构施工阶段控制在7~9天完成一层,确保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充足。⑵为了确保施工技术间歇,必须对楼层施工计划进行合理的安排。在现场浇筑钢筋混凝土后的24小时之内不能继续施工,只能做相关的定位、测量、弹线等准备工作,也可以实施焊接作业。浇筑楼层24小时后,可以安排小量吊运或者轻型施工,例如对柱和剪力墙钢筋实施绑扎等,必须轻装、轻放,把冲击和振动力控制在最小。第三天后方可以进行吊卸大型材料和楼面的施工。⑶在安装模板的过程中,要做到分散存放材料,杜绝过分集中堆放,避免造成楼面负荷和振动。⑷针对材料吊卸堆放区域跨度很大的开间位置,必须在楼面模板支撑体系搭建前制定巩固措施:加密立杆和搁栅、强化模板支撑体系的刚度,立杆的纵向和横向间距都不能超过800mm,并在该跨度大的区域混凝土表面铺设旧木模,做到扩散应力的有效保护,以预防楼板裂缝的发生和扩展。
结语
总之,在建筑工程的过程中,现浇混凝土楼板产生裂缝是最常见的问题,由于造成裂缝的原因较为复杂,应该对产生裂缝的原因进行深入的了解,并针对这些问题采用合适科学的防治方式,以此有效地提高建筑工程结构的稳定性。通过应用科学合理的防治技术,可以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经济损失,提高施工效率,保障工程进度。
参考文献
[1]江道镨.混凝土楼板裂缝检测及成因分析[J].工程质量,2019,37(12):80-84.
[2]张莫愁.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分析及综合控制措施[D].长沙:中南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