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社会生产生活对建筑空间使用要求全面提升的背景下,建筑空间逐渐朝向高大化、复杂化的方向转变,引入高大支模能够较好的解决施工技术方面的难题。但是在高大支模应用中,存在多方面的风险问题。本文在对这些风险因素进行简要概述的基础上,阐述了其预防对策,以期为高大支模应用水平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大支模;风险;预防
高大支模是我国建筑行业发展必然出现的施工技术形式,在相关技术规范和安全管理要求不断完善的背景下,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做好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对施工水平提升,确保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1、高大支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在高大支模技术应用过程中,工程规模在量上有直接性的提升,施工周期长、环节复杂,需要多个不同岗位的施工人员能够同步参与其中,并且对资金和进度控制等具有较高的要求。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建筑行业在高大支模施工管理方面的研究相对还较为欠缺,在出现不同类型的施工风险时,无法进行对应的技术控制。因此,从主客观两个角度而言,都应当强化对高大支模的风险管理,将原本的事后管理理念转变为事前管理,从而有效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为高大支模建筑管理水平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2、高大支模风险因素
2.1 材料因素
材料因素是高大支模风险出现的首要因素,由于施工技术应用的特征,高大支模施工对模板的承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但是在目前脚手架钢管等材料生产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钢材添加量缩减、尺寸不合格、结构变形等问题,在施工使用过程中,出现存放条件不达标、端面破坏严重,紧固螺栓位移而出现应力不足等问题。这些材料方面的问题,使得高大支模施工中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将会造成施工现场管理混乱,造成极大损失。
2.2 设计方案因素
设计方式是施工过程的基本指导,是现场施工的基本依据,但是在目前施工方案设计中,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现场施工控制受到极大影响。设计方案中常见的问题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在方案立项时,综合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尤其是可能出现的动态性因素预测不足,由此造成设计方案中模板的承载预设强度不足,在施工中会造成脚手架的破坏。其次是在进行数据计算时,由于模型构建不准确或者计算出现偏差,造成承载力计算出现缺失,使得施工中支架结构实际承受力超出设计要求,带来施工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再次是在混凝土浇筑设计中存在方案设计不合理,导致施工中出现负荷不均的现象。
2.3 构造因素
高大支模施工中最主要的特征就是结构性设计较为复杂,不同形式的构造设计,对支撑结构的承载能力会具有直接性的影响。例如在设计中需要控制支撑套、墙面极值、扫描杆的设置等方面。在某一方面设计出现问题时,都将会带来系统性的影响。但是我国建筑行业在这方面的理论设计和施工规范还不够完善,不仅造成设计方面的问题,更使得具体施工措施能以得到落实。
2.4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是高大支模风险出现的重要影响方面,施工和管理水平是主观性的因素,在施工流程推进时,又会出现施工人员心理素质、施工态度、技术应用水平等多方面临时性因素的影响。甚至是在某些施工流程中,现场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严重不足,疏于对安全隐患的防范,监管职责落实不足,在出现安全隐患时无法采用积极的对策进行处理,最终酿成较大的安全管理事故。
3、高大支模风险预防对策
3.1 提升材料管理水平
材料管理是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层面最容易控制的部分。在确保管理人员责任意识的基础上,管理工作应当满足如下几个方面的要求:首先是要严格确保不合格材料不能入场;其次是要确保进场材料能够全方位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再次是要做好不同材料的现场存放管理,避免天气等因素对材料造成二次影响。最后是要根据施工现场场地等条件,尽量采取材料一次进场的方式,从而确保材料质量在整体上保持一致。
3.2 提升设计方案水平
提升设计方案水平的基本方法是将标准化理念导入设计工作中,高大支模施工中,对梁线的确定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以此才能够确保后续施工流程持续进行。其次是要对轴线和水平线的主导线进行控制,有效提升现场施工的准确率。在设计方案完成之后,要经过多方会审和专家签字之后,才能够投入施工流程。同时,在时代发展背景下,设计工作的开展中,应当强化新型设计技术的应用,尤其是以BIM平台为代表的新型设计技术,能够基于其3D模拟,更好的提升设计方案的科学性,从而为施工质量控制奠定坚实的基础。
3.3 强化变形监控
施工现场控制的重要方面之一就是对高大支模的变形情况进行监控,借助全站仪、水准仪等设备,通过不间断的监测,实施发现高大支模在体系运行中的数据变化,并依托统一的管理平台,将这些数据实时传递至施工方,确保各个层面对施工进程严格控制,以此确保施工质量控制和安全控制控制达到更高水平。同时,在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应当以30min为间隔进行实时监测,并且在混凝土后期凝固中,进行一周时间的不间断监测。在出现意外影响因素时,还应当及时采取对应的养护措施。
3.4 提升施工管理水平
现场施工管理是确保风险控制的重要因素,在施工开始前应当做好技术交底工作,而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依照设计方案进行全方位的施工要素跟踪,做好质量控制和安全隐患排查,同时在施工后期应当持续性做好架体监控,确保各个方面的变形数据都在要求范围内。
4、结束语
高大支模施工是我国建筑行业整体水平提升的重要展现形式,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其整体应用水平还将不断提升。通过新型技术应用,施工技术人员安全意识提升,做好风险排查的控制,对于建筑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必须从自身做起,不断提升自身理论和实践整体水平,从而为高大支模技术应用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蒙.高大空间建筑设计中高大支模应用风险及预防措施分析——以西北大学长安校区为例[J].地产,2019(09):87-88.
[2]孟宝强.高大支模风险分析及预防措施[J].四川水泥,2019(02):315.
[3]陈云钢,郭正兴.高大支模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探讨及对《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的理解[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38(02):305-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