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需求之一,卫生的水资源则能够保证人们的生命健康。因此,在农村建设饮水安全工程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在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单位则要确保饮水安全工程的质量,使其能够发挥出积极作用,使得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得到良好的保障。这也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管理,根据这一工程的具体建设情况,设置出有效的管理方法,提高工程质量,实现农村的安全饮水。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研究
引言:对于饮水安全工程而言,其自身的有效建设能够对农村当地的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还能够提高农村饮用水的安全性,保障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相关部门要提高对饮水安全工程的重视程度,注重对工程建设过程的管理,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的监督与控制。基于此,有关部门要提高自身的饮水安全意识,明确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提高整个饮水工程的实效性。
一、农村地区的饮水现状
对于我国的农村地区来说,其人口相对比较多,部分农村地区在饮用水方面相对较为困难,一些农村的水质比较差,含有很多杂物,没有达到居民生活饮水的正常标准要求,另外,还有些农村的水源来自地下,这种供水源头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因此,饮水安全成为了当前农村面临的重要问题。不少农村地区还在使用较为原始的供水系统,借助简陋得设备的设备取水,由于农村地区存在很多的耕地,这就导致供水源头相对较为分散,以至于出现供水不足的情况。除此之外,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对于安全饮水工程的建设也造成了一定的制约,其中一些污染性比较高的工厂通常都建设农村的偏僻位置,致使自然环境以及水源受到污染,从而出现水质问题,影响农村居民的安全饮水[1]。
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
(一)合理选择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场地
在建设饮水安全工程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建设场地,这就需要结合水源地进行选择,通常情况下,其中地下水源需要达到国家规定的饮用水卫生安全标准,而地表水源则要在国家水质环境质量的Ⅲ类以上,另外,相关部门还要结合水源补给条件,以及当地的用水量需求,选择水量充足的地方。此外,结合农村供水工程的特点,应该确保水源选择区域符合以下要求。第一,水源水质达标、水量充足,方便开展卫生防护工作;第二,优先选择能够直接饮用,或者是经过简单的消毒就能够饮用的泉水、浅层地下水、水库水等;第三,选择经过常规净化之后能够饮用的水源,如河水、湖水等;第四,对于重金属污染的水源要避免选择,以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2]。
(二)实行有效的净水工艺
饮水安全工程的主要建设目的,就是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的生活饮用水,因此,在进行饮水安全工程供水过程中,还需要采用合理有效的净水工艺,可以使用“粗滤、慢滤、消毒”这一净水流程,对水源进行有效的净化,提高水质,保证其安全性。第一,工作人员需要采用粗滤的形式对水源进行预先处理,将水源的水浊度降低到20度以下;第二,开展慢滤工作,将水源中的有机物以及微生物予以去除;第三,要减少消毒药剂的用量,以免消毒药剂用量过大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影响到水质安全。要使用自流式缓释型的消毒柜,对消毒药剂的添加量予以科学准确的控制,同时还要保证消毒时间在30分钟以上。
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机制
完善的工程管理机制能够对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产生科学的指导作用,提高工程建设的有效性。农村地区分布在我国各个区域,而建设相应的工程建设管理机制,也有利于提升各农村地区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规范性,保证工程质量,有效改善农村饮水问题。各农村地区需要将整个饮水安全工程划分为多个部分,实行分工协作管理的方式,将各个部分的建设任务予以落实,与此同时,还要根据相关规范流程,做好相应的水质、水量检测及记录工作,并对整个工作过程进行严格的管理。另外,相关部门还要结合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具体情况,设置相应的管理岗位,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明确岗位的工作内容、职责以及权力,一旦饮水安全工程的某一建设部分出现问题,就要追究处于该管理岗位工作人员的责任,这样也有利于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为饮水安全工程提供保障[3]。
(二)加强水质管理
第一,注重对水源的保护。相关部门要对水源的卫生及安全进行严格的保护管理,并且要建设相应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禁止在水源保护区进行任何具有污染性的行为活动,同时还要设立警示牌或者相关标语。另外,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做好日常的管理工作,定期巡视水源保护区,还要按照相关管理标准以及规章制度,对水源以及供水设置进行日常的维护管理,对于水源周围存在的障碍植物以及淤泥等影响水质的杂物,进行及时有效的清除,以免对水源水质造成污染,影响水质的安全性[4]。此外,有关部门还要派遣专业的管理人员,在汛期等特殊时期加强巡查,并进行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降低安全风险。管理人员对于会对水源卫生造成破坏的行为予以严厉制止,包括对水源保护区进行乱砍滥伐、随意喷洒农药以及开垦种植等多种行为,若是制止无效,管理人员则需要及时向村委会上报,有村委会开展水源卫生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村民的饮水安全保护意识,以此加强对水源水质的保护力度;
第二,重视对水质的检测。水质检测是饮水安全工程供水过程中的重要工作。对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而言,其自身的建设规模相对较小,而且配置条件也比较差,因为这些条件的限制,无法建设相应的水质化验室,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配置充足的余氯监测仪,对于出厂水以及管网末梢水的余氯含量,要进行每日检测,以此对饮用水中的细菌指标含量进行科学准确的判断,确保饮用水水质的安全性。通常情况下,相关工作人员主要使用两种方式开展水质检测工作。首先,定期对水源进行水样采集以及送检,需要检测水质的多个方面,其中包括感官性状指标、酸碱性以及细菌指标等,农村地区缺乏检测条件,要将水样送到县自来水厂予以检测,要保持每月检测一次及以上的频率。其中水质分析应该交由县疾控中心,这种检测工作则要保持半年一次及以上的频率;其次,进行日常水质的 管理检测工作。水源管理工作人员需要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通过对水的颜色以及水的味道等,对水源的水质情况进行初步判断,这需要保持一天一次的检测频率。
四、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农村饮水安全极为重要,它关系到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健康,因此,我国相关部门要对其加以重视,并在建设饮水安全工程方面加大相应的投资,结合当地的饮水情况,进行饮水安全工程的合理建设,同时还要通过科学的管理,做好开源节流工作,促使饮水安全工程能够顺利运行。
参考文献
[1]张帝.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与管理研究[J]. 房地产导刊, 2018, 000(023):116.
[2]龙贤.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问题研究[J]. 山东工业技术, 2015, No.204(22):131.
[3]田邦成.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模式研究[J]. 湖南水利水电, 2019(4).
[4]孟庆敏.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研究[J]. 环球市场, 20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