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奎河截污管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12期   作者:卓慧敏1 赵伟2 张江3
[导读] 随着徐州城市的不断发展 ,原有市区奎河截污管道已不能满足发展需要。
        摘要:随着徐州城市的不断发展 ,原有市区奎河截污管道已不能满足发展需要。目前市区段奎河沿岸水环境主要问题有:截流式合流制系统,溢流污染严重、截流式合流制系统,溢流污染严重、截流式合流制系统,溢流污染严重。为了满足奎河污水排放,保护市区奎河水体,提升奎河水环境。根据徐州市区发展需要市政府决定启用徐州市区奎河水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其中一项就是新建截污管道。基于此,本文就截污管道施工质量控制进行分析。

       
关键词:截污管   施工质量   控制措施
        奎河在我市境内长25.75公里,市区段9.66公里(云龙湖-欣欣路桥段)。沿奎河两岸存在雨污合流,尾水直排如奎河,截污管网老化,水质不达标等。徐州市政府决定启用徐州市区奎河水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其中包含(1)右岸新建 DN1000-DN2000 截污主管道,与左岸现状污水主管道连通,同时为片区雨污分流预留污水接入口;
(2)对奎河沿岸现状污水管进行管道检测及非开挖修复,解决管道渗漏、破损等问题,减少地下水的入渗等。
        为了保证截污管道施工质量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管材及接口形式
        本工程要考虑管材性能、供货和施工方便、工程上马快等因素,减少对周边居民出行的影响,为满足整个工程建设需要,选材如下。
        1.1截污干管管径为 DN1000~2000mm,顶管施工,采用Ⅲ级钢筋混凝土管,钢承口,橡胶圈密封。
        1.2过河连通管管径为 DN1000~2000mm,顶管施工,采用Ⅲ级钢筋混凝土管,钢承口,橡胶圈密封。。
        1.3涉铁段截污管管径 DN2000mm,外部套管顶管施工,采用铁路专用顶管管材 2600-T12,内套 DN2000 钢管。
        1.4污水支管预留管管径 DN500~1500mm,采用球墨铸铁管,滑入式 T 型接口,橡胶圈密封。
        1.5对于预埋雨水管道,Ⅱ级钢筋砼管,承插接口,橡胶圈密封;HDPE 管采用热熔接口。
        以上所有管材均选用成品管材,选用时应考虑地面荷载、埋置深度、施工方式、土质条件以及与设计的基础形式相配套等。
        2.管道抗浮
        2.1对于埋于地下的管道需考虑地下水的浮力对管道的影响,一般管顶覆土≥1 米,能够满足管道的抗浮要求,部分管段如果出现结构自重不能满足抗浮要求的情况,可以采用配重的措施抗浮。
        2.2对于埋于河道、排洪渠中的管道,由于管顶无覆土,依靠管道自重难以满足抗浮要求,因此对管道采取混凝土包管的方式进行处理,增加结构自重,满足抗浮稳定的要求。
        3.管道基础
        3.1截污干管采用顶管施工,管底坐落于黏土层或中风化石灰岩层,采用天然地基做持力层。
        3.2过河连通管采用顶管施工,管底坐落于黏土层,采用天然地基做持力层。
        3.3涉铁段截污管采用顶管施工,管底坐落于黏土层,采用天然地基做持力层。
        3.4污水支管预留管为支护开挖施工,采用 180°砂石基础。
        3.5对于预埋雨水管道为明挖施工,钢筋混凝土管采用 180°混凝土带状基础,HDPE 管采用 180°砂石基础。砂石基础一般采用中、粗砂,亦可采用天然级配碎石,级配砂石、石屑等地方材料,但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 25mm。本工程建议采用中粗砂基础。中粗砂的铺设厚度大于或等于 150mm。
        4.管道地基处理设计
        本工程污水管线线路长,沿途经过道路、穿越河道、公路、铁路等很多障碍物,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保证污水管道能够顺利的敷设。
        4.1管道经过良好土层截污干管在铁路桥以北的管段均在现状道路下敷设,以南管段在河岸绿化带中敷设,拟采用顶管施工,根据对本路段的初步地质勘察,结合管道标高情况,本工程截污干管管底主要坐落于黏土层或中风化石灰岩层,采用天然地基做持力层,无需特别处理。
        4.2管道素填土、杂填土及淤泥质软弱土层地段
        本工程现状污水支管需接入截污干管,现状支管管径小、埋深浅,部分管段坐落在素填土、杂填土等软弱土层,需加以处理。
        4.2.1当管道下的软弱土层较薄时,可以将软弱土层全部清除干净后,用 7:3的砂石混合料换填至管底,消除软弱土层震陷的影响。
        4.2.2当管道下的软弱土层较厚时,将软弱土层全部清除干净工程量太大,可以采用抛石挤淤或水泥土搅拌桩的方式对管道地基进行处理,消除软弱土层震陷的影响。


        5.管道附属结构
        管线附属井地基处理同管线,处理范围超出井底板边线 500mm。
        6.管道的回填
        根据《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对于开槽埋管施工的污水支管及雨水管,管道基础到管顶 500 范围内采用中粗砂回填,沟槽其他部位可采用符合要求的原土回填。
        6.1管道各区域回填压实度要求应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的要求。
        6.2管道的回填应分层压实,且应在管道两侧对称回填。
        6.3管道的交叉处理
        6.3.1管道的交叉应满足管道最小净距的要求,且按有压管道避让无压管道、支管道避让干线管道、小口径管道避让大口径管道的原则处理。
        6.3.2管道交叉时,要对既有管道进行临时保护。
        6.3.3管道与既有管道的交叉部位应回填密实,并应使回填材料与被支撑管道贴紧密实。
        6.3.4管道施工时若与其他管道交叉,采用的处理方法须征得权属单位和其他单位同意。
        7.管道检查井
        7.1检查井
        本工程污水检查井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检查井,在检查井选型及条件适合的情况下优先采用国标图集《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中的混凝土检查井形式;在检查井选型困难,不具备选用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时,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检查井。
检查井按工艺要求,均采用排水管道通用图上的形式设置,但材料及构造、配筋需根据现行规范要求作调整。
        7.2检查井盖
        井盖统一采用球墨铸铁“五防”井盖(防沉降、防盗、防噪、防震跳、防跌落)。车行道下检查井井盖、支座采用 Φ700 国标图集(06MS201-6-4)重型球墨铸铁井盖、井座,非车行道下采用轻型球墨铸铁井盖、井座。要求井盖、支座带销轴连接。要求井盖与井圈接触处(出厂)嵌套弹性胶条,避免车轮压过,出现噪响。要求井圈、井盖安装平整。检查井位于铺砌路面时,井盖不得出现与路面高差不一致的现象;位于非铺砌路面时,井盖高出周围地面 10cm。所有检查井均采用防盗型井盖,均加装防坠网,防坠网及固件荷载≥2kN/m 2 。
        8.管道上下游接口
        既有管道接入检查井时需采取临时调水措施,以确保管道的顺利接入和施工安全。围护桩与既有管道交叉时应采取旋喷桩等措施防止既有管道周边漏水影响沟槽施工。
        9.管道抗震设计
        9.1埋地管道的抗震措施
        针对地震动时管道的反应,应尽量使管道顺应地震行波作用下的变位,不能以加强结构的措施去制抗,这样既不经济,并且效果也不明显,因此应立足于改善管道的连接构造,吸收地震行波引发的变位。
        9.1.1对于管道的接头应尽量采用柔性接头;
        9.1.2当管道与泵体、闸阀等设备连接处,可以与泵房或闸门井的墙体嵌固连接,但在其外侧管道上必须连续设置柔性接头,以吸收管道的反复位移,保护设备免遭破坏;
        9.1.3承插连接的管道,在三通、四通、大于 45 度弯头及在检查井连接处,均需设置柔性接头,但需注意做好相应的支墩设计。
        9.2管道敷设应尽量避开活动的地质断裂带,当长距离排水管道不能避免时,应采取下列措施:
        9.2.1管道尽量与断裂带正交;
        9.2.2管道应敷设在套管内,套管与管道间的空隙不宜小于 300mm,空隙内填充松散砂料;
        9.2.3管道和套管应采用钢管;
        9.2.4通过断裂带管道的两端应设置紧急关端阀门,并设有阀门井。
        结束语:
        细节决定整体,相信在截污管网实施过程中,需要多注意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对于提升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进度,保证整个工程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2]《给水与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工艺规程》
[3]《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