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对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问题的产生原因及管理对策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问题;产生原因;管理对策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城市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而高层建筑要求施工具有高度连续性和高质量,施工技术和组织管理复杂,除具有一般多层建筑施工的一些特点外,还具有以下施工特点:工程量大、工序多、配合复杂;施工准备工作量大;施工周期长、工期紧;基础深、基坑支护和地基处理复杂;高处作业多、垂直运输量大;层数多、高度大,安全防护要求严;结构装修、防水质量要求高,技术复杂;平行流水、立体交叉作业多,机械化程度高。它的出现又给人们带来了更多安全问题。因此,加强对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的探讨非常必要。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问题的产生原因及管理对策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二、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问题的产生原因分析
(1)安全法规滞后及贯彻落实不到位。目前我国虽然颁布了建筑施工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但鉴于建筑行业的客观现实,一些法规条例相对滞后,在实际施工活动中,一些企业甚至打擦边球、钻空子,法制意识淡薄,安全法规贯彻执行不力,安全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实。此外,国家的行业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由于体制机制因素,不可能对所有的建筑工地开展普遍性安全监督检查,而且也做不到,这就需要不断完善行业监督机制,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来促使政府监督机制更加科学、更加有效。
(2)安全管理复杂。建筑产品多数体积庞大,特别是一些高处作业,施工作业环境局限且多变,施工难度较大,各方人员和众多机械在现场(进行交叉)作业,导致现场安全事故隐患较大。另一方面,尽管施工人员在施工操作之前进行了岗前安全施工培训,但是由于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很难保证安全管理措施的有效实施,对施工安全管理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
(3)安全防护设施的缺乏。由于施工企业太过注重施工成本的控制,为了能够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管理人员对施工人员的防护设备方面减少了投入。有一些工程施工单位压根就没给施工人员提供防护设备,或者防护设备的质量根本不合格,这样就致使工程施工的过程非常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所以,安全防护设施的缺乏也是安全事故发生的一个影响因素。
三、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对策探讨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做好安全工作的最重要体制,既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核心又是最重要的环节。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对该项目负责人来说的,是对负责人进行监督的制度,用来规范管理人员自身行为的体制,以更好的让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承担相应的责任。为了能让安全生产责任制能够落到实处,要求各级各类人员或部门都要权责分明,各项权利的行使都要根据规定进行,不得违反。并且要逐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将各种过错追究到个人,力争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保证工作的透明化。相关部门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出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尽量保证各项安全工作都有制度做参考,防止不必要的失误的出现,避免独断化的管理。
(2)增加安全管理经费投入。建筑施工企业安全可以从人力、财力以及物力三个方面着手,充分发挥出保障机制的效果。
人力投入可以在施工安全组织保障机制中有效解决,财力即资金来源,政府部门已通过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将安全施工措施费足额拨付给建筑工程项目使用,项目部要根据项目施工安全需要,做到及时租赁或更新安全设备投入施工现场使用,优化安全生产条件为建筑施工作业人员及时提供施工安全防护用具、用品,只有如此才能够突显出该保障机制的重要意义。施工安全投入保障机制涉及到五个内容,即投入项目与费用预估、落实资金来源渠道、投入决策、投入实施与监督、投入效果分析,任何一项工作对于建筑安全管理都非常重要。安全投入中涉及到一次性消耗以及周转材料、设备的使用,因此项目部必须深入研究分析,具体包含资金来源数量以及投入安排等。对于投入实施与监督这两项工作,务必要通过制度予以保证。针对投入效果分析需要涉及到投入项目、投入数量的经济性与合适性。
(3)提高施工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施工从业人员包括施工管理人员和直接从事施工作业的工人,通过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生产意识,掌握安全操作规程和技能是消除不安全行为,减少人为失误的一种必要手段;要想营造安全教育的氛围安全教育的内容要有针对性,法律,法规,技术知识,规范标准针对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施工阶段教育的内容要有所侧重,教育题材要有趣味性,事例要有典型性,形式要有灵活性,手段要多样性,必须做到全员参与,使受教育者真正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管理者能运用规范,标准组织和指导施工,作业者能掌握和执行规范安全施工。
(4)加强施工常见危险源的安全管理。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常见的危险源有触电、火灾、高空坠物、脚手架脱落等问题。所以安全管理中也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别管理。对于触电问题,首先要从源头上杜绝事故隐患,严格采购管理,防止工地使用劣质电线电缆。特别是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严格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执行。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施工现场至少配备一名专业电工,并经相关部门培训合格,持证上岗。现场所有用电设施、线路必须由电工安装检修,其他任何人不得进行电力作业。在潮湿、有限空间应使用安全电压等,这些都是有效的原因。对于火灾隐患,首先要求施工单位在工程开始前就要对施工方案进行详细了解,重点内容在于消防安全,例如施工现场不得堆放易燃易爆的危险物品,然后加强对人员的防火安全教育,吸烟者严禁随地乱扔烟头,生活用电方面也不得私自拉线等。而脚手架的质量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钢管的材料质量,另一方面是脚手架的搭设质量。对于高空坠物问题,需要施工时安排专门的人员对设备、工具、材料等进行看管,减少坠物的可能性。
(5)建立“平安卡”管理制度。这里说到的“平安卡”指的是一张内含有芯片的卡片,它的外形就跟我们的银行卡差不多。芯片里面能够将建筑施工人员的具体信息如基本信息、所参与的培训以及安全教育内容等等都能涵盖。因而,凡是从事一线作业的现场人员(如建筑工作、施工工作现场的管理人员以及监理人员等),都应该经过岗前教育和培训合格后取得相应的平安卡,并且需要凭平安卡进入施工现场。同时,严格要求建筑企业和监理企业不得聘用未取得平安卡的人员上岗工作。
四、结语
总之,安全生产是企业运营的生命线,安全管理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高层建筑企业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频发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但利用风险防范管理,采用全面的风险评价、有效的风险控制,能够深入地控制各种安全隐患,降低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因此,要从各个角度分析这些问题并结合实际状况,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有效评估安全管理内容,全面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最终实现企业的安全发展、长足发展、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磊.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 建材发展导向, 2017, 15(18):295-295.
[2]王婵.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浅析[J].四川建材,2016,07:208-209.
[3]蒋明卫.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工业技术,2016,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