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群文阅读是新课标实施过程中的新名词,是以“单元整组”课文阅读为教学,以课外文章为辅,实现课内、课外阅读一体化,“一篇带多篇”的阅读教学模式;它不仅给当前的语文教材带来了新的变革、新的生机,同时为语文教学、为儿童阅读,开启一个新的篇章。
关键词:群文阅读;课堂教学;教学研究
“群文阅读”,一个新名词,其实群文阅读就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最近两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群文阅读教学是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更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更关注学生在多种多样文章阅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的开展群文阅读呢?
一、群文阅读素材的选取
(一)把握标准,依据同一主题、作者、体裁萃取文章,让群文紧密聚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因此,教师应该明确新课程关于阅读教学目标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采用多种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充足自由阅读群文时间,学会在阅读中自主理解多篇文章。而不是教师“带学”。
(二)恰当组材,培养学生兴趣
课堂教学中群文阅读素材的选取尤为重要,可依据同一主题、同一作者、同一体裁进行整合,让学生在课堂中以“一篇带多篇”进行有效的阅读。北师大版教材就充分体现了群文阅读主题的整合这一特点。例如,在学习《祖国》这一单元时,不仅学习了《流动的画》、《祖国在我心间》,《我们的祖国真大》,还补充了关于赞美祖国山河的古诗。而对于同一作者,在教学《静夜思》时可以根据诗人“李白”,搜集他所写的所有描写月亮的古诗:《古朗月行》、《月下独酌》、《关山月》等,从文章的体裁统一选取素材,只有巧妙地把与同一主题相关联的几篇文章组在一起,才能有效地围绕议题实施群文阅读教学。如果选择了“恰当组材”,就能够保证群文阅读质量,满足学生一课时能够快速阅读几篇文章。这样,内容既丰富又新颖诱人,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提高他们阅读兴趣,使他们成为群文阅读真正主体。学生只有阅读兴趣变浓了,才能使其群文阅读真正达到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二、课堂教学中群文阅读的实施
(一)“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重习惯,重方法
新课标中提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教师应把课堂的主动性还给学生,让学生“先学后教”,教的过程中作为教师,不应喧宾夺主,不应采取常规教学方法,分析单篇文章;而是应该传授给学生阅读方法,充分发挥其主体能动作用。常规的阅读方法有很多种,如朗读、精读、通读、泛读、跳读、速读、略读和选读等,但群文阅读主要以默读、浏览、略读为主法,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让学生会读一篇文章,不如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不要把群文阅读变为"放羊式"阅读,而是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阅读自主的读较多文本,获取更多知识。所以,教师应授之以法,引导学生专心阅读,深层思考,学会发现问题和处理信息,逐步养成良好群文阅读习惯。
教师在引导学生群文阅读时,应教会学生探究文章中的各种因素,例如“角色、对话、情节”等因素,还应该教会学生从不同文章,同一角度,不同文章,同一主题,不同文章,同一作者等去评价,品味文章,感受文章的美,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用问题做指引,让孩子养成群文阅读的好习惯。
(二)强化训练,改变教学模式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由此可见,群文阅读不是逐字逐句地感受 、理解、欣赏和评价,也不是整段整段地有感情地朗读或精读,而是侧重于探究性、创造性的阅读,侧重于多角度的、有思考的阅读,那如何有效的进行教学呢?
1、充分运用教材,比对单元主题,进行主题回顾
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枯燥,教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听,对课文的讲解占用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而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却较少。在阅读完文章之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样被动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提炼主题,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内容,既提高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能把握几篇文章的主题,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英雄”单元中,除了三篇文章《你,浪花里的一滴水》、《金色的鱼钩》、《白衣天使》外,还补充了《南沙卫士》、《苏武牧羊》。
2、群文有机结合,阅读概览,片段分析
群文阅读是以主题为整合的多篇阅读,因此在阅读前应对阅读素材进行概览,了解主题文章的大概意思。而片段的分析是群文阅读课堂教学中的主体环节,对于文章片段的分析,不仅能让孩子们一同分享到阅读心得,而且营造出浓厚的团队读书氛围,提高个体与群体阅读素养。在对片段分析中,孩子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特有的感悟,教师只是课堂阅读活动中的引导,课堂更重要的是教师在听学生分析片段后的方法的引导,例如,在教学“遗迹”主体单元时,学生对于《索桥的故事》可以根据学生自己品味的片段不同谈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理解,文中有三个关于索桥的故事,教师可让学生感受自己最喜欢哪个故事,为什么,从中有什么感受或感想,进而引导群文阅读本单元《我站在铁索桥上》、《秦始皇兵马俑》、课外拓展《白鹤梁的沉浮》。让学生能举一反三式的先读一篇文章,再读一组文章。以一篇带多篇,教师容易教,学生容易学,可操作性强,能很好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3、 精彩赏析,整体设计,让群文横向结合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也需要在一两个点上引导学生的思考向纵深发展。那如何选择点呢?这就需要教师设置一定的话题。话题是讨论的灵魂,一个好的话题,既能反映阅读材料的主题,又能激活学生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触动学生思维和心灵的琴弦。好的话题可以是对学生阅读中可能存在的疑问的预设,也可以是课堂上的临时生成。我们要把多篇文章看成一个整体,将多篇文章横向联合起来,从形式、相同点、不同点、粗略、精细等进行比较,找出多篇文章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把一篇文章的阅读迁移到多篇文章中,在精读课文《生死攸关的烛光》中,文章“一波三折”情节扣人心弦,课文篇幅较长,在情节上我们用情节曲线图表现,同样我们就可以多篇阅读类似的文章:《成吉思汗和鹰》、《夜莺之歌》。让学生在迁移中巩固知识、形成能力。
4、主题拓展,有意识渗透,有效结合
总之,会当凌绝顶,一览纵山小。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得让学生大量阅读。而群文阅读不局限在一篇文章,它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读,掌握阅读的方法与技巧,创新了教学的空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阅读能力。即到达课标的要求,又全面的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只有“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才能展现一片开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