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水利四处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 157009
摘要: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增多。在农田水利领域工程实践中,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应用,如喷灌、滴灌和低压管道灌溉等。根据农业灌溉区域的实际情况,采取新型、科学、合理的灌溉技术和灌溉方式,可以大幅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产品的增产增收,使得种植户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从而有效改善农村经济状况,有力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与运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高效
引言
我国是世界上淡水资源较为紧张的国家之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工农业生产用水需求不断增长,节约用水、高效用水对我国各行业、各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的出现与不断完善,较好提高了农业用水效率效果。
1高效节水灌溉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特点
目前投入使用的高效节水灌溉方式主要分为三种:低压管道灌溉、微灌和喷灌。三种往下划分又可以具体划分为更多的灌溉类型。以微灌、喷灌和低压管道灌溉为代表的高效节水灌溉方式具有传统的灌溉方式达不到的几个优点,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高效节水灌溉。既可以省水省工,又可以占用较少的土地。传统的灌溉方式的普遍特点是让水在地表流走,极其容易造成水分蒸发和渗漏现象,从而浪费水资源。而高效节水灌溉避免了水分蒸发对灌溉的影响,同时减少了水土流失的现象,不仅提高了农田的综合利用率,也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另外由于高效节水灌溉有许多不同的模式和具体方法,对于土地的适应性要远高于传统的灌溉方式。然而高效节水灌溉也存在一定的缺点,虽然在具体的农田生产上,高效节水灌溉所带来的资源利用率是远远大于传统灌溉方式的,但是高效节水灌溉在投资成本上相较于应用较早的传统灌溉方式要高,所需要应用的设备也较多,所以成本和设备的问题造成了高效节水灌溉推广上的难度。
2国内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2.1节水灌溉工程的基础设施不尽完善
国内部分农业区域在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因为缺少资金支持,无法配置全套设备,不能充分发挥工程效果。部分区域设备相对齐全,但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严重老化现象,未能及时更换,导致许多问题产生。
2.2规划设计不完善
农田种植不能盲目地开发使用,在初期必须根据农田所在地的地理条件对农田的布置进行规划。同时,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应根据农村对水资源的需求,将实际情况和设计规范相互结合,采取合理的设计方式。但是,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完全依赖于初期勘察所得出的相关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规划设计,对于地勘结果没有进行有效的认证和精确的分析。然而,随着农村的不断发展,前期的勘察资料大多没有经过动态更新,设计难以满足要求,土地的使用和灌溉方式存在差异,难以提高灌溉效率。此外,在设计中,由于部分水利工程地处偏远,设计人员难以到达现场,没有实地踏勘,完全是根据设计的经验对水利工程进行设计,从而导致设计和现场情况有出入的情况出现,对水利工程后期的使用造成影响。
3促进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高效运用的措施
3.1优化用水资源结构
开展农业生产活动会运用到大量的水资源。我国整体的农业种植结构在不断变化,其与水利项目建设的运行具有紧密关联。随着整体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部分农村地区已经普及了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的思想,为了能够制定更明确的发展思路,要全面优化用水资源结构。我国很多地区的水资源分布缺乏均衡性,一些地区会出现水资源匮乏的现象,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要积极开展高效节水灌溉,科学调节水资源。
首先,在开展农田水利工程设计工作期间,要将高效节水灌溉作为核心设计观念;设计人员要充分落实实践工作,到农业种植区域开展调查水资源工作,为开展优化水资源结构工作提供真实材料。其次,充分考虑农田周边地区的实际需求状况,制定符合其要求的水资源调集和具体运用方案,始终坚持均匀分配的原则,防止出现缺水断水的现象。最后,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原则,并要充分利用滴灌式灌溉技术,全面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
3.2将农业发展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行结合
总体而言,我国目前还处在水资源匮乏的状态,优化水资源配置成了促进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根本方法之一。因此,在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进行具体的项目规划和设计之前,相关设计人员就必须对当地的水质和水资源状态进行全面的考察和分析,尽量在最优化配置水资源的基础之上开展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计划的展开,使农业发展和水资源的最优化配置能够完美结合,从而达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结合的目的。
3.3大力加强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建设
通常情况下,如果能够确保节水灌溉工程的正常规划、设计和使用,则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水利工程建设。因此,大力加强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建设是不容忽视的,相关工作人员要结合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具体特点以及农村水资源的情况来对各项指标进行合理制定。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工程选址,严格遵循以下3个原则:(1)优先选择缺水严重的地区;(2)优先选择示范工程能够有效使用的地区;(3)优先选择经济相对较为发达且种植作物多的经济类作物地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的推动作用能够充分地发挥出来。
3.4建立节水灌溉的网络体系
将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与本地农田水利工程结合,利用有关软件、远程连接、供电系统以及物联网网络等构建出节水灌溉体系,配置整套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在增强节水功能的同时提高节水效率。其次,细化系统网络,利用建设有关控制区、检测区以及采集区的方式,了解当地农作物生长情况,并利用监控系统及时传递农田墒情,运用智能技术远程操控节水灌溉体系。
3.5不断引进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先进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都有所呈现。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提升,传统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农村经济的发展需求。现阶段,可以利用3S技术进行节能灌溉输出,根据种植作物自身的特点,结合生物技术调控,在合理的需水区间范围内给与充分的水灌溉,并利用亏水生长提高耐旱能力,从而提高产量。
3.6加大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建设力度
在一般情况下,如果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可以顺利规划并正常使用,那么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一定会带动起当地的水利工程发展与建设。因此,高效节水灌溉的示范工程建设力度是不能忽视的,参与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分析当地水质,在高效利用水资源的基础上,开展示范工程的建设,进而通过示范工程的成果来深入促进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计划的实际展开,这样才能有效促进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开展。
结语
我国整体经济水平不断发展进步,在实际开展农业灌溉以及生产工作期间,要充分运用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注重开展建设与管理工作。首先,提升节水灌溉工程项目重视度,结合实际状况合理开展农田水利工程示范项目;其次,农民要转变自身灌溉和生产观念,学习并运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合理管控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之间的关系,在充分利用水资源的同时,能够全面更新农村地区农田灌溉技术,为今后提升农业技术推广效率提供重要帮助。
参考文献:
[1]呼志礼.影响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应用的因素及注意事项[J].乡村科技,2019,(32).
[2]程立.探索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10).
[3]王艳芹.武城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投资与管理现状调查[J].德州学院学报,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