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加强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0期   作者:王颖异
[导读] 新时代,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环境愈加复杂

         摘要:新时代,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环境愈加复杂,单纯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已很难满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需求,也不利于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所以,在高职高专院校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目标,已成为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
         1高等职业院校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1.1有益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现阶段社会越来越重视个人素养、“三观”等综合素质能力,对人才的知识水平也有着较高的要求。高等职业学校面对这一教育重点,已经对培养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方面开展了创新与加强,教师对思政教育的理解不应只局限在国家的军政这一方面,更应该通过自身去学习思政教育更为广泛的知识,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然而高职学校更大的教育意义在于如何增强学生自身主动对问题的解决能力,教师如何才能教会学生把自身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现实的生活中和未来的工作岗位之中,教师在教授知识的时候,应当先教授学生去学习伟人的思想理念然后再培养学生的综合观念,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形成自身的全面发展。
         1.2有益于教师提高教学的水平
         现阶段的教育观点不同于传统的教育理念,在实行新课改的时代,教师应当摒弃原有的教学理念,对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改革。在面对学生时不能只是单纯地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要开展新颖的教学活动来提升教育的成效。所以,在新课改的时代中教师应当加强对思政教育的重视,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养,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活动时,教师应当先去了解学生的喜好从而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这样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时候才能够使用恰当的方案进行教学;其次,教师对自身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方法要进行不断的修改和完善,不应该再使用老旧的教育方式对新时代的学生进行教学,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来设计教学活动的方案,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结合学生自身学习的实际情况,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对其进行改正。教师可以在和学生讨论的时候开展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不断地创新自身的教学内容,促使自身的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最后,教师应当在每一节思想政治的教学活动结束时,总结本次教学活动中的不足并加以改善,使其教育内容更深层次地进入学生的内心。
         2高职院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对策
         2.1重视“思政课程”教学方式改革
         高职院校应明确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是构建以思想政治课程为主渠道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需要。教师应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方式,不断给思想政治课程注入新活力。比如,在讲授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作用时,由于现阶段的高职院校学生大多属于00后,对改革开放的历史了解不够全面,也不够深刻,教师通过概述式的讲解难以使学生对这些内容产生兴趣。可以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引导学生在网上查阅资料,对资料进行整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线上交流,这样,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2明确“课程思政”的指导思想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高职院校要想实现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首先就要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课程思政”提供有力思想保障。高职院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确保“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高职院校要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充分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教育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案,全面展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文化功能。


         2.3深入了解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
         高职院校的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使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局限于思想政治课程,要全面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专业课教师要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深入挖掘专业课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全面融入到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比如:针对会计职业的学生教育,教师应注重爱岗敬业、廉洁自律等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高,针对医学专业学生的解剖学教学,教师可以在进行解剖教学之前引导学生了解遗体捐献者的人生经历和意志品质特征,使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专业课教师必须积极承担起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逐步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改进,形成“人人思政”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大环境,促进“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化,使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融入到高职院校教书育人的进程中。
         2.4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导作用
         与依照学校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的课堂教学相区别,第二课堂指的是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一系列课堂教学计划之外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比如主题读书会、社会热点专题讲座、社会实践等形式多样的活动。随着高职院校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辨证思考的过程,形成科学的思维模式。目前,高职院校大多为教学班配备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班主任或辅导员,由于班主任或辅导员在工作中与学生沟通较多,在思政教育方面更容易与学生建立良好感情。因此,作为班主任或辅导员首先应加强自身的思政教育,并以此为基础利用第二课堂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明确其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使学生能够将国家命运与个人理想相结合。
         2.5创新新时期高职思想政治逻辑思维教育新方法
         创新以思想意识为中心的思政教育模式其优势在于能针对学生不同的思想政治问题开展教育工作。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覆盖范围并不宽泛,无法根据学生问题特点实施教学。而基于学生逻辑思维体系进行教育布局,则可在加强教师教学思维灵活性的同时更好地推动思政教育的多元化发展。例如,对于个人素质品德教育先要改变学生对事物和人的基本认知,从思维逻辑方面纠正学生的思想错误,使学生能够在正确的思想轨道上不断前行,然后结合现有的教学条件让通过现实环境中的生活实践加以印证。如此,方能够有效的解决不同学生的思想政治问题,使思政教育水平达到新的高度。在教师方面运用思维逻辑教育经验积累,可以增强教师教学实践能力,让教学工作质量产生质的飞跃。
         结束语: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方法的探究、改革,是提升思政课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必经之路,虽然这条路上遍布难点和重点。学校和教师要充分了解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认识到教学方法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在思想上将思政教育的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切实承担起高校为国家建设培养全方位发展的合格人才的责任使命,在特定的教学内容中发挥最大的主动性,综合各方知识,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正确引导学生如何学好思想政治课程,让这门课成为学生生活方向的指引,而不是枯燥乏味的灌输,这才是高校思政课程存在的意义,最终才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倩.课程思政融入高职数学的教学改革探索[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01):83-86.
         [2]马蕾.课程论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学理逻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3):63-68.
         [3]都妍美,刘峰,贾春刚.高职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实践研究[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1(05):42-44.
         [4]李楠.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与育人路径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46):177-179.
         [5]刘勇.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可行性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3(10):88-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