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整理—应用策略在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中的探索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9月   作者:彭蓉
[导读] 在本文之中,我们从充分研读教材,引导学生整理知识点和通过练习引导学生应用知识点三个角度出发,探究了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活动开展的有效对策,从而使教师能够掌握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小学数学复习课的全面开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彭蓉   步头降苗族乡学校
【摘要】在本文之中,我们从充分研读教材,引导学生整理知识点和通过练习引导学生应用知识点三个角度出发,探究了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活动开展的有效对策,从而使教师能够掌握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小学数学复习课的全面开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9-070-01

        一、对教材加以充分的研读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材之中,几乎每一个单元都有着整理和复习的教学内容,并且在期末也有着总复习的教学内容,复习在整个数学教材之中占据了较高的比例,那么如何对教材加以研读也就成为了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活动开展的关键所在。教师在教学准备之中,应该对复习课程的每一字每一句进行研读,确保自己能够吃透教材,并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引导,让学生对小学数学教材复习课的结构、内容、例题以及习题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学生会对编者的意图有着全面的了解,使教学目标得到明确。举例而言,在对平面图形周长面积相关知识进行复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教材内容加以细心的研读,让学生在教材内容和教师的引导之下,对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与推导过程加以梳理和总结,使学生能够从复习过程之中梳理数学转化思想。教师可以在这堂课程的复习之中,紧紧围绕着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回顾和推导,让学生对教材内容加以充分的研读,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1]。
        这里要注意的是,小学教材之中,单元复习环节都融入了对应的教学情境和相应的复习思路,有些总复习环节的编排往往是通过一些习题来体现复习内容,这也就要求了教师能够带领学生走入教材创设的教学情境之中,回顾知识点和单元教材练习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合理的补充和梳理。
        二、帮助学生整理回忆,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
        小学数学复习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求教师能够将学生脑海之中对各个知识点的印象唤醒,并将其有效联结起来,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这也就要求了教师能够结合相应的教学要求,与学生之间构建有效交流和沟通的桥梁,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回顾,明确各个知识点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确保其呈现出结构化和系统化的特性,然后以引导学生将回忆起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并应用到习题练习之中,从而使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更加完善和优化。
        教师可以从交流回顾出发,让学生在与教师的交流之中回忆起自己获取知识的过程,并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和知识点联结网络,并让学生以综合练习的方式进行知识的巩固。
        举例而言,在复习到圆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之上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介绍圆,让学生阐述圆心、半径、直径、周长与面积等知识点之间存在的关系,并让学生分析多种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以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开展多种知识点的复习活动。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圆相关知识的复习将会呈现出系统化和网络化的特点,从而使学生复习质量和复习效率得到不断提升。
        另一方面,教师也要不断整合相应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素材,将多种零碎的知识点加以整理,使其能够在练习过程之中串联起来,从而形成一个更加完善的知识网络体系。


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要确保练习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其能够达到帮助学生回忆知识点,提升学生对知识理解能力的作用。
        举例而言,在复习到比和比例的相关知识时,这堂课程之中蕴含了较为琐碎的知识点,如果让学生自主进行梳理,难免会出现遗漏知识点的问题。而教师则可以探寻构建知识网络的支点,并通过边理边练的方式,让学生首先从一个习题入手,分析比和比例的表现形式,引导学生对比例的简化模式进行深入探究,分析解比例应该注意的问题,从而使多种琐碎的知识点能够串联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比和比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性。
        三、设立有效的练习模式
        小学数学复习课程的开展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将多种数学知识更好的应用到习题练习之中,从而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在复习课程开展之中,教师应该从分层练习和综合应用等多种角度出发,使复习题设计更具针对性和综合性,确保学生能够从复习学习活动之中获取更多的收获[2]。
        分层练习模式要求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情况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分析,对其层次进行科学划分,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从而使水平较差的学生的基础得到巩固,也能够让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得到进一步提升。举例而言,在进行四边形知识复习时,为了使学生能够对四边形特征有着进一步的认识,让学生能够对四边形周长能够正确的理解和计算,教师可以从三个角度出发,为班级三个层次的学生设计对应的练习:
        第一个层次也就是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师要给与其基本的练习题目,让其能够对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概念、特征和规律进行探究,并让学生对其周长进行计算;针对于第二个层次的学生,也就是对基础知识掌握较为扎实的学生,教师要能够为其设计普通问题的变式题目,让其能够采用更加灵活的机制解决相应的问题,比如说,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不同形状图形的长与宽,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计算图形的周长;第三层次的学生基础知识较为牢固,对多种变式问题也能够熟练的解决,而这也就要求了教师能够为其设计拓展练习的题目,确保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提升。
        而综合练习的模式则在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单独的知识点往往无法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综合性练习的方式,使学生知识运用的效力得到全面提升。举例而言,在复习到加减法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综合性练习题目,以学生日常的购物为教学情境,对不同的商品价格和满减促销方案进行设计,并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挑选商品组合,然后按照题目创设的情境计算自己应该付多少钱。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学生知识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将会得到不断提升,进而达到预期的复习目的,加深各个数学知识点横向与纵向的联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深入研读教材,整理知识体系和练习应用的复习教学策略之下,能够让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得到全面构建,进而使学生能够更加熟练的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数学知识复习的过程之中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和科学的复习方法,让学生能够从复习进程之中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推动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徐宾.“研读—整理—应用”策略在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中的探索与思考[J].文理导航,2019,(33):34-34.
[2]王灵勇,姜滢.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数学教学通讯,2020,(4):6-9,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