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东南网架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1200
摘要:PPP模式是指政府和社会资本方一起进行合作,完成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这种长期的合作来签订协议。现在外界对于PPP的理解是,社会资本方作为投资人会主动来控制PPP的工程造价,而政府是负责采购,对于造价不需要去控制。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事实证明,PPP模式下,政府对于造价也有必要好好把控,本文就PPP模式下的造价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PPP模式;建筑工程;造价控制
1 PPP模式概述
1.1 PPP模式的内涵概述
PPP模式是一种“公共私营合作制”,是现在社会上一种全新形式的企业融资方式,加强我国政府部门和私营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可以对政府和企业的权利义务进行明确的划分,有利于双方一起共同参与工程的建设,为工程项目取得良好利益。
1.2 PPP模式的优势
PPP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运作模式,与其他模式相比具有以下的优势:①自治形式,PPP模式下的建设项目,是由政府和社会一起发起资金筹备工作,共同投资,再由政府和社会组织一起合作,社会资本方占据投资主要地位,政府对其进行辅助的作用。所以,通过社会资本占据的股份逐渐提高,可以使PPP项目稳定的运行,在政府与社会合作期间,能实现利益共享,有风险一起承担,降低了项目投资的风险,对于构建稳定和谐的长期合作机制有着很好的推进作用。缓解了政府财政的负担,极大程度保障了工程的质量。②资源利用率大大提升,服务水平也有所改善,私营企业注重利益。通过PPP模式吸引他们,避免过度浪费。③建筑施工使用PPP模式,有助于实现政府和社会的需求。
2 PPP模式下建筑工程造价面临主要问题
2.1 在项目准备阶段编制依据问题
建筑工程施工作为城市建设重大项目之一,从工程本身及主体层面都十分关键。而在PPP模式下对项目造价进行合理编制尤为重要。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重要性注定了其造价方法、规则的系统化。传统造价方式主要是以市场为基准,通过市场行情及需求对工程项目与相关成本进行定价,其特点为规则性、行情化。但在PPP模式下,政府职能的介入提升了企业知名度,同时也充分利用了社会资本,缓解了政府财力紧张的状况。在建筑工程项目准备阶段会因价格编制缺乏有效依据,导致诸多问题的出现,主要是以PPP模式下造价的自由度为主,企业不再受市场价格约束,在进行项目准备阶段中可自主对相关价格进行改动,这样也造成后续诸多问题发生。
2.2 设计阶段造价管理问题
在PPP模式下以建筑工程施工顺利为核心,将造价管理进行全面应用十分关键。但通过分析后发现,很多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缺乏时效性造价管理,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1)忽视对新技术、新设备投入的价格编制。设计阶段是建筑工程项目开展的前期保障,在该阶段需要设计人员对工程项目进行主体设计、结构设计,包括施工材料、施工方案等。但由于当下我国建筑工程项目规模逐渐扩大,在技术、设备等应用层面也相对科学、高效。因此,在设计阶段需要对成本投入进行明确规划,但很多企业恰恰忽略该点,导致设计阶段对新技术、新设备成本追加的忽视,直接造成后期施工过程中的大量成本追加投入,为施工企业成本控制极为不利。(2)设计与实际差异较大,导致造价管理出现误差。建筑工程设计阶段主要以图纸设计为主,虽然在图纸设计过程中也进行了造价管理,但缺乏实际情况及发展变化的考虑、估测,导致造价管理出现严重的形式化、应付性,造成造价管理的判断误差情况发生。
2.3 项目实施阶段造价管理问题
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造成污水排放、垃圾堆积等。周边百姓极易因施工问题进行上访,这些因素也会导致建筑工程施工的停止。一旦出现该问题,就会因停工或延后造成相关成本增加,如合同违约金、污染整治费等。
加之初期阶段缺乏对造价管理,对相关问题与涉及情况不能进行全面估测,导致出现后期成本资金追加,即风险评估缺乏[1]。同时,施工过程中也会因突发事故导致进度受阻,如人员伤亡、机械设备受损或自然灾害等,这些风险也会对施工企业成本投入造成严重破击。所以,在施工过程当中完善风险评估机制尤为关键。
3优化PPP模式下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管理的具体措施
3.1 加强项目前期阶段的控制管理
就传统的造价控制对比,PPP模式的造价是更为谨慎的,虽然属于民生项目,但是投资者更看重其带来的经济收益,在风险评估时,工程造价估价的范围是要有参考项的,针对风险评估,越高的造价越要精确,将项目风险掌握在手中,做到风险可控,增加项目实施概率[2]。在各个方面都要分析透彻,包括合同、资金流向等等。以此保障工期的顺利实施,不同项目存在差异,单位根据实际去施工,避免资金浪费,制定成本控制措施,将项目风险掌握在可控范围内,在符合国家规定的前提下,实现收益最大化。
3.2 加强建筑项目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
在建筑工程项目设计过程中需要对造价管理的时效性、功能性进行重视,这样才能起到优化日后工程施工成本的实际目的,这也是PPP模式的下建筑工程项目顺利施工及成本控制的重要保障。(1)企业需要对当下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价格的分析掌握,通过大数据技术对技术、设备、材料的投入成本进行精确价格定位。并以书面报告及数据列表等形式,对投入资金进行设计布局。(2)在图纸设计中也需要结合造价管理。造价管理不是某一阶段、某一节点的流程工作,而是需要对工程全程及周期性的成本管理控制,将其资金投入降低、成本优化等作为图纸设计阶段造价管理核心。图纸设计中也需要对建筑工程主体建筑、结构设计等进行价值理念融入,对可能造成的成本追加及投入因素进行分析、估测[3]。(3)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走访、调查,在图纸设计阶段必须理论结合实际,这样才能将其波及影响降至最低,为PPP模式下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3.3 提升建筑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风险评估
通过建筑工程项目研究后发现,在PPP模式下其风险性相对较低,且在一定层面上也得以有效控制。但针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需全面提升建筑工程实施阶段的风险评估机制。(1)建立施工阶段风险评估机制,从造价管理角度出发,对施工前期、中期、后期等阶段进行风险评估机制构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造价管理责任制明确,明确各部门、人员的造价管理工作职责,提升项目施工中造价管理的时效性;②进行精细化造价管理,在造价管理当中需要从细化、量化角度入手,对每一项成本投入与价格定位进行明确;③发挥政府审核功能,在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管理过程中政府需要发挥自身审核职能,对每一笔资金及成本追加进行严格审查、审计,并形成政府审计书面报告,将此作为重要依据凭证[4]。(2)在建筑工程项目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与造价监理、咨询机构进行深入合作,对群众反映及整治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将可能造成的经济投入及成本追加降至最低。当然,在该阶段监理单位、咨询机构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施工实施环节进行介入,如建议提出、实时监督、造价审查等。
结束语:
总而言之,PPP模式对于推动国家建设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关系到建筑行业的发展。在造价过程中,对PPP模式灵活的运用,严格控制造价成本,科学有效制定方案,了解市场当前的发展趋势,对项目涉及到的信息做好分析,才能对造价合理的把控,严格控制工程造价的成本,才能更好的节约资金,保证施工的质量,提升工程建设的效益。
参考文献:
[1]许捷.基于PPP项目模式的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25):31.
[2]邓陶然.PPP模式下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J].福建建材,2019(10):113-114+61.
[3]黄达,王雨,张崇旭.基于PPP项目模式的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研究[J].河南建材,2019(05):137-138.
[4]阴清莲.PPP模式下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J].山西建筑,2019,45(13):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