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单位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思路分析

发表时间:2020/8/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9期   作者:邓亚豪1 石和雷2
[导读] 摘要:结合工程造价管理实践,从建设单位角度出发,对工程建设全过程中的造价管理与控制的薄弱环节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强工程建设全过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措施与思路,供工程实践参考。
        1身份证号码:41110219910420XXXX  河南漯河  4620002身份证号码:41152319900205XXXX  河南新县  465550
        摘要:结合工程造价管理实践,从建设单位角度出发,对工程建设全过程中的造价管理与控制的薄弱环节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强工程建设全过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措施与思路,供工程实践参考。
        关键词:建设单位;造价管理;薄弱环节
        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是建设单位工程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因工程计量、计价的特点,在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重点也不尽相同,需建设单位实施有效的管理与控制,为准确决策提供依据,为限额设计奠定基础,为高效采购创造条件,为合理结算提供遵循,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效益。
        1 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薄弱环节
        1.1 影响因素考虑不周
        项目投资决策是投资行动的准则,正确决策是正确估算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前提。当前,建设单位在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和设计任务书编制时,因种种原因,往往存在前期论证不充分,影响因素考虑不周全,导致投资估算不准,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困难的情况。一方面,影响投资估算的因素不仅包括建设地点、规模、工程方案等可优化、可控制因素,还包括市场、风险等需预测,难以控制的因素;另一方面,投资估算通常采用国家、行业制定或颁布的投资估算指标为基础进行编制,这些指标与拟建建设项目具有一定的类似性,但往往在建设定位上难以匹配,特别是针对具体的建设周期、拆迁任务、市场需求、环境要求等方面还需进行有针对性的预测、修正和补充,而这些预测、修正和补充缺乏相关的技术、经济依据,且受主观因素影响,宜形成漏项和不足,致使投资估算的编制较为粗放。
        1.2 工程设计质量不佳
        工程设计是建设项目进行全面规划和具体描述实施意图的过程,是将建设需求转化为工程技术与经济。当前,建设单位在优选工程设计方案时,通常将建设项目的外观、功能、技术等方面作为主要评价指标,有完整的评价体系和专业的人员进行审查,而对工程投资估(概)算,存在仅与工程建设计划进行比较性复核,忽略或简化了对投资估(概)算的详细审查的现象,使得设计估(概)算在衡量设计方案技术经济合理性和及时优化设计方案等方面,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同时,工程设计领域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或设计深度不足、或绘图不规范、或专业间协调不足、审核不细等问题,使工程造价人员获取的信息不完整,利用其编制的工程估(概)算的准确性和精度必然会降低,时常导致工程施工过程中变更多、签证多,不利于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有时还会导致工程建设有关工作无法顺利推进。
        1.3 工程采购定价博弈
        工程量清单模式下的工程采购文件是工程定价,结算的依据,其包括量、价、费等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基本要素,在实际工作工程中容易出现缺项、漏项和概念模糊,致使投标单位依据采购文件,采取相应的投标策略,通过“最优”的价格中标,最终以“最高”的价格结算,使建设单位难以以最合理价格完成建设任务。同时,建设单位将工程采购委托给招标代理机构进行,虽能保证招投标活动及相关文件的合法性,但如果建设单位编制的招投标文件不严谨,不完整和不准确,或带有某种主观因素,将会导致招标投标过程不顺、歧义、甚至招标失败,会增加后期洽商变更和现场签证风险,造成经费超支等问题或经济纠纷。
        2 加强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思考
        建设单位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对工程建设效益和投资控制造成一定的风险。因此,建设单位必须多管齐下、综合施策,最大可能降低决策和管理风险,实现投资效能的最大化。
        2.1 思想方面
        建设单位要高度重视项目的前期论证、投资分析、施工图设计、清单编制、招标控制价和采购管理等前期工作,精确把握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源头和关键。


        2.1.1 充分论证建设条件建设单位要结合建设实际,充分分析现场条件,科学规划定位,严格按总体规划和建设规范进行前期的勘测、环评、论证、评估等工作,将影响工程投资的因素量化、优化,科学防范各类风险,杜绝估算指标设置的随意性,切实增强工作成果的可行性和科学性;要统筹工程建设全局,做到工程建设与基础设施配套同步、与环境建设与保护同步,与工程运行和维护相适应;要优化功能需求、规划布局和工艺流程,集约、节约编制工程设计任务书;科学、合理确定建设标准、建设规模,完整、准确的编制投资估算,从源头上增强投资估算的科学性、准确性。
        2.1.2 严格设计文件审查建设单位要在优选设计力量与方案的同时,加强工程设计质量管理,强化功能、标准、概算的同步审查,确保技术文件与经济文件的一致性、同步性。要在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强化住用单位与设计单位的协调与沟通,将专业需求完整、准确的转化成工程设计语汇,确保工程设计在满足设计任务书的基础上,达到布局科学,功能适用,标准合规,符合限额,真正做到事前控制,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因不满足功能需求而产生的变更和重复投资;要在设计单位自审的基础上,邀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专业审查,确保工程安全,设计文件符合国家规范要求的同时,设计深度达到要求。建设单位自身还要强化对总图、节点、详图、标准的审查,确保设计文件与功能、工艺相符,专业间无矛盾和冲突,与工程建设现场合理衔接,与工程建设条件匹配,具有较强的可实施性。同时,还要重点审查工程概算的编制深度,与设计文件匹配程度,工程建设费、工程建设其他费及预备费是否按规范计取,主要材料与设备造价标准是否符合相关要求。
        2.2 组织层面
        工程造价管理专业性强,涉及规划、设计、施工、监理、造价、质监等诸多专业,虽然每一专业都有专业的社会力量,但是作为统领工程建设全局的建设单位而言,其自身建设仍是工程建设优质、高效、低耗推进的关键。
        1)加强管理力量。建设单位要依据项目的规模、特点,组建优质、高效的管理团队,创新管理模式。特别是自身力量不足时,要及时、靠前引进专业力量,代为履行工程建设管理职能或充实建设单位管理队伍。在工程立项阶段,勘察、设计、造价咨询单位可提前介入,以提高工程立项的精准度;在工程设计、采购阶段,监理、造价单位可提前介入,以提高工程设计和采购工作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在施工过程中,要充分依靠监理、造价两个专业力量,确保工程推进科学有序、工程经济集约高效。
        2)形成制约机制。工程建设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阶段间互为基础,阶段内也宜制约平衡。在项目立项阶段,要强化通过经济技术比较分析和多方案比较,优化需求、深度论证,科学估算,实现技术与经济的最佳平衡;在工程设计阶段,建设单位要在实行限额设计的同时,充分发挥出管理、协调、监督等职能,使设计单位与住用单位能在业务上相互渗透,关系上相互制约,技术上相互促进,力求达到需求与设计的完美结合,技术与经济的科学统一;在采购阶段,建设单位要加强工程量清单和招标控制价的审核,对于一定规模的建设项目,宜采取“背靠背”编预算,“面对面”对预算的方法,逐项核对工程量清单和招标控制价,提高采购效益,减少建设单位造价管理风险;在施工阶段,要严格合同和变更管理,形成施工、监理、造价、建设,逐级审核,层层把关,相互制约监督的管理运行机制;在工程结算阶段,要建立分级审核机制,强化初核、审核、审定责任。
        3)实行奖惩措施。建设单位要以合同的形式,调动工程参建各方的积极性。对设计单位,可依据设计质量和技术服务情况给予奖惩,特别是对于因设计失误导致超支,应加大扣减相应设计费比例,使设计人员真正参与到工程造价管理中来;对监理单位,可依据其工作成效是否达到相应的控制指标和要求,对其收费费率进行适当的浮动;对造价咨询单位,可依据其审减额,对其效益收费率进行适当浮动,但如果复审超过一定的比率,需扣减其相应的收费;对施工单位,可对其上报的工程结算审减率进行限定,当超过一定比率时,超出部分的审核费用从施工单位结算款中支付。要通过奖惩措施,使工程参建各方增加造价管理的动力和压力,从根本上扭转相关单位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脱节和不平衡的弊端。
        参考文献:
        [1] 晁月霞.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01):33-34.
        [2] 周乐.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城市建筑,2013,(08):151,1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