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时代的发展带动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行业发展至今,施工工艺摆脱了传统的现场浇筑,装配式结构越来越多地被引用到建筑行业中。装配式结构在较早时期就已经出现并被小范围的使用,但由于技术不成熟,没有成为社会的潮流,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技术成熟之后才逐渐被大范围使用,成为建筑行业施工技术中新的发展趋势。本文将介绍装配式结构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希望能为有关部门提供经验,提高建筑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装配式结构;建筑施工;应用
引言
装配式建筑,亦称工业化建筑、模块化建筑,先在工厂将工程上相关构件按照图纸预制出来,之后运输进入施工工地进行吊运、安装等一系列工序之后形成的一种新的类型的建筑,而这种工艺相对于传统的运用现场现浇的工序,节省了大量的工程建造周期。同时,符合绿色生产的要求。但是目前由于装配式这种建造技术还未达到特别成熟的阶段,造成了一些新的问题的出现。
1装配式住宅建筑的优势
1.1节约资源
相比较传统的现象浇筑而言,装配式结构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节约资源。了解现场浇筑的人都知道,在进行现场浇筑时,不仅受到当下天气因素的影响,而且其浇筑时所使用到的模板也因为人为的使用而造成不可避免的浪费。因此,在现场浇筑之下,投入时间长,施工成本大,资金周转困难,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现代装配式结构的使用,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和施工的成本。装配式结构中所使用的预制板都是提前在预制厂所购买的,相对于现场的拼接来说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资源浪费的问题,并且比现场拼接节约了很多的时间,当时间成本减少时,资金的周转也能够得以提高,而且在使用装配式结构进行浇筑时,能够减少噪声的污染和废水的排出,无论是对施工方还是周围居住的居民来讲,都是一个适宜的选择。
1.2预制构件的标准化生产
目前,装配式建筑都是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工厂化的预制生产,生产制造相对于现浇体现出标准化,自动化,同时可以实现规模化生产,而标准化的生产主要体现在了施工材料的选取、施工配合比的调控、磨具的生产以及机械化的浇筑及养护、后期的质量检验等,实现了流程化生产。
1.3受环境的影响因素较小
目前大多数的工程都是采用了现场浇筑这个传统方式的建造过程。由于在浇筑的过程中受天气的影响较大,连续高温天气会使容易产生裂纹,低温也会对本身的凝结造成影响,影响了的强度。而工厂的标准化生产可以避免这些不利因素,还实现了的标准化养护,便于达到适宜的强度。
2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技术问题分析
2.1预制件连接存在着质量问题
在连接预制构件的时候,很容易出现问题,在进行混凝土灌注的过程中,可能会堵塞某个部位,使得混凝土不能够到达相应的准确部位,不能均匀地住满,还可能会导致其他部位的偏移,让整个建筑物整体失去重心,失去平稳性,留下安全隐患,在整个连接过程中,只要出现一点失误就影响了整体安全。
2.2管线及其埋设问题
目前装配式都是在工厂进行预制施工,这就可能造成其中的埋设管线质量本质上并没有达到国家的一些标准。无论是从质量上还是从材质上,同时,在实施管线的埋设时常常会发生实际的埋设位置与预定的位置存在差别,造成了错位的现象,这给工人在穿线的操作中造成了困难,管线阻塞或者脱离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产生在无形中大大的加大了现场操作工人的施工难度。
2.3平板制作以及安装存在的问题
平板制作及安装的阶段经常出现叠合板和转角板容易产生断裂问题,导致这一现象的一般为选取的材料质量不合格,导致承载能力较低,或者是在材料使用之前没有进行检验,破损的地方未进行及时的发现和修补,同时加上受到了叠合板和转角板本身特性影响以及装配式施工要求的影响,导致这些材料在制作和安装时更容易出现损坏的情况。从而使施工的进度得到影响,同时施工的成本也随之增加,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2.4预埋构件保护不到位
在施工过程中,一些预埋构件可能会受到磨损,可能会受到破坏,因此留下了相应的安全隐患,应该加强对预留件的保护工作,从而顺利完成建筑工程,还可以将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寿命得以延长,预防天气变化带来的破坏,避免遭受自然灾害的损害,保证整体结构的安全性。
3装配式建筑施工问题的技术对策
3.1做好项目施工过程的查验工作
从根本上解决管线的埋设问题,确保预制构件的管线能够实现精准的连接:(1)在预制构件的现场生产过程中要严格加强各个环节的监督与管理,确保其生产的过程严格按照相应的规范和要求进行管线的定位和埋设,之后进行反复的检查与核验,以确保管线位置的正确性。(2)对管线的埋设位置进行确定之后,需要对管线用扎线进行固定,避免其在之后的养护,振捣的过程中发生移位、偏移等现象。或者是将这些管线进行焊接到相对固定的、不轻易发生移动的辅助构件上。(3)在混凝土建筑前,应对管线的预留的管口用一些可去除的东西进行封堵,这样可以避免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可能因为混凝土的浆体飞溅从而造成管线的堵塞,造成之后现场工人操作的困难。(4)在混凝土的振捣和养护的过程中,现场的施工人员要时时的进行检验,检查预埋的管线是否处于畅通的状态,如果发生异常现象,应及时进行疏通处理,确保管线的干净疏通。
3.2运用钢套筒灌浆技术和BIM技术控制
可以运用一些灌浆套筒技术,灌浆套筒分为两种:一种为半灌浆套筒,另一种为全灌浆套筒。半灌浆套筒采用的是一半采用灌浆一半采用螺纹连接技术,而全灌浆技术采用的则是全管灌浆的技术,针对现场施工技术人员的施工技术的参差不齐的情况下,采用半灌浆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构件之间的连接不充分问题。同时也可以从灌浆的浆料入手,可以采用水泥基灌浆材料,这种材料与水混合后具有流动性能好,硬结快,强度高等特点,可以在套筒与带肋钢筋之间的间隙内填充,可以帮助套筒与构件之间更好的连接,保证了建筑物的安全性能。
目前,BIM技术正在逐渐成熟中,可以充分发挥出这项技术的可视化,参数化以及协同化的特点,对预制构件的安装进行模拟,检验构件之间的耦合度,将得到的结果再进一步进行计算。最后可以得出一套合适的构件安装技术文案,用来装配式构件的连接。
3.3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技术的管理规范
规定建筑工程项目内的管理规范都是对整个项目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负责。只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人员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才是施工工程顺利进行的保障,因此,对于建筑工程项目中的管理规范而言,不仅是对整个项目负责,也是对项目中的相关工作人员负责。在建筑行业中,索赔管理体系是管理规范中需要加强的一部分。对于建筑行业而言,意外的出现频率相对其他行业来说是比较高的,当意外出现时,就需要相关证明来进行索赔。进入索赔程序之后,建筑项目的负责人不仅需要学习相关的国家法律条款,还需要将施工项目中的建筑材料作为法律依据来学以致用[5]。除此之外,负责人还需要设置一个施工分析图,施工分析图可以有效帮助负责人在固定资产、考核效果、工程结算的复审、建筑工程尾款核算以及投资效果和实际造价情况等方面进行准确地核算,并提高工作效率。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对资料和分析图进行完整的总结,防止建筑工程造价不合理而导致工程款的拖欠。
3.4关注预制构件的质量与运输存放
在预制构件的制造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严格选用合适的原材料,构件之间的连接处的质量必须得到保证,对必要的原材料必须进行检验,同时应当做好预制构件在运输过程中的保护,要注意保持运输车辆的平稳行驶,避免颠簸,碰撞的现象的产生。以及运抵施工现场后的存放,要针对不同的构件我们应当对其进行分类堆放,这样也可以避免之后的吊运以及安装,注意“三防”,保证构件的性能不会受到影响。
结语
结合我国建筑行业现状来看,装配式结构建筑的比例已经逐渐扩大,并且关于装配式结构的技术和物料也在不断地发展,装配式结构建筑数量的增多,有利于创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满足现代人们对建筑功能以及居住环境的需要,并且相较于传统的施工技术而言,装配式结构还能够有效保护环境,更加节能,符合可持续发展路线。综上所述,装配式混凝土的建筑施工必然是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各施工单位应该予以重视,尤其是结构施工部门,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找出提高建筑整体质量的有效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韩峰.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浅谈[J].中外企业家,2020(15):133.
[2]郭军.装配式建筑特点与技术要点[J].住宅与房地产,2019(36):167.
[3]王昂.我国装配式建筑常见问题及发展建议[J].建筑设计管理,2019,36(10):46-50.
[4]幸幸.浅谈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要点[J].城市建筑,2019,16(29):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