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我国市政工程的不断施工,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市政工程施工中,常常会遇到软弱地基的情况。不仅会增加市政工程的施工难度,还会对市政工程的整体稳定性产生影响。而采用科学合理的处理方法,既能够大幅度提高软弱地基的承载力,还降低软弱地基内部的含水量,为市政工程的施工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市政工程;软弱地基;处理方法
一、软弱地基的特点
软弱地基是我国建筑单位经营中经常遇到的一大难题,也是对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最大的影响因素。软弱地基由于地质松软的特点,在承载力方面远不及普通地基,而且软弱地基的含水量非常高,内部的稳定性极差。当软弱地基受到外力时,还会出现不均匀沉降的现象。软弱地基的这些特点,使市政工程的施工难度大大提升,令建筑单位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备受考验。
二、市政工程软弱地基的处理原则
在市政工程软弱地基的处理工作中,应遵循强化土壤质量、防止水土流失、避免自然灾害和增强抗压性能的四大原则。首先根据软弱地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利用机械设备与施工材料相结合,使施工现场的承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为市政工程的后续施工,提供较大的帮助。其次,在提高软弱地基承载力的同时,工作人员要实时关注土壤和内部水分的变化情况。既要防止水土流失的现象发生,又要保障软弱地基处理技术的施工安全。而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也能够对天气气候进行良好准确的预测[1]。使工作人员能够对暴雨和强风等恶劣自然灾害,提前做好充分的预防工作,避免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最后,在软弱地基的施工现场,对现场的各个区域施加一定程度的外力,防止不均匀沉降的情况发生。为市政工程的施工建设,提供良好有效的保障。
三、我国市政工程中常用的软弱地基处理方法
(一)换填法
在我国市政工程施工中,应用软弱地基处理技术,通常会使用到换填法、固化法、排水固结法、桩基法和强夯法五种方法。其中,换填法凭借操作简单、施工难度低和成本较少等优势,被建筑单位广泛使用。换填法的施工流程,首先需要工作人员对软弱地基的内部成分和周围水文信息,进行全面完整的勘察。并结合市政工程的施工要求,测算软弱地基需要提供的承载力大小。然后选择合适的换填材料,根据材料的密度情况,测算出软弱地基开挖的深度,并选择合适的挖掘机械,对软弱地基开展前期挖掘工作。当软弱地基的挖掘深度,已经符合预定的需求时,将换填的材料放置到坑中[2]。令软弱地基的整体承载力和内部紧密度,得到较好的提升,使市政工程的施工难度大幅度降低。利用换填法对软弱地基处理时,对于需要使用的换填材料,建筑单位可以通过专门购买的方式获得。也可以在软弱地基的周围,通过就地取材的方式进行开采并利用。这种就地取材的方式,既能够降低市政工程的整体造价,又可以节约整体的施工时间,使市政工程能够更加顺利有序的施工。但利用就地取材的方式时,需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换填材料的选择。因为当换填材料被开采挖掘后,会产生一个面积较大的坑洞。如果不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不仅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还会对居民的日常出行,造成一定程度的风险,极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3]。而换填材料的选择,需要工作人员对换填材料的紧密度和颗粒径度等各项数据,进行全面完整的测算。使换填后的材料,能够在软土地基的处理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二)固化法
面对市政工程的软弱地基,通过固化法的技术手段,也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固化法的施工原理,主要是将石灰和水泥等材料,制作成特定的固化剂。并利用搅拌或灌浆的方式,使固化剂与软弱地基内部土壤相结合。等待固化剂凝固以后,会大幅度提高软弱地基的承载力。
并对软弱地基内部土壤的紧密度,起到良好的提升作用。还可以显著降低软弱地基中的含水量,使软弱地基的整体状况得到较大的改善。利用固化法对软弱地基处理时,施工人员需要严格把控材料的选择和使用量的控制。还要对施工进度和质量实时关注,着重注意搅拌或灌浆时的具体程度。只有固化剂与软弱地基内部土壤均匀融合,才能够使固化剂在软弱地基处理工作中,发挥出最佳的优势。为市政工程的后续施工建设,做好坚实的铺垫工作。
(三)排水固结法
当遇到淤泥较多的软弱地基时,可以通过使用排水固结法,将软弱地基内部水分排出。从而达到提高软弱地基紧密度的效果,使软弱地基的承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在使用排水固结法时,需要注重软弱地基的具体情况、施加压力大小和均匀施压三个方面。只有面对水分较多的软弱地基时,排水固结法才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效果,令软弱地基的内部缝隙变小,对软弱地基实现加固的效果。而压力的大小,需要根据软弱地基内部的含水量,并结合市政工程的施工需求,综合各方面测算而来。对软弱地基施加压力时,应保持施工现场各区域的受力均匀。既能够保障施工现场的平整度,为市政工程的后续施工提供便利。又可以发现软弱地基中的沉降现象,及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使软弱地基的整体性能得到较好的提升。
(四)强夯法
强夯法的施工原理,与排水固结法相类似,都是通过施加外力的方法,增强软弱地基内部土壤的紧密度,使软弱地基的承载力得到显著提升。而强夯法与排水固结法的不同之处,在于组成系统之间的差异。排水固结法施工时的整体系统,由加压系统和排水系统两部分构成。加压系统通过堆载法、真空法、降水法和电渗法,对软弱地基施加一定程度的压力。并配合竖向排水体和水平向排水体,将软弱地基内部的水分排出,实现排水和固结的双重效果。而强夯法主要由起吊设备与重锤组成,通过将重锤吊起达到指定高度后,利用自由落体的方式,重重落在软弱地基中。使软弱地基的内部土壤得到压实,令软弱地基的承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在使用强夯法时,应着重注意软弱地基的种类。当遇到粉煤灰、杂填土、回填土、低饱和度的粉土和粘性土时,强夯法能够发挥较好的施工效果。但面对水分较多的淤泥土质时,就应考虑排水固结法或其他处理方法。使软弱地基处理技术,在市政工程施工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五)桩基法
通过将硬性桩体打入到软弱地基内部,可以使软弱地基的承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并对软弱地基的内部水分,起到良好排出效果,令软弱地基的内部土壤与桩体紧密结合,为市政工程的后续施工提供便利。按照桩体材料的不同进行分类,可以将桩体分为钢筋混凝土桩、木桩、钢管桩、灰土桩和砂石桩五种。在具体的施工建设中,工作人员需要根据软弱地基的具体情况,并参考市政工程的施工要求,结合建筑单位的运营状况,对桩体材料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使桩基法既能够在软弱地基处理中,发挥出良好有效的作用。又可以降低施工成本,减少市政工程的整体造价,促进建筑单位的长远有序发展。
结语:在市政工程施工前,需要对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质,进行全面完整的勘察。为施工方案的设计,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在施工现场的勘察阶段,通常会遇到软弱地基的情况,使后续的现场施工,面临较大的困难。为了保障市政工程的质量稳定,建筑单位会采用换填法、固化法和强夯法等技术手段,对软弱地基的情况进行有效的处理。使处理后的软弱地基,能够满足市政工程的施工需求,为后续的施工建设工作,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艾军军.市政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思考[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07):172.
[2]龚顺云.市政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分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04):179.
[3]王鹏.探讨市政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J].科学技术创新,2018(15):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