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林州市文化馆 45655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从物质追求转化为物质精神的双重追求,公共文化服务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求为出发点,大力促进构建和谐社会发展。本文从公共文化服务中一项重要内容,即广场舞蹈的作用与发展方面,阐述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于推动社会文化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的重大意义与重要价值。
关键词:广场舞蹈;健身作用;身心健康;文化服务;公共建设
一、引言
广场舞蹈作为一种以日常锻炼为目的的健康活动,因为其动作简单、对舞者要求不高、感染力强的特点,收到了广泛关注与喜爱,尤其凸显于中年妇女群体。广场舞蹈在健身与陶冶情操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它的出现也不是突然兴起的,而是具备一定的历史因素,并且有阅可查,总论我国广场舞蹈的产生、兴起、普及、发展,在我国公共文化建设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广场舞蹈体现在公众文化中的作用
(1)新型集体性文化形式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水平也随之有了显著提高。逐渐强大,完善的现代化生产方式,在保障了我国国民生活质量与物质需求的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全球化的文化交融也促进了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为满足群众需求,当前我国各地方政府积极投资建设开放公园、图书馆、文化广场等等公共场所,助力我国国民在追求精神文化,追求身心健康,追求心理愉悦。在众多的群众文化中,广场舞的表现尤其突出,其受众广,影响力强,迅速带动了我国国民群众文化的发展与普及,成为了我国当前群众文化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2)具有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的效果
由于广场舞蹈适用性强,可自由灵活变动,通常来说,一支广场舞队的人数从十几人到几百人不等。同专业舞蹈不同的是,广场舞蹈几乎不需要任何相关舞蹈基础以及先天素质,门槛低,上手快,动作简单且对肢体素质要求不高,十分好学。出于这种特质,广场舞蹈在面向30岁以上的人群群体时表现的非常友善,简单的肢体动作通过一定的编排,形成的广场舞蹈非常适合群体用于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经相关研究数据显示,长期进行广场舞蹈锻炼的人,在身体素质方面,心理素质方面都优于日常不怎么锻炼的人。并且提出有规律,长期的参与广场舞蹈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脂肪消耗、增强关节柔韧性。
由于广场舞蹈本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且广场舞的节奏欢快富有动感,很容易带动人的情绪,因此,广场舞蹈在保持人体身心活力,延缓人体老化,活跃人体思维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总体来说,广场舞蹈做为一种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群体活动,既满足了活动群体对于追求强身健体的需求,也满足了活动群体追求心理愉悦的需求。在提升了人们群众身体素质与精神文化的同时,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也减少了赌博、酗酒、游戏成瘾的现象,有利于推进群众团体的全面和谐发展。
(3)建立群众联系,有利于和谐建设
仅有物质条件只能保证人体暂时的身体健康,在追求身心健康共同发展的当代社会,精神文化建设时必须重视起来的一项内容。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人在积极健康的环境氛围中会明显受影响从而带动自身的情绪也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维持心理健康,通俗来说就是保持愉悦。人体的心理状态受外界因素影响,当人疲惫或者遭遇挫折,心理状态就会呈现负面状态,当人精神充沛或者获取收获,心理状态就会呈现正面状态。因此调节心理状态也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调节心理状态主要有两种措施,一种是自我疏导,即通过个人意念控制自己的心理过程;另一种则是外部辅助,通过与人交流或者参与娱乐活动来调节心理疲惫,从而使精神状态回归到一个良好的转态。广场舞蹈感染力强,氛围轻松,和谐,在参与广场舞蹈的过程中可以有效抒发个人的情情怀,释放自己的情感,属于一种调节人体心理状态的一种外部辅助手段。
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现代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第一个方面,当地政府投入资金,大力建设相关开放公园、图书馆、文化广场等项目,是我国政府对群众需要满足精神文化的人可和支持,展示了当地政府切实为人们需求的服务意识;第二个方面,体现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国力逐渐强大之后所赋予我国国民精神文化方面的享受,促进了我国政府与人们群众关系的友好发展;第三个方面,促进了我国国民之间思想文化的交流,良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促进了我国健康群众活动的发展,在拉近人体、团体关系上面具有重要意义。人生活于社会之中,不免出现挫折与纷争,如果这些情况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就会造成矛盾升级,因此为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从根本出发,是要缓解国民物质经济压力的同时,进一步缓解国民的精神压力,主动创造环境让国民之间的小矛盾、小纷争得到和善解决。完善法律法规,对于性质严重的矛盾或者侵犯要严惩不贷,肃清社会不良风气,构建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
三、广场舞蹈的发展策略
(1)相关文化部门助力广场舞蹈创新编排
随着广场舞蹈的不断普及,广场舞蹈受众出于各种各样的喜好,也对广场舞蹈的创新与编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持续发展广场舞蹈,将广场舞蹈转换为一种广泛流行的,健康的大众娱乐方式,就势必要求引起当地政府相关文化部门的重视。广场舞蹈的编排与创新可以基于当地特色文化、名族风俗习惯、历史渊源等方面来进行,以当地群众熟知的元素来组织架构,既可以打造出当地特色,又可以发扬传统文化精神。在满足群众追求身心健康,精神满足的同时,使得广场舞蹈更具有本土风格以及继续发展的动力。
(2)提供广场舞蹈场所,支持舞蹈竞赛
广场舞蹈在发展初期,主要受众人群为中老年妇女,属于个人爱好引发群体聚集的娱乐行为。通常广场舞蹈的活动场所也是不固定的,主要活动场所为公园、广场甚至是某块较为开阔平坦的空地,也因此缺乏组织与目标性。由于广场舞蹈活动场所的选择缺乏指导,并且相对分散,再加之广场舞蹈的开展有一定嘈杂性,某些因为舞蹈活动场所选择不当而造成对周围群众生活工作上的打扰,从而引发的不满与社会舆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场舞蹈的普及与发展。
为满足广场舞蹈爱好者对于广场舞蹈的需求,以及规范化广场舞蹈活动场地,避免出现因为进行开展广场舞蹈活动而对周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现象发生。当地政府应从为人们服务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当地相关资源,向群众开放体育场、文化馆以及其他企业单位的球场等等可以供以开展广场舞蹈活动的场地,鼓励群众自主组织,筹备以及学习广场舞蹈活动。支持开展广场舞蹈竞赛,调动群众积极性,促进人们群众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集体意识。
四、结束语
广场舞蹈作为一种当前普及面较为广泛的休闲运动方式,在公共文化服务的领域具有自己独特的魅力与重要的价值。在了解广场舞蹈、参与广场舞蹈、坚持广场舞蹈的过程中,能收获的不只是一次运动带来的锻炼体验,更是对自己精神文化的一种陶冶与升华。在逐步推进发展广场舞蹈的过程中,首先要逐步完善广场舞蹈活动的场地以及内容的管理制度,在不影响其他人的情况下合理,积极的开展,使群众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也增强了自己与外界的交流,为构建和谐发展社会提供了基础助力。
参考文献:
1]马琳. 浅析广场文化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J]. 青春岁月, 2013, 000(023):413.
[2]卫博森. 浅论省会城市群众文化志愿者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作用和重要性[J]. 赤子, 2018, 000(022):51-52.
[3]王正会. 论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3).
作者简介:彭蕙(1979.5-) 女 汉 本科 中级 河南省林州市文化馆 研究方向:舞蹈,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