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打造企业管理体系提升管理能力让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实践中落地落实

发表时间:2020/8/2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邓弢
[导读]
        重庆交通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坚定制度自信,激发奋进力量,把认真学习和落实全会精神同国企改革实践相结合,有效解决影响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努力构建完善国企管理体制机制,推动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稳步推进并取得新进展,是交建集团党员干部的统一认识和共同目标。
        2019年交建集团党委按照“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结合实际形成《理顺体系管控风险,推动企业规范运行高质量发展》的专题调研成果,坚持抓调研成果的转化和落实,推动了企业三级治理体系和配套管理制度的基本成型。2020年公司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构建完备、科学、规范、有效的治理体系,持续完善符合企业自身实际和发展要求的规范性文件,抓好规章制度的宣传贯彻,注重整体执行力和管理效能提升,让全会精神在实践中进一步落地落实,重点应强调四方面工作: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党组织整体设计和全程把关。
        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公司各级党组织要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贯穿到企业改革发展全过程,实现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有机统一,推进国有企业治理现代化,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强“根”铸“魂”。
        公司章程已确立了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明确了党委会在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职责权限和工作方式,尚需进一步厘清党委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职代会等治理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着力解决职权边界不清晰的问题,形成各治理主体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治理机制,通过推动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融入,把党组织的独特优势转化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治理效能。
        在体制机制改革中要坚持党建工作同步谋划、党的组织和工作机构同步设置、党组织负责人及党务人员同步配备、党的工作同步开展,实现体制、机制、制度和工作四对接。重要发力点之一则要抓好国有企业党组织对重大问题的前置研究讨论,把“前置程序”作为落实“两个一以贯之”、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相统一的重要制度安排。子分公司和项目部党组织尤其要重视工作程序,要结合实际梳理由党组织会议先议的事项清单,做到应上会的必须上会。党组织把关的重点,主要看决策事项是否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契合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是否有利于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否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和职工群众合法权益。党组织负责人应把执行“前置程序”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事项来抓,真正履职到位,负好把关责任。
        二、结合行业发展,体制调整主动融入交通强国战略。
        2019年《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指出:建设交通强国是党中央立足国情、着眼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先行领域,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是新时代做好交通工作的总抓手。重庆作为首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之一,正加力提速综合交通规划建设,大力实施城市提升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高铁建设“五年行动”,加快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作为重庆地方国企,交建集团必须主动融入国家交通强国战略,争取企业发展新机遇。
        2019年公司承接了京雄高速河北段SG2标段,深刻体会了雄安速度,项目建设的“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方针也激励了公司所有在建项目。2020年即将全面开工建设的奉建高速项目,是重庆市乃至全国建设难度最大的高速路段之一,任务艰巨。

要实现两大重点项目预期目标,必须加强管理严控流程,才能实现安全环保工程、信息智慧工程、廉洁示范工程、品质效益工程、资源节约工程等定位目标,助力企业提质增效和历史遗留问题进一步化解。
        围绕项目管理根本任务,公司三个管理层级必须提高思想认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促进公司整体管理提档升级,通过严格履行各自职责,做好流程控制和关键环节衔接,形成高效互动、系统协调、监督约束的工作机制,切实提升管理体系效能和风险防控水平,促进公司体制机制改革和转型升级,释放活力和创造力,助推企业在交通强国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做出应有贡献。
        三、调整激励机制,集聚稳定有力的核心人才队伍。
        2019年公司调研总结出人才队伍面临的四大问题:一是入司不足5年的新员工离职率较高,部分急需人才培养断档,后续力量不足。二是结构不够合理,高端人才不足,部分专业岗位人员紧缺。三是薪酬结构待调整,青年员工晋升通道狭窄,人才留用机制动力不足。四是部分项目团队人才意识淡薄,只重生产不重培养。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按劳分配”“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在员工分配机制改革则应对照落实,同样需要多级齐心发力,形成总部整体组织、子分公司上下协调、项目部培养孵化的联动机制。在人才引入广开渠道、人才选拔公开透明程序严格外,重点要抓三方面措施:
        一是优化制度体系。修订劳动用工、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管理办法,做到岗位设置合理,员工能上能下,提升积极性;完善薪酬和职级管理办法,让员工薪酬变动、职能提升等有规有据,夯实按劳分配基础;建立员工证书、档案和企业年金等管理办法,增强员工自我提升动力,自觉与企业共成长。
        二是科学设计薪酬。充分考虑岗位、职责、工作强度、贡献度,根据岗位责任不同灵活使用目标考核薪酬制、项目效益挂钩工资制、岗位工资制和针对高端稀缺人才的协议工资制等,并相应设置不同的考评项目和标准,根据绩效、贡献度等指标,适当拉开浮动工资差距,引导员工向高绩效、高贡献方向努力。
        三是加强培养力度。实行培养指标层层分解,总部督促和指导子分公司和项目部按要求、按标准培养适岗人才。针对企业远程项目多的管理实际,用好信息化手段如远程视频培训系统,提升培训覆盖面和培训效果。按照人才梯队建设专项培养计划,分类培养各类人才,完善评优奖励机制,对人才库实行动态管理。
        四、坚持宣传引导,为企业管理效能提升鼓与呼。
        企业改革的顺利推进需要顶层正确设计与强力推动,正确运用宣传可增进干部职工的理解支持。结合全会精神,就是要“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
        宣传工作首先要围绕企业生存现状、改革思路、目标任务和发展愿景做好说明,教育职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站在企业全局高度认同改革方案,凝聚人心共同发力。其次,要围绕重点项目的获得和建设增强员工对企业发展的信心,形成制度执行-品牌创造-市场效益-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第三,要围绕整体生产经营目标做宣传,全面落实公司各阶段各层级分解计划,增强员工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形成积极的干事创业氛围。第四,要丰富宣传手段平台,以项目管理能力提升为重点,结合项目特色和员工关注的重点热点,拓展使用新媒体、信息化工具,创造通达和谐的企业文化环境。
        企业管理体系打造能力提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公司三个层级、全体员工持续发力。让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真正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懂弄通做实,在管理体系改革上取得新突破,为公司实现以专业化为支撑的工程施工承包商、建工集团投资业务总承包商和央企配套服务供应商的定位目标,成为建工集团旗下核心竞争力强、有鲜明特色的主力子企业而不断奋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