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技术资料档案管理的常见问题和改进措施研究

发表时间:2020/8/2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2期   作者:邹江平
[导读] 摘要: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的档案管理是保证建筑工程正常实施的重要方面。
        珠海华金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519000
        摘要: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的档案管理是保证建筑工程正常实施的重要方面。基于此,本文就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的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给出优化策略,从材料试验、取样频率、合格证内容、混凝土以及砂浆的试块取样、操作程序、工程资料与施工进度的贴合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展开探究,并给出优化策略。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资料;档案管理
        引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规范性文件明确指出,对于建设项目中各环节文件资料的及时收集与整理的重要性,在经过相关程序后及时进行项目备案并办理备案手续。但当前阶段建筑工程加速资料的档案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相关从业者发现问题,并制定合理的措施进行完善。
        一、建筑工程技术资料档案管理的常见问题
        (一)材料试验的试件代表性不强
        为保证建筑工程技术资料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材料试验中的取样环节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取样中一般包括钢筋、砖、砂、水泥、防水材料等多方面的试件取样,并且对于取样的方法,现行的取样标准中对其有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的取样操作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钢筋焊接的取样多数是由提前焊接完成的取样,在钢筋取样中,把一根钢筋截成四段,其中两端作为抗拉试件,其他作为冷弯试件;原装水泥进行送样;砖、砂、石是预先挑选好的等方面,这种试件作为取样的标准严重缺乏代表性。
        (二)取样频率不足
        就施材料检验方面,对于取样的频率也具有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的取样中同样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在混凝土试块以及机械性能的试验中,通常只取一组试件,由于混凝土的浇筑无法在同一台班内完成,即使每单位混凝土量较小也是如此,并且钢筋存在进场时间、生产厂家、种类、炉批号、尺寸等方面的不同,因此,只取一组试件进行试验无法达到材料检验取样的科学合理,不符合相关的标准。这种在材料检验的取样方面存在的不足阻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合格证内容缺乏真实性
        建筑施工中的相关材料是由生产厂家进行生产,并经过合格检验出厂然后投入施工的,因此在材料出厂时,合格证是体现材料合格与否的重要标准,可以为施工方对于材料是否能够投入建设提供参考。但由于从业人员的个人原因以及市场机制不完善等方面因素的存在,使合格证的真实性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经过多家转手的合格证通常无法与销售同步到位,导致抄件、复印件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的现象,造成合格证关于出厂时间、技术数据、材料型号等方面存在问题,为技术资料的管理以及审核等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1]。
        (四)程序控制不规范
        程序控制方面的不规范主要体现在砂浆、混凝土试块取样、养护、制作等方面,材料取样的程序不完善,会直接对于混凝土强度的评定工作方面带来阻碍。例如:在一些单位中存在对于施工操作漏做、少做的现象,以至于出现后期补做的情况,对于试验的试块通常只采用普通的小秤进行计量,然后人工拌制混凝土,成品试块用锅蒸汽养生等不规范的操作在施工操作中较为普遍,导致实际施工现场计量基础工作不足,搅拌出的砂浆以及混凝土的强度波形大等问题的存在。
        (五)工程技术资料与现场进度不符
        工程现场的施工进度应该与其技术资料的使用进度相契合,但在实际的施工中,一些施工单位中存在工程技术资料与施工现场的施工进度相悖的情况。例如:在施工中存在施工现场某种材料已经投入使用,而相应的材质证明以及材料合格证等却没有到达施工现场。在施工中,其相关的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等级资料、材料质保资料、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应该与材料的种类、数目、时间相一致。
        二、优化建筑工程技术资料档案管理的措施
        (一)以保证试样代表性为基础按规定取样
        为保证材料试验的精确性以及真实性,需要按照相应的规范进行标准化的取样。例如:在钢筋的取样方面,其方法要按照同一批不同捆为标准进行随机抽取,一般为两根,并在端部按500毫米为标准截取两段,将两段进行捆绑作为一组形成一套样品,并要保证不同根的钢筋试样的区别;水泥的取样要保证其在厂家、出厂时间、种类以及标号等方面标准的相同,并选取400吨做为一个取样单位,之后不间断的在二十个以上的各异部位进行等量的样品试档,并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样品的提取。在混凝土、砖石的取样方面同样要按照标准化的程序进行取样,以此,保证试样取样的代表性。
        (二)保证取样的频率
        取样的频率注重以下几方面:(1)保证楼层、台班、施工的配合比;(2)利用热轧钢筋为结构材料,在每一百平方面、每一百盘中至少去一组样品作为试样;(3)在相同的炉号、尺寸、钢筋种类中,保证取样单位小于60吨;(4)在相同的批次、厂家、规格、牌号中,砂石要以小于600吨或者400平方米为一个批次,;沥青要以小于20吨的范围为一个验收批次,油毡要以小于500卷为一个验收批次。以此,保证材料的取样在规范性的范围内[2]。
        (三)加强合格证的标准性
        为保证合格证的规范性以及真实性,需要按照以下标准对于合格证进行规制:(1)保证合格证内容的齐备、精确以及真实;(2)对于抄件,要注明抄件的原件存放单位、抄件人等信息,并由抄件单位对其进行签字以及盖章;对于工厂供应的构配件,在提供相应的合格证的同时,还要备其配套的保证资料,如混凝土强度资料、钢丝或者钢筋的复试资料等。此外,要在工程竣工后完善工程竣工的相关信息的记录,如图1,为竣工备案的程序。
       
        图1 竣工备案流程图
        (四)提升工程技术资料的科学性
        作为工程建设中重要的指标,工程技术资料的齐备可以对于工程整体建设水平,以及施工方的施工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做有效的反映。为此,首先甲方施工单位需要对于工程技术资料的档案的重要性引起足够的重视;其次,要安排专人进行档案管理工作,并设立责任人负责制,落实人员责任;最后,要通过培训等手段,加强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并通过与绩效挂钩来提升相关人员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技术的学习热情。
        (五)完善工程技术资料与施工进度的贴合性
        为保证工程的技术资料的供给以及记录与实际的施工现场的施工进度相契合,需要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同时,提升施工技术资料与合格证等相关证明材料在提供方面的时效性。此外,要加强施工中全流程的监督管理,在监督施工质量的同时,保证施工资料的同步性。并在施工技术资料的管理中,加强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如图2,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图2 档案信息化管理程序
        结论:综上所述,为实现建筑工程行业的规范性发展,建立健全技术资料的档案管理是十分必要的手段,可以有效提升建筑结构、材料质量、设备性能、技术应用等方面的规范性标准建设,为日后维护、检修、改建、扩建等方面的施工内容提供信息以及数据的依据,可以有效保证施工质量,推动工程建设水平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李金柳.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整理与管理方法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16):188-189.
        [2]邵亚萍.浅析建筑工程档案资料管理中的问题及处理措施[J].绿色环保建材,2017(0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