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中土建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 丁修蛟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建筑模拟》2020年第8期   作者:丁修蛟
[导读] 随着经济的日渐蓬勃,近几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加之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高层建筑不断增多,现代建筑风向标愈发凸显。各种高层建筑的出现体现了技术的创新也成为一个城市的代名词甚至城市名片,因此高层建筑中土建施工对于确保施工质量异常关键,对施工技术的要求也逐步升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由此看出土建施工对于高层建筑施工的重要性,需要业内专家不断研究。本文中结合某工程实例对土建施工技
        山东华新建筑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  271219
        摘要:随着经济的日渐蓬勃,建筑行业也随之迅猛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加之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高层建筑不断增多,现代建筑风向标愈发凸显。各种高层建筑的出现体现了技术的创新也成为一个城市的代名词甚至城市名片,因此高层建筑中土建施工对于确保施工质量异常关键,对施工技术的要求也逐步升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由此看出土建施工对于高层建筑施工的重要性,需要业内专家不断研究。本文中结合某工程实例对土建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旨在提高土建施工技术,提升土建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水平。
        关键词:高层建筑;土建施工;土建技术
       
        1.工程实例
        某高层建筑高26层,地下2层,建筑高度176m,建筑总面积为98206平方米,工程平面图为长方形,长为86m,宽56m。地下2层主要是由钢筋混凝土做成,地上部分两侧为劲性钢筋混凝土简体,中央结构属钢结构,于6~10层、22~24层、26~屋面1层位置设置钢桁架,联合抗震墙。外墙材料采用金属玻璃。
        2.施工难点分析
        (1)第一,基坑开挖平均深10.9m,最深处大于16m,因为建筑四周有其他建筑,地下埋有管路,施工时不可对其造成破坏。
        (2)第二,施工时紧靠地界红线,且非常靠近地下1室,导致地下室外墙防水层施工难度较大。
        (3)第三,地下室顶板承受的两侧简体的压力较大,故在地下室设置了4棉桁架,均长5516m。
        (4)第四,建筑混凝土简体垂直度误差须控制在10mm以To但因为建筑带有很多没有规则的外伸钢牛腿,造成模板及脚手架施工具有困难。
        3.施工技术分析
        3.1深基坑围护施工。
        3.1.1围护结构构成
        通过计算,工程人员规划围护结构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1)地下连续挡土墙:考虑到工程基坑深度及周边建筑实例,采用C30混凝土做成地下连续挡土墙结构,长33m、厚1m。
        (2)钢筋混凝土圈梁、围標及支撑:C30混凝土,共三道。将第1道支撑标高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根据地下室及挖土机械特点,确定支撑标高,支撑设计要满足围护结构的稳定需要,南北向采用混凝土对撑,周围采用混凝土边桁架和角撑。
        (3)立柱:材料选择工程钢管桩,为省时省工,尽量使用原工程桩进行支撑平面布置。
        3.1.2施工技术措施分析
        (1)土体加固:因土抗剪能力小,成槽前,用a700mm水泥土搅拌桩对槽壁两侧进行加固处理,以确保成槽的质量;采用劈裂注浆技术对坑内被动土进行加固处理,提高其抗剪能力。
        (2)降水:利用轻型井点降水方法降水2周;采用20m长的喷射井点,对深层土体进行降水,使土体固结,从而使土体抗剪能力得到响应提高。开挖时,地下水降至基坑以下约1m时,施工效果最好。
        (3)利用支撑作栈桥:该工程施工场地狭小,仅有一条宽约5m的公用施工道路位于建筑西侧。为此,利用第1道支撑南北向的对撑,设计2个施工栈桥,宽12m左右,和公用道路连通,使问题得到解决。未解决基坑出土困难问题,在栈桥完工后,2道栈桥靠近南侧各设置1台qtg260起重机,最后出土量达4000m3/d。
        3.2地下室外墙防水层施工。
        3.2.1施工流程
        按照设计要求,需要在地下室外墙迎水面和底板底部设置防水层,并要着重考虑防水层端部、节点及贯穿部位的防水工作。本工程围护结构与地下室外墙之间供施工人员进行外墙防水层施工地空间十分有限,为此,工程设计人员决定在地下室结构前进行防水层施工。


        3.2.2防水层施工。
        (1)底板工程桩端防水层施工:先清理工程桩周围垃圾、杂物,使其表面洁净平整。涂防水涂膜于桩周围宽10cm左右的位置,并1层涤纶布环桩粘贴,然后重复均匀涂3~4层涂膜,贴网眼麻片于最后1层涂膜上。
        (2)地下室墙体与垫层接缝处防水施工:底板下防水层施工完成后设置fc板保护层。墙体与垫层接缝处,先将涂膜刷在涤纶布上,涤纶布与墙体及垫层防水层搭接,考虑上部结构的沉降,在墙体及垫层阴角处预留一定长度。
        3.3地下室预应力混凝土桁架施工
        应力随上部结构施工逐渐上升,在到5层时达最高点绝大多是测点预应力在20mpa以上,5层变换就不太明显了。在连接上部结构第1道钢桁架后,在2个简体创造了新的约束,导致应力再次上升,之后就保持平稳了。
        3.4高层结构爬升模板体系施工。
        3.4.1导轨式爬模方案
        本工程东西两座劲性钢筋混凝土简体12层以下为矩形,12层以上为品字形,在中间钢桁架部位各伸出1500mm长H型钢牛腿,结构是比较特别的,遵照3级工艺流程,需要先吊装劲性钢结构,接着安装混凝土结构,最后吊装中间纯钢结构,3级流程之间均相差3~6层。利用2台M440型塔吊进行垂直运输。为了减小垂直运输量并保证立体施工安全,采用导轨式爬升脚手架进行简体施工,结合大模板施工形成导轨式爬模方案,整体提升和单片提升都可以进行。从12层开始设置爬架,直到建成屋顶后再拆除。
        3.4.2由爬架改制成导轨式爬模
        导轨式爬模实际上是由常规导轨式爬升脚手架改造而成的,在改造设计过程中,为施工满足,对大模板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的附加力需要采取对治措施。普通的爬升脚手架架宽900mm,为了使大模板提升方便且保养易行,所以改造爬架为下半部宽1200mm的爬升主体,上半部保留原来的宽900mm的挂模体,搭上下面的爬升主体架,并确保保持约500mm间隙,利于模板清洁保养和钢筋绑扎工作。为了提高爬模侧向刚度,在吊点位置加设之字形横向斜杆。
        4.模板工程施工中的关键技术
        4.1顶板模板安装
        结合工程的结构特点与设计要求,针对不同的结构部位采用相应的模板施工方法。一般要求顶板底模采用1830x915X18双层涂模的胶合板作面板,截面为50x100mm的单根杭作内楞,间距600mm。房屋内设通用Ф准48x3.5钢管(扣件式)满堂脚手架,作为模板的支撑系统。脚手架主杆纵距为50cm,横距为60cm,横杆等距为160cm,纵向杆每隔320cm设剪刀撑,整体脚手架还需与平台作加固连接。
        4.2房屋梁柱模板安装
        1柱的模板安装时用全站仪观测,配合锤球定位以保证其垂直度。柱模板采用木夹板18mm厚,在模板制作时采用80X100mm方木作骨肋。柱模的加固方式采用抱箍围检,螺丝连接牢固,沿柱高度500mm一道,由于柱较高四周采用槽钢斜撑方法。
        5.混凝土工程施工中的关键技术
        采用插入式高频振动棒与平板振动器结合振捣。浇筑时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推进,先将梁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板位置时,再与板磴一起浇筑。因工艺要求需要进行设备基础浇注的地方,在浇筑前必须对原有磴面进行凿毛处理并清洗干净,放样弹线,绑扎钢筋,然后安装侧模板,并用水准仪测设顶标高,符合要求后按设计砕配合比浇注,混凝土浇筑完后复查预留孔洞及螺栓的偏差,并将其调整至符合设计要求,然后将表面压平修光。采用插入式高频振动棒振捣,每层浇筑厚度不得大于50cm,振捣密实后再浇注第二层,直至到梁底。整个立柱一次性浇筑到梁底或板底。砕浇注完毕后,在12小时之内用土工布加以包裹,并定时浇水养护,保持表面湿润。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6.结语
        为了能够有效保证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的质量,一定要结合工程的实际特点,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流程,做好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的各项关键技术,从而有效确保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的安全、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李晓冰. 高层建筑中土建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 门窗,2019(1):145-145.
        [2]周东红. 高层建筑中土建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 建筑技术研究,2019(6):P.60-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