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城镇规划建筑设计院 陕西省汉中市 723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目前我国各行业在新常态的影响下,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新的变革,由于城市脚步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也在朝着新常态顶是靠近,并且呈现着新的发展态势。在新常态下,城乡规划是优化城市布局以及合理安排城乡结构的一个重要依据,一定要协同城市职能体系的不断发展,促进城市空间一体化战略的实施。根据目前状况进行研究和分析,城市的规划要打破以往的固有格局,建立多元化的思路和形式,将城市的发展战略以及城乡发展目标进行结合,这样才能够适应目前的新常态。
关键词:新常态,城市规划,新空间
对传统城市规划的优势要进行传承,不断对城市未来的规划进行改革和创新,这是城市在建设时所要遵守的基本原则。传承有效的城市规划有利于未来的改革和创新,保证城市规划的合理性以及有序性,保障多元化和时代化的城市规划能够得以实现,从而更好的促进城市规划的顺利进行。
.png)
一、新常态下城市发展的态势
1.1、创新产业的升级成为一线城市的发展动力
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脚步的不断转变,城市规模以及城市建设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如何适应新常态下城市的发展,是城市未来结构规划中的主要内容。由于新常态背景下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对城市标准的不断提升以及对于审美要求的不断加强,在城市建筑发展中一定要以科学技术作为基础和李易利用科学手段促进一线城市规模和风格的重新构建,实现交通多样化,利用创新模式思维化来提高城市的产业升级,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有效提高整体城市的生态竞争能力。
1.2、城市品质的提升,都市角色的定位,促进二线城市的发展
在一线城市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二线城市也在飞速发展的经济状况下面临着城市品位的提升,吸引着更高品质的优质人群。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为城市规划的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从个人的生活,到都市的生活圈能够弥补人们的实际需求以及实现现代化人类的生产方式从而实现高品质的二线城市生活。现代化的城市规划和设计不仅仅能够满足城市的基本功能和提高城市环境的基本品质,在新常态下,二线城市的规划以及结构空间能够为城市建筑以及城市品位进行不断的提升,逐渐完善城市的品质,合理对城市都市圈进行角色的定位。
1.3、四线城市和新型城镇化开发而面对的主体内容
在新常态下,三四线城市的空间结构整合所面临的就是城市和新兴城镇化的开发圈所面临的人口流出以及产城融合的两大问题。国家目前面对新的城镇规划政策,宏观政策能够基本保证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和中观微观层面的相关标准的修订以及完善过程,在资金如果不能够满足当前的建设模式下,社会的经济资源会流入到一级或者二级城市同学。优秀的人员也会不断涌入到现代化的城市中,这样的情况就会出现。三,四线人口流出的问题,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产业发展以及资源的整合利用,一定要结合科学的产业化新型城市建设,实现产城融合模式,被城市的发展提供更大的保证。
二、 新常态下优化城市规划建设的具体措施
2.1、促进互联网和城市规划的整合
目前,由于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规划等相关领域也得到了一定的创新,这样能够基本和城市规划的建设进行结合,已经发成成为了主流趋势,其中对于互联网,物联网等相关技术的集合能够打造出以智慧城市为理念的规划。并且,对于城市的基本配套设施也能够进行一定的运行和维护。
2.2、理性化调整主导产业的结构
在以前的惯性思维模式影响下,城市能够为基层的群众提供必需品以及消费品,城市发展是人类不可或缺的一个生产关键。在新常态下,经济的增长模式逐渐变慢,然而基层群众对于城市的理解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城市不仅仅是以前产品的一个供应渠道,也是创造营销机会或者消费机会的一个重要工具,所以面对城市规划来说主要是根据土地资源配置来进行主导产业结构的转变。主导产业结构转变顾名思义就是指主导产业,是城市发展中的核心内容,在深度挖掘时,一定要秉承着因地制宜的基本就原则,进行一定的开发,避免出现空心化的问题,这样才能够实现城市规划建设的合理性。
2.3、注重提高城镇居民生活品质
城市是一个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有机结合,在目前的传统化思维下,人们认为城市是静止的,但是由于实际城市是具有微观的生命力的,一定要适应目前的时代化发展,深入规划城市的基本体制变革,这样才能够实际解决城市的基本问题,实现本质性的突破。总地来说,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基层的群众如果想要体现出真正的公平性和民主性。一定要以基层群众作为制定方案的核心内容,另外,应该对基本的配套设施和公共体系进行大力的投入,这样才能够做到服务于民。
2.4、推进城乡结合的发展
在目前新形势的政策和扶持指导下,我国城镇化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并且已经逐渐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点。由于目前城市规划需要考虑到城乡发展中的差距问题。对于稳定沿海城市的经济增长速率,优化土地资源,人口稀疏地区的社会资源配置等问题都要进行综合的考虑,避免在进行城市规划建设时的盲目开发,控制好人口的流动量,合理安排增长值,这样才能够保证城乡的结合化发展,促进保障区域的可持续性发展。
结束语:在新常态的影响下面对城市的社会,经济以及文化的发展,都需要进行综合的考虑。由于城市规划离不开市场经济的基本建设体系以及社会生产生活。所以一定要对于城市的规划内容进行有效的规划促进。城市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在保持新常态的同时,要传承好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创新思想,从而在新常态下产生更好的模式去促进城市的规划。
参考文献:
[1]陈伦刚.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新空间[J].绿色环保建材,2019(07):77.
[2]邓军杰.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新空间[J].居业,2019(06):56+58.
[3]于立平.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新空间[J].花炮科技与市场,2019(02):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