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建筑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新疆哈密 839000
摘要:学校这一特殊的环境,对建筑设计提出的要求是综合性的,想取得好的建筑设计效果,需要把握住科学的原则,在设计方法上求创新,从建筑专业角度和设计应用角度全面满足学校建筑设计的要求。基于此,以下对学校建筑设计的特点及创新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学校建筑设计;特点;创新研究
引言
随着科教兴国,人才战略政策的不断推进,我国对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教育事业不断发展,高校建筑设计因此开始不断地探索与创新。教学楼建筑是校园建设过程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教学楼建筑设计对校园建设来说可谓是重中之重。由于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差异,不同地区的高校建筑应该具有一定的文化差异性,如今不同地区的高校建筑千篇一律,具有独特校园文化的建筑少之又少。
1基于创新角度的学校建筑设计特点
1.1以使用者为导向
对学校建筑进行设计,需要考虑使用者的需求,在设计时要以学生为本。在设计初期,设计人员应加强对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了解他们对学校建筑的诉求。同时,还要考虑建筑与周边居民之间的关系,将学校建筑设计成能够服务居民、开展终身教育的场所。最终设计成的方案应经过多重科学论证,要能够使校园建筑与学生的发展需求充分结合,为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学习场所,并使其成为校园环境的主人。
1.2人文气息浓厚
学校建筑实践应用中人文氛围是否好反映了其设计水平,其设计方案的应用效果是否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有必要关注学校建筑设计人文氛围浓厚的这种特点,降低设计问题的发生率。具体而言,(1)学校建筑设计应注重文化要素的科学使用,校园公共设备设置应有效地表达人文情感,为学生情感交流提供必要的场所,对建筑应用人文氛围强,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影响。(2)为了反映学校的文化内涵,利用学校建筑设施,充分考虑建筑的功能特性,将人文理念整合到其设计方案的形成中,使学校建筑长期应用中的人文氛围更加浓厚,突出学校的教育功能。同时,在学校建筑设计中,充满人文气息的这种特性可以使设计方案更加合理,为提高设计水平发挥更多的保证作用,增加学校建筑设计的技术内容。因此,在审查学校建设设计时,要理解人文氛围很强的设计特点,并确保在这样的建筑实践过程中设计条件良好。
1.3具有生态设计特征
生态设计理念已经成为当前校园建筑设计过程中必须进行贯彻和落实的理念之一。生态化设计与创新设计具有内涵上的一致性,生态化设计也是校园建筑创新设计的重要发展动向。基于生态设计理念,在对校园建筑进行设计时,应关注对自然能源和资源的利用,在设计建筑朝向时,也要充分地考虑建筑节能效益。
2学校建筑设计工作的原则
2.1综合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指的是现代建筑设计创新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建筑体系共通性的重视力度,确保在进行设计创新过程中也能够跟其他的建设单元进行有机结合跟对接,保障整个建筑群的建设设计效果。在现代建筑设计过程中存在有非常多共性的元素,这些元素在其他系统中还存在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创新过程中还需要遵循综合性的原则,避免一个有效建筑设计单位中出现了一个子系统的创新而导致其他子系统建筑标准更改的问题出现,从而保障建筑物自身的创新效果。
2.2体现和谐性、完整性
和谐性和完整性是学校建筑设计的另一个重要要求。和谐的设计形式,可以从美观的维度上达到建筑设计的要求。而设计中的完整性要求,则是为了体现建筑设计的功能结构紧凑性,这能提升学校功能发挥的便捷性程度,这对于建筑设计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
2.3动态性原则
在现代建筑设计过程中还需要遵循动态性的原则,也就是在其它子系统出现了更新变化过程中,保障建筑物所有子系统执行标准的统一性。简答而言也就是单一的子系统创新,其产生的建筑单元变化中还需要充分考虑到整体系统的全水平动态性创新。在整个建筑设计过程中,只有遵循了动态性原则,才能够保障子系统创新的合理性,对于整体创新水平的提升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学校建筑设计的创新策略
3.1功能角度
这个角度的创新主要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具体来说,需要设计人员考虑学校功能应用中的综合性要求,为新的功能区域规划出个性化空间。例如,在教室布局上,可以采用网络化和团体区域化的设计方法,将教学区域作为一个主体的网络设计区域进行规划,根据不同年级和学科形成一个能相互联动又独立发挥作用的布局,提高建筑布局的科学性。另外,为了体现出功能发挥的便捷性,建筑设计应考虑布局中的交通因素,一般可选用庭院式的建筑设计模式,提升整个建筑网络布局之间的连通性。
3.2依照地形地貌设计优化教育功能
在对校园建筑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要关注校园建筑的教育功能的发挥,关注校园建筑所在地的地形地貌,对学校建筑的具体面积进行了解,提升学校建筑设计方案的针对性。以教学楼设计为例,在设计时应将其与运动场地分开,避免运动场产生噪音影响学生学习。在进行教学楼的具体设计时,还要进一步对教学楼的楼层进行明确,要对每个教学楼的间距进行精准的测量;在对教学楼进行连接时,要采取走廊形式进行连接,确保教学楼之间具有良好的流通性。这种基于流通性的设计能够优化教学楼的功能,减轻楼梯压力,满足改善校园建筑功能的要求。
3.3坚持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
在现代建筑设计过程中,还要充分尊重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贯彻维护生态平衡的基本核心,避免因为设计不够合理导致的环境破坏等情况发生。比如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以及新的建筑工艺来进行设计。比如,在TDD节能保温装饰一体板、太阳能热水系统等,对建筑废料、污水再次利用,并且从实际行动上落实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保障建筑物自身的生态性能。同时还要进行建筑设计选址的合理规划,在建筑设计中还要积极采用太阳能以及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对传统的施工技术不断进行创新和优化,促进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更进一步发展。
3.4创新空间设计
1)交往空间。高校教学楼建筑交往空间是指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交流、休憩、休闲等日常活动的开放性空间。交往空间设计的目的是促进同学间或师生间的交流活动,增进学生学习生活及教师教学生活的兴致和乐趣,改善在校师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使其能够感受到浓厚的现代化校园文化氛围。2)信息化教室。高校教学楼建筑信息智能是指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以智能硬件平台为载体,结合不同的应用软件,方便教师进行网络授课,为学生提供在线课堂,为在校师生提供信息服务等功能。信息智能不仅体现在推陈出新的硬件技术设备上,更体现在与时俱进的软件网络平台上,这种硬件与软件的结合大大方便了在校师生的生活,提高了校园的品质,使其成为现代化校园的代表。
结束语
设计人员需要关注校园建筑的创新设计发展趋势,掌握基于创新设计理念下校园建筑的设计特征,并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对校园建筑进行科学布局,结合地形地貌特征优化教育功能,积极营造校园文化氛围,营造更加自主的学习空间,并做好校园建筑与周边环境的融合设计,最后则要关注校园景观设计。
参考文献
[1]周春贤.体验式学校建筑设计特点及创新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9(14):41-42.
[2]唐剑.学校建筑设计的特点及创新探讨——以合肥新四中规划与建筑方案设计为例[J].住宅与房地产,2019(04):65.
[3]曹辉.学校建筑设计的特点及创新[J].智能城市,2018,4(18):22-23.
[4]黎新东.学校建筑设计的特点及创新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8(24):47-48.
[5]王瑞景.试论学校建筑设计的特点及创新[J].民营科技,2016(11):189.